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账款业务的会计分录一般如下:
1、预付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收到货物时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3、如果有差额继续付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财政部财会[2006]18 号),“1123 预付账款”科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企业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保险)从事保险业务预先支付的赔付款,可将本科目改为“1123 预付赔付款”科目,并按照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明细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供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预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因购货而预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收到所购物资,按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本科目。补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做相反的会计分录。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企业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工程进度结算工程价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企业(保险)预付的赔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转销预付的赔付款,借记“赔付支出”、“应付分保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如果对方是新客户,预付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收到货物时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预付账款
如果有差额继续付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如果是应付账款已有的老客户,预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收到货物时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
如果有差额继续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一、没有增值税时 1、如果预付款刚好 借:原材料 贷:预付账款 2、如果预付款多了 借:原材料 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3、如果预付款少了 先补足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然后 借:原材料 贷:预付账款 二、有增值税时 1、如果预付款刚好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2、如果预付款多了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3、如果预付款少了 先补足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然后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首先一个供应商无论是预付款还是应付款均在预付款科目列示,9月分录借预付账款-公司1000元
贷:银行存款1000
10月分录借:预付账款-公司5000元
贷:银行存款5000元
收到发票 借:原材料4786.32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813.68
贷:预付账款 5600元
这样截至10月末你公司预付给供应商1000+5000=6000元,对方给你公司提供了5600元发票及货物,那么截至10月末对方欠你公司400元货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等
1,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
2,在日常核算中,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货款、必须预先发放的在以后收回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等。
3,对购货企业来说,预付账款是一项流动资产。预付账款一般包括预付的货款、预付的购货定金。施工企业的预付账款主要包括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等。
扩展资料:
会计分录注意事项
1.少做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中需要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会计在做账时没有清晰的思路,并没有完全严格按要求这么做。做会计分录时,应将借贷方一一对应,如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多借一贷,这些都是标准的分录方式。
2.会计分录做错措施
如果是在实务工作中,当月发现立即改,跨月份才发现,不影响会计报表就可以在财务软件中反结账直接改正,如果影响就一定要调整分录,用红字做一遍原分录再做正确的分录。如果是平时的备考练习中,考生一定要找到做错的原因,并进行整理,记录到错题本中,定期回顾,争取下次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预付账款
第二笔分录贷方应该是280800(240000+40800)
第三笔是补付余款208800
具体分录如下 :
⑴预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 72000
贷:银行存款 72000
⑵收到乙公司货物
借:原材料 2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0 800
贷:预付账款 280 000
⑶付清余款
借:预付账款 208800
贷:银行存款 208800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2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