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养细菌的目的和培养物的特性培养方法分为一般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三种。
1、一般培养法:将已接种过的培养基,置37℃培养箱内18-24小时,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即可于培养基上生长。少数生长缓慢的细菌,需培养3-7天直至一个月才能生长。
为使培养箱内保持一定湿度,可在其内放置一杯水。培养时间较长的培养基,接种后应将试管口塞棉塞后用石腊凡士林封固,以防培养基干裂。
2、二氧化碳培养法:某些细菌,如牛流产布氏杆菌和胎儿弧菌等需要在含有10%二氧化碳的空气中才能生长,尤其是初代分离培养要求更为严格。将已接种的培养基置于二氧化碳环境中进行培养的方法即二氧化碳培养法,
3、厌氧培养法:常用的厌氧培养方法有厌氧罐法、气袋法及厌氧箱三种。
扩展资料:
培养时应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等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定培养条件(温度、pH值、时间,对氧的需求与否等)。
一般操作步骤为先将标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做分离培养。再进一步对所得单个菌落进行形态、生化及血清学反应鉴定。培养基常用牛肉汤、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血液等和某些细菌所需的特殊物质配制成液体、半固体、固体等。
一般细菌可在有氧条件下,37℃中放18~24小时生长。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中放2~3天后生长。个别细菌如结核菌要培养1个月之久。
通过日常管理、检测、检查,了解光合细菌的生长情况,就可以结合当时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原因很多,内因是菌种是否优良,外因是光照、温度、营养、敌害和厌气程度等。
温度、光照和pH值都能影响着光合细菌的生长,而且温度、光照和pH值之间是互相制约的,温度与光照的强弱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光合细菌生长的最适条件应是互应的,即温度高,光照应弱;温度低,光照应强。
如果是温度高,光照强,pH值就会迅速升高,培养基产生沉淀,抑制光台细菌的生长;如果温度低,光照弱,光合细菌得不到最佳能源,生长速度也慢。经试验得出光合细菌生长的最适条件是:
①温度15~20℃时,光照30000~50000lx,培养基pH值为7.0;
②温度25~30℃时,光照为3000~5000lx,培养基的pH值为7.0。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细菌培养
1905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科赫因对结核杆菌和结核菌素的研究取得重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金。
他发明固体培养基,用它分离培养细菌,创造细菌的纯粹培养法。他又改进细菌染色法,为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荷兰科学家E.C.翰逊教授研究使啤酒发酵的酵母,创造单细胞的纯粹培养法。以后,又有人采用纯粹培养法选择适当酵母,用于啤酒的工业生产,为纯粹培养法在工业发酵上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翰逊的学生哈斯发现,当时用的由明胶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很容易发生液化现象,使用时有困难。哈斯的妻子建议用琼脂代替明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种琼脂培养基被后人采用,一直沿用到今天。后来又有人创造一种培养皿,可供微生物平板分离用。
从此以后,分离出的微生物日益增多,新的微生物不断被发现。这样,可供工业用的微生物也日益充实起来,一支微生物生力军异军突起。
一、基本要领
菌种分离主要在培养皿上进行,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法和划线法。
菌种分离的目的是是微生物的一个个体通过繁殖,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肉眼能见的群体,然后根据培养特征,用接种针调取所需菌种并在显微镜下检查,证明为单一形状的菌体。
改变培养基条件也有助于菌种分离。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一切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的。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设计特定环境使之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因而能够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把这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出来,尽管在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这种微生物可能只占少数。
二、方法
1、稀释倒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2、涂布平板法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3、平板划线法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即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4、稀释摇管法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严格厌氧菌有特殊性,如果该微生物暴露于空气中不立即死亡,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制备平板,然后置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培养,容器中的氧气可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
对于那些对氧气更为敏感的厌氧性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则可采用稀释摇管培养法进行,它是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
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
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只灭菌针将液体石蜡--石蜡盖取出,再用一只毛细管插入琼脂和管壁之间,吹入无菌无氧气体,将琼脂柱吸出,置放在培养皿中,用无菌刀将琼脂柱切成薄片进行观察和菌落的移植。
扩展资料
在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中,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稀释法是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改善培养基的条件来培养特点菌种。
