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有借:利润分配 贷:本年利润分录,是净亏损的意思。
2、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 — 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3、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它是由企业利润组成内容计算确定的,是企业从公历年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指标。本年利润是一个汇总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借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净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借贷方发生额相抵后,若为贷方余额则表示企业本期经营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若为借方余额则表示企业本期发生的亏损。
每月转本年利润: 本月盈: 借:本年利润 贷:未分配利润 本月亏:做相反的分录###因为收入类科目要转到贷方,所以本年利润贷方为盈利,借:收入类科目 贷:本年利润 支出类:借:本年利润 贷:支出类科目 差额为贷方本月盈利###月末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从上述可以看出,若盈利,就是贷方余额(收入类结转过来金额大于成本费用类结转的金额) 年终若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若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可以看出,盈利就从借方转入利润分配(因为有贷方余额)。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会计制度规定各种费用的结转在期末进行,期末结转费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结法、二是账结法。
账结法的优点是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其当期利润额,记账业务程序完整,但增加了编制结转损益分录的工作量。 为了使“本年利润”科目能准确、及时地提供当期利润额又不增加编制分录的工作量,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本年利润”账页采用多栏式(见附表)。
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项科目,由一级科目转变为“本年利润”下的二级科目使用,减少了结转时的工作量。 但“收入”、“成本”下设的产品明细账仍需按数量和金额登记。
按“附表”账页中期末结出发生额,在编制损益表时不用查看多本账簿,只通过“本年利润”就能满足编制损益表的需要。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费用,每月的发生额不大或业务笔数不多,也可直接作为“本年利润”的二级科目使用,以减少结转的工作量。
如果上述费用较大或发生的业务笔数较多,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明细账,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科目中。 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二、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三、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
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 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至此,所有结转分录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年利润属于损益类科目,余额在贷方说明是盈利###本年利润在贷方表示企业本月的净利润,借方余额表示亏损;收入结转至本年利润贷方,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借方,所以本年利润贷方余额表示企业的利润。 结转本年利润,同时做三张凭证 1、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他业务支出 营业外支出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3、根据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方向,向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
###因为 这样记就好了嘛! 贷方表示贷款,贷款就是把钱借进来,就是收钱,拿钱进来。那么,“本年利润”中如果盈利了不就是表示钱留入企业里面了吗?那么就是登记在贷方了喽!那期末所有应该结转的科目,如收入类的、费用类的等等,表示钱进来的就记在贷方,表示企业花费出去的就记在借方。
这个“借”表示lend,借出去的意思,不是borrow。因为是借贷记帐法是从外国引进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它还原为其本语(英语)来帮助记忆理解。
其实所有的科目都一样,就是资产类的例外。它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瞎掰的!###这是会计科目的转结。 。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会计科目贷方表示增加。
借方表示减少。本年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类,所以贷方表示增加,及盈利。
年初未分配利润是企业未指定特定用途,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
1、若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贷方余额为企业累计的以前年度尚未分配利润数额;
2、若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借方余额是企业累计的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数额。
扩展资料:
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年初未分配利润”一项数据的确定是比较复杂的。对于企业集团而言,由控股公司即母公司在使用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基础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其中在编制合并利润表及合并利润分配表时,因“合并年初未分配利润”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何填列,需要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才能正确确定。
调增数=30000*3‰=90元。因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将内部应收账款与内部应付账款相互抵消,而原债权方(在此题中为母公司,下同)已提取的坏账准备也应相应地进行抵消。债权方在上年末计提坏账准备时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在上年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中,对此项(内部应收款项)抵消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在本年(指第二年,下同)继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因使用的是本年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在个别报表中,母公司在上年因计提坏账准备而减少的(上年)利润(未分配利润),仍继续在其个别利润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中反映和显示,正因如此,在作本年的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对年初的已包含因上年计提坏账准备而受影响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即:
借:坏账准备 9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计提的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90
分录中上年计提的坏账准备=内部应收账款*坏账提取比例=30000*3‰=90元
在编制本年合并会计报表时,需用母公司年初对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数来调增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合计数。
子公司盈余公积对合并会计报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合并数的影响
此题中子公司年末盈余公积为5万元,当期新提取盈余公积为1万元,则年初盈余公积为(5-1)4万元,即子公司以前年度累计提取的盈余公积为4万元。上年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在编制上年合并会计报表时已经进行了抵消处理,即:
借: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的明细项目)
贷:盈余公积(上年提取数,这是一笔再抵消分录,详见下述)
此笔抵消处理的结果是减少当期合并会计报表中年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在其个别会计报表中,仍包含上期已抵销过的盈余公积,即在个别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中仍继续反映和显示,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就直接影响到本会计期间(即本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合并数额,需要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即: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2000
