:( 怎样临习《曹全碑》 ——结构特点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
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
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3.布白匀称。
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
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
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
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
《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5.笔断意连。
如图七“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又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成趣。
6.上紧下松。《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
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如图八“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
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这种上紧下松的结构是形成妍媚秀丽艺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它与质朴自然的古拙之美,都是美的化境,不可偏斥。
[ 本帖最后由 gpl526201 于 2006-6-5 13:44 编辑 ]40.jpg (1.21 KB) 下载次数:222006-6-5 13:31 图一41.jpg (1.9 KB) 下载次数:232006-6-5 13:31 图二42.jpg (1.67 KB) 下载次数:182006-6-5 13:35 图三108.jpg (8.41 KB) 下载次数:162006-6-5 13:35 图四109.jpg (8.76 KB) 下载次数:172006-6-5 13:37 图五110.jpg (8.69 KB) 下载次数:172006-6-5 13:39 图。
:(怎样临习《曹全碑》——结构特点《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 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第三,运笔要稳。
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
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 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3.布白匀称。
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
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 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
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
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
《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曹全碑】全称《合阳令曹全碑》。 东汉 碑刻。隶书。 灵帝 中平 二年(公元185年)立。记 曹全 爵里行谊及为 西域 戊部司马时与 疏勒 交战事。碑阴 岐茂 等题名,分书。 明 万历 初在 陕西省 合阳县 莘里村 出土,不久即断裂。今存 西安市 碑林。书法秀丽而有骨力,为 汉 隶中著名作品之一。参阅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合阳令曹全碑》。
一定要从正楷开始学,这比姿势等都重要,男生就临柳体,女孩子可以学欧体,如果不喜欢也可以赵体、颜体,只要是这四人的都可以,千万不要看其他人的好看就瞎临,只能是这四种,临上个一年半载的可以学些行楷,但还要看个人造诣,必须是楷书写得还不错了才能开始行书,否则适得其反,或者楷书之后练些隶书,曹全碑、乙英碑都不错,只就过去两三年了,楷书是基础,一定要练好。
在公司,手边没有趁手的工具,先提供文字版的吧。跃字突出捺;康字中间的横做主笔(波横);迎不用说了,突出“辶”最后一笔;幸可以选择最下面一横,或者土字下面的一横写成波横(注意:单个字里不要出现两个波横);福字将“礻”写成“示”下面的小字不要勾,左右两笔写成垂直的,右边口上面一横可以加一点小竖;腾右边最后一捺记得突出。
另外:如果有不确定的笔画可以考虑参考字帖,比如“迎”字,不一定要找到这个字,你可以参考字帖上任意一个带有“辶”的字,以及像“卯”、“柳”等字……
-----
忘了,庄也是土字最后一横突出
就软硬笔而言,硬笔书法虽然产生的最早(我国古代的甲骨文及后来的金文),但随着毛笔的出现硬笔也逐渐被非日常化,一直到近代钢笔传入我国,硬笔开始慢慢变得日常化,在这期间软笔(即毛笔)技艺的被一代代大师锤炼的炉火纯青,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各具“风骚”成一家之特色而“自立门户”,各成体势(如:颜体,赵体,欧体等)。
二者的区别在于:毛笔线条丰富,易于变化,抒发或表达(如情感)。毛笔的好多东西可以应用或指导硬笔书法。
如最基本的笔法,体势,结构间架,章法等。呵呵,记得好评哦。
这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的,是我的心得总结。
一、《曹全碑》艺术风格特点
(一)用笔
此碑的用笔丰富多姿、生机勃勃。虽然隶书的出现创造了方笔,此碑却仍旧保留了篆书的一些用笔方法。它以圆笔为主, 仍含篆意而不露行迹, 而这种圆笔所表现出来的线条质感很厚重, 同时线条也有纵深的立体感, 圆厚的线条乃是此碑用笔特色之一。其用笔特色之二是微微下垂的起笔。它的起笔是采用最典型的蚕头写法, 在行笔中由下而上, 漫漫伸展, 使笔画极富弹性。其用笔特色之三 是主笔突出。这里的主笔指的是波磔之画( 这波磔也就是隶书的特色)。一字之内笔画的粗细安排得体, 让人感到“粗不为重, 细不为轻” , 整体形态和谐悦目。此碑一些长横长捺着力夸张, 如“戊”“延”等字以典型的蚕头雁尾之势横向极尽伸展, 飘逸洒脱。
(二)结体
此碑的结字以横向取势为主。波磔的出现是隶书成熟的标志,此碑也正充分发挥了波磔笔画的作用, 使字势左右伸展, 呈一种如水流动之势, 而大部分字出现一种扁方形, 因而有一种极浓的装饰性意味。但与同时期的其他汉碑相比,《曹全碑》在整体横向取势的基础上更注重了字型本身特定形态, 也采用一些纵向字型, 如“胃”、“秉”等字, 没有把字型一味地压扁, 使得在字型结构处理上具有更强的多变性和艺术性。另外, 此碑很能体现书法艺术的收放关系, 既有长笔波磔, 又有短锋敛笔, 一长一短也就使其结字呈现出内紧外放的特色。其大部分字中宫紧收, 体现一种“向心”作用, 所以, 它不是单纯的笔画堆积, 而是密处不透风, 疏处可奔马。这种结字方法对后世楷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章法
整篇章法布局行列整齐, 具有字距大于行距的特定章法。布势上主要表现疏朗平整, 舒展奔放, 字形多取横势, 间有长、方结体, 横向开张流畅, 纵向含蓄稳健, 从而使章法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四)审美倾向
在审美倾向方面,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曹全碑》以笔势柔美, 结构精巧, 独特的审美倾向而在汉代碑刻文字流派中独树一帜。《曹全碑》若一幅中国古代工笔仕女图, 别有一番韵味。《曹全碑》的秀丽端庄,平和简静与其他汉碑的敦厚古朴、端庄遒劲、质朴雄厚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