如为了得到嗜热微生物,可在50℃~60℃下进行培养。有时投加相应的抑制剂也能提高菌种分离效果,如在土壤样品的悬浮液中投加10%的苯酚数滴,可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在培养基中投加一定量的青霉素或链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霉菌的分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菌种分离
以光合细菌培养方法为例。光合细菌培养的方法,按次序分为容器、工具的消毒, 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管理四个步骤。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参考、此处从略。
(二)培养基的制备
1.培养用水
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淡水种,菌种培养可用蒸馏水,生产培养可用消毒的自来水(或井水)配制。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海水种,则用天然海水配制培养基,注意在海水中加入磷元素时,不能用 磷酸氢二钾,应用 磷酸二氢钾,不然会产生大量沉淀。
2.灭菌和消毒菌种培养用的培养基应连同培养容器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小型生产性培养可把配好的培养液用普通铝锅或大型三角烧瓶煮沸消毒。大型生产性培养则把经沉淀砂滤后的水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后使用。
3. 培养基配制根据所培养种类的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按培养基配方把所需物质称量,逐一溶解,混合,配成培养基。也可先配成母液,使用时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量即可。
(三)接种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进行接种。光合细菌生产性培养的按种量比较高,一般为20%~50%,即菌种 母液量和新配 培养液虽之比为1∶4~1∶1,不应低于20%,尤其是微气培养,接种量更应高些,否则光合细菌在培养液中很难占绝对优势,影响培养的最终产量和质量。
(四)培养管理光合细菌的培养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操作和测试,生长情况的观察、检查以及出现问题的分析处理等三个方面。
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培养。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为了提高检验的正确率,同一标本常同时采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培养法。
(一)需氧培养法
本法是临床细菌室最常用的培养方法,适于一般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培养。将已接种好的平板、斜面和液体培养基等,置于35℃温箱中孵育18~24h,一般细菌可于培养基上生长,但有些难以生长的细菌需培养更长的时间才能生长。另外,有的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28℃~30℃,如鼠疫耶尔森菌,甚至在4℃也能生长,如李斯特菌。
(二)二氧化碳培养法
有些细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须置5%~l0%C02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牛布鲁菌等。常以下列方法供给C02。
1.二氧化碳培养箱:是一台特制的培养箱,既能调节C02的含量,又能调节所需的温度。C02从钢瓶通过培养箱的C02,运送管进入培养箱内,调节好所需C02,浓度自动控制器后,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直接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即可。此法适于大型实验室应用。
2.烛缸法:将已接种好的培养基置干燥器内,并放入点燃的蜡烛。干燥器盖的边缘涂上凡士林,盖上盖子,烛光经几分钟后自行熄灭,此时干燥器内C02含量约占5%~l0%,然后将干燥器放入35℃温箱内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18~24h,少数菌种需培养3~7天或更长。
3.化学法:按每升容积加入碳酸氢钠0.49和浓盐酸0.35ml的比例,分别置于容器内。将容器连同接种好的培养基都放人干燥器内,盖紧干燥器的盖子,倾斜容器使浓盐酸与碳酸氢钠接触生成C02。
(三)厌氧培养法
适用于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培养。常用的厌氧培养法有:①疱肉培养基法;②焦性没食子酸法;③厌氧罐法;④气袋法;⑤厌氧手套箱法。
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如果是液体培养基,那分离起来就比较困难,要用到专门的冻干设备,还要加很多柔和的保护性物质。 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把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这样长出来的菌落或菌苔就是你所要分离出的细菌了。
原理:通过在平板上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若需从平板上获取纯种,则挑取一个单个菌落作纯培养。
1.(1)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2)配置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亚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氮源作为对照(b);(3)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4)将平板至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5)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至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6)挑去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亚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除培养
2.a将他们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为重组菌株。b如果在混合培养期间加入dnaase,在培养基上无重组菌落出现这说明上述重组是因细胞间的接触转化所致;如果仍有重组菌落长生,说明可能是由于接合和转导所致。c利用只能持留细菌的滤板相隔的u型管进行试验,如果在基本培养基上不产生重组菌落,则判断为接合作用,如果产生重组菌落,则又有两种可能,即转化或转导。d利用能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而不能持留dna的滤板相隔的u型管进行试验,如果不产生重组菌落则为转导,如果仍产生重组菌落则为转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