贷:盈余公积 32000
注:32000=以前年度累计提取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比例80%
=(年末盈余公积-当期新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比例80%
=(50000-10000)*80%
=32000元
在编制本年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于子公司以前年度累计提取的盈余公积,需调减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合计数。
对于本年新提取盈余公积的1万元,则进行如下相应的抵消处理:
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0
贷:盈余公积 8000(10000*80%)
因子公司盈余公积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与子公司的所在者权益项目中已抵消过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企业按照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即净利润)计提,子公司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作为整个企业集团的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应当在合并利润分配表中予以反映和揭示,所以需要进行上述的(再)抵销处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年初未分配利润
遇到具体案例中,分清借贷双方的方法:第一,理解会计学中的借贷,其实是会计账簿的左方与右方;第二,会计的记账规则:资产、费用、成本增加放借方,减少时放贷方;第三,具体经济业务事项,先判断涉及哪些会计科目;第四,判断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增加还是减少;第五,按照记账规则确定借贷方向;第六,写成会计分录。
###借”和“贷”是记账符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成本费用类: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成本费用和收入类主要是把损益类分为两部分,前者和资产记账方向一致,后者和权益记账方向一致收入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成本费用类: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① 根据 “资产+费用=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 这个公式,等式左边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等式右边则相反。 ② 损益类中既有收入,又有费用,所以要看情况记借贷。
收入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费用的则相反。③ 成本类包括生产成本、制作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这几个科目。
成本类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④ 制造费用不同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科目类型。
后三大费用属于期间费用,是费用类科目。⑤ 支出和费用都是属于损益类科目。
例如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这些等。但制作费用就不属于损益类科目了。
基础会计学中所涉及到的5大类结转2、结转/归集分配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归集完毕)3、结转产品的生产成本。
即:完工产品转为库存商品/产成品借:库存商品/产成品(产品入库)贷:生产成本4、结转库存商品的成本。即:产品卖掉进入销售环节,产品的成本应当从库存商品结转到“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贷:库存商品5、结转损益。
即:结转到“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本年利润用来核算出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
因为收入-费用=利润,所以核算利润的时候,要通过2大类的分录结转,才能得出最终的利润数。1)要结转“益”类(收入类)的科目。
“益”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增加项,比如: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 借:“益”类的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本年利润(贷方表增加数,可以理解为收入使得利润增加)2)要结转“损”类(费用类)的科目。
“损”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减少项,比如: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所得税等,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借:本年利润(借方表减少数,可以理解为费用使得利润减少)贷:“损”类的科目(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等)3)通过前2步本年利润借贷方的比较,能看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如果是贷方大于借方说明企业是盈利,反之亏损。
利润分配:用来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总额或亏损弥补总额,即年末把“本年利润”账户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中,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如果企业是盈利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对实现的利润可进行分配。
如,分给股东的利润;税后提取盈余公积金等。借:利润分配贷:应付利润、盈余公积等将这2笔的利润分配数相抵,则可计算出未分配利润。
总之,关于结转的问题是初学者的一个难点。但有一个规律,结转要从相反的方向转出。
如:主营业务收入平时取得收入的时候登记在贷方,结转利润中核算利润的时候,就要从借方转出,借记营业收入。几个不容易区分的会计科目1。
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是在销售环节所发生的,如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销售中的运输费。在日常管理环节或行政部门、厂部这类机构发生的办公费、报刊杂志费等计入管理费用。
而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则计入制造费用。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费用,计生产成本2。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接受投资人(国家、个人、企业)投入的都计入“实收资本”,这部分是要有回酬的。要在实现利润后,需要给投资人分红、分利润的。
接受捐赠的,即不图回酬无偿给予的,则计入“资本公积”。 从税后利润中按照规定提取的叫“盈余公积”,可以用来弥补亏损,转赠资本,分配利润。
如果你单位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有贷方余额,且大于本年亏损额,是不用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的,只做你说的第一步即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弥补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是借方余额,可以用盈余公积弥补 (被税务部门认可的亏损,可用以后连续五年的税前利润弥补,因此一般是超过税前弥补的亏损用盈余公积弥补)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注:如果你单位是按销售交所得税,是可以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扩展资料:
准许亏损结转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1、准许前后结转
即用以前年度利润弥补,并相应退还以前年度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如果以前年度的利润抵消不完,还可以向后结转,用以后年度利润继续弥补,并相应减少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采取这种方法的国家,如加拿大规定为前转3年,后转7年;美国规定为前转3年,后转5年;印度尼西亚为前转5年,后转8年。
2、只准向后结转
采取这种方法的国家如阿根廷规定后转10年,法国、巴西和泰国规定为后转5年;英国、新西兰、新加坡规定可以无限期结转。这种办法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办理退税的手续,对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但企业却会在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承担着以前年度的税款,而且如果因亏损而倒闭,则无法得到亏损结转所应减少的税收。因此,两种方法比较,第一种做法更具合理性。 中国现行的所得税法均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因此,中国税法采取的是第2种方法,即企业亏损向后结转5年的做法。
参考资料:亏损结转-百度百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