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按抽样的组织形式划分,有以下四种:
(1) 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2) 等距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或次序排列成为图形或一览表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队),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特点是: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且抽取的样本可少于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既可以用同调查项目相关的标志排队,也可以用同调查项目无关的标志排队。等距抽样是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方法,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支等调查,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3) 类型抽样(也叫分层抽样)。就是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特点是: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该方法适用于总体情况复杂,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单位较多的情况。
(4) 整群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特点是: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但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准确性要差些。因此,在群间差异性不大或者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式。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
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a. 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 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 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 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
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
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
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 a 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②进料检验方法:a 全检, 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a 接收; b拒收(即退货); c 让步接收; 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e 返工后重检 ④依据的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理化检验规程》等等。
2、生产过程检验(IPQC):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①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 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b. 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 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 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 产品完成后检验; f. 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 首件检验; b. 材料核对;c. 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
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 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 检验或验收检验。
a. 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b. 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c.不合格处理;d.记录; ④依据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3、最终检验控制:即成品出货检验。
(Outgoing Q.C) 4、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 ①自己可判定的,直接通知操作工或车间立即处理; ②自己不能判定的,则持不良样板交主管确认,再通知纠正或处理; ③应如实将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④对纠正或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并追踪处理效果; ⑤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应作好明确的状态标识,并监督相关部门进行隔离存放。 5、质量记录:为已完成的品质作业活动和结果提供客观的证据。
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完整并加盖检验印章或签名。 还要做到:及时整理和归档、并贮存在适宜的环境中。
四、统计技术简介(参见《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分层法: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目的是把杂乱无序的资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和统计。 2、调查表: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用调查表来收集数据。
如不良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原因调查表等。 3、排列图: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即二八原理)制作而成的。
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
一、抽样调查的基本知识
1、概念:它是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所得的结果说明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是现代市场调查中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目前国际上公认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调查手段。抽样调查的理论原理是概率论,概率论中诸如中心极限原理等一系列理论,为抽样调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分类:抽样调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在总体中抽取单位时,完全排除了认得主观应因素的影响,使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抽到。遵守随机原则,一方面可使抽取出来的部分单位的分布情况(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等)有较大的可能性接近总体的分情况,从而使根据样本所做出的结论对总体研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另一方面,遵循随机原则,可有助于调查人员准确地计算抽样误差,并有效的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调查的精度。
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它是从方便出发或根据主观的选择来抽取样本非随机抽样无法估计和控制抽样误差,无法用样本的定量资料,采用统计方法来推断总体,但非随机抽样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做探测性研究。
3、抽样调查的特点
(1)从经济上说,抽样调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2)抽样调查更节省时间,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3)抽样调查具有较强的准确性
(4)通过抽样调查,可使资料搜集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
尽管抽样调查具有上述优点,但它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它通常只能提供总体的一般资料,而缺少详细的分类资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对市场经济活动分析的需要,此外,当抽样数目不足时,将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4、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最宜用抽样方式解决。
举例:对有破坏性或损耗性质的商品质量检验;对一些具有无限总体的调查(如对森林木材积蓄量的调查)等。
(2)在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可节省费用,争取时效,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满意的调查效果。
(3)运用抽样调查对全面调查进行验证,全面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和经费多,组织起来比较困难。但调查质量如何需要检查验证,这时,显然不能用全面调查方式进行。
抽样调查方法:等距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
1、等距抽样: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或次序排列成为图形或一览表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队),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
特点是: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且抽取的样本可少于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既可以用同调查项目相关的标志排队,也可以用同调查项目无关的标志排队。
2、类型抽样: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特点是: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该方法适用于总体情况复杂,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单位较多的情况。
3、整群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
特点是: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但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准确性要差些。
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
扩展资料:
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适用范围:
第一、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事物。有些事物在测量或试验时有破坏性,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如,电视的抗震能力试验,灯泡的耐用时间试验等。
第二、有些总体从理论上讲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实际上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事物。如,了解某个森林有多少棵树,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如何等。
第三、抽样调查方法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四、利用抽样推断的方法,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取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抽样调查方法
1、随机抽样
优点: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缺点:只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有限的情况,否则编号工作繁重;对于复杂的总体,样本的代表性难以保证,不能利用总体的已知信息等。在市场调研范围有限。或调查对象情况不明、难以分类或总体单位之间特性差异程度小时采用此法效果较好。
2、分层抽样
优点:可以降低总的抽样误差,在全国性抽样调查设计中经常使用分层抽样方法。
缺点:抽样手续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
3、系统抽样
优点:经济性,花的时间更少,并且花费也少。
缺点:一些总体单位数可能包含隐蔽的形态或者是“不合格样本”,调查者可能疏忽,把它们抽选为样本。
4、整体抽样
优点:实施方便、节省经费。
缺点:往往由于不同群之间的差异较大,由此而引起的抽样误差往往大于简单随机抽样。
扩展资料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抽样调查
原发布者:孙如萍tide
抽样的基本方法概率抽样简单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概率抽样概率抽样(probabilitysampling)就是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常用于定量研究或大规模的正式研究中。简单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体都有被抽到的同等机会,可通过抽签、随机数字表或摇号机摇号等来实现抽样。是概率抽样中最基本的,运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它简便易行,是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①抽签:先给总体中的每个个体编上号码,每个号码做一个签,将全部的签充分混和后,随机从中抽取,被抽到签号的个体进入样本,直到取够所需样本数目为止。②随机数字表:随机数字表是由许多随机组合排列的数字组成的表。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某一顺序排列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例,要从800名学生中抽取100人作为被试。先将被试按序编号;再按公式计算抽样间隔的数字:800÷100=8,再从1-8中随机选定一个数字;假定为6,那么编号6,14,22,30,38,46……798这100个号码的被试构成了等距抽样获得的样本。等距抽样使样本分配均衡,更具代表性,抽样误差较简单随机抽样小,操作也较简单,实际应用较广。分层抽样分类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子总体),然后以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分层抽样确保每层子总体都被包容在抽样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定义: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
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通常抽样调查的误差有两种:一种是工作误差(也称登记误差或调查误差),一种是代表性误差(也称抽样误差)。
但是,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另外,由于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所需调查人员少,工作误差比全面调查要小。特别是在总体包括的调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全面调查。
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基于以上特点,抽样调查被公认为是非全面调查方法中用来推算和代表总体的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人教版必修三68页)
(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悬液的酵母菌个数.
(2)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厚玻片.
(4)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3.计算公式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
酵母(saccharomyce) 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酵母克隆载体的种类也很多。酵母菌也有质粒存在,这种2pm 长的质粒称为2um 质粒,约6 300bp。这种质粒至少有一段时间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以外,利用2pm 质粒和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可以构建成能穿梭于细菌与酵母菌细胞之间的穿梭质粒。酵母克隆载体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的。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