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已经有人看过的书中,有哪本书,里面没有一个重复的字的?是不是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甚至会觉得是无稽之谈,怎么可能会有一本书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呢?不过还真有这么一本书。
名字就叫做《千字文》。 当然,顾名思义,一本书里一共是一千个字,几乎没有重复。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
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千字文》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兴趣,因为是从王羲之的书法中临下来的,所以就成了书法家的至宝,因为它通俗易懂,而且十分押韵,所以很多人都把背《千字文》当作一种流行方式。就像是现在的人追明星一样,如果背不下来的话,就会被别人看着落伍了。
特别是那些刚刚把头发梳起来的小娃娃们,个个都会摇头晃脑地背几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押字押韵,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所以这本书一直都被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本启蒙书。
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隋唐之际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用30 年的时间,摹写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
智永的这一举动,既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智永之后,历代书法大师写《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怀素、宋徽宗、赵孟?#92;、文征明等。
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无疑大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为世人留下了这些伟大的艺术瑰宝。 千万别认为这本书只是简单的把字拼凑起来的,这里面可是很多内容的。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从有了天有了地,再继续说日月、星星、霜雾、天气的变化等等等,有了天气的变化,当然就有了金银珍宝这些等等东西,有了东西,当然就少了不了人吗?当然也就说起了人类的早期历史:"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接下来,就是《千字文》的第二部份,有了人,当然就要讲人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再接下来,就是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当然少不了对国家盛况的描述了,像什么"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除了这些浮华的东西之外,最后就讲到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赞美,要吃还是百姓饭,要穿还是家常衣了,到了这里,也就走到了这本书的尽头了。
这可是一本很好背诵的书,所以有时间,不妨拿过来记一下。 【千字文原文】 明万历十年汪以成经义斋刻本 千字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壹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藉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番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 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
《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所编的四言韵文。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首尾连贯,音韵谐美。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政治、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至理名言如:“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壁非宝,寸阴是竟”等,特别是“治本于农,务兹稼穑”的思想,至今也是我们治国大略。还有不少脍炙人,被后人口津津乐道的隽语佳句:如: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似兰斯馨,如松之盛。”“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等比比皆是。
《千字文》撰作伊始,是当年酷爱王羲之书法的梁武帝萧衍(502——549)(梁武帝是给王羲之带上书圣光环的第一人)把他所藏王羲之碑帖中,各不相同的一千字,令殷铁石锤拓下来,赏给大臣效法。也有一说是给皇宫弟子们学书使用。但拓下来的字,每纸一字 ,互不联属, 于是他召来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470---521)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果真才思敏捷,搅尽脑汁,据说仅用了一个夜晚,翌日头发竟白了大半,编好后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
《千字文》最初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文》 。内容广泛,知识丰瞻,包括了天文、地理、经济、社会、历史、伦理等,使用了七个韵脚,音韵谐美,一千字每字不重。(如以当今简化字、别体字量之,如“巨阙”“钜野”,今皆统一为巨;“云腾”“云亭”皆简化为云,等等,去除此种因素,实际有990多字。)由于适宜蒙童识字记诵,明理这些特点,很快就在社会传播开来。历代不乏有好事者如宋朝吴枋等拟对其改编。传承、编修之作历代不绝;或参照《千字文》文体创作了其他专题内容的《千字文》。《千字文》与后来的《三字经》、《百家姓》,构成“三、百、千”著名蒙学教科书。但《千字文》成文时间最早,故对后来许多的破蒙读物产生影响,所以《千字文》作用最大。
这篇被王世贞赞誉为“绝妙文章”的《千字文》,也曾被章太炎拿来与《三字经》比较,认为《三字经》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可见《千字文》的文学价值也是很高的。但是《千字文》也因局限性束缚等原因,存在明显不足,例如:“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颇显突兀,有续貂之嫌。所以后人编纂《千字文释义》时,将全文分为四部分,即千文四章,将没有特殊意义的最后两句排除在外了。
《千字文》诞生大约半个世纪左右,智永和尚 (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南陈至隋,王羲之七世孙。),就曾抄写过800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 。智永书法,诸体皆能。用笔劲健,结体严谨,恪守右军笔法,甚得右军书法真髓。 据《宣和书谱》记载:北宋内府收藏智永书法23件,其中15件是《千字文》。尚有真迹流传下来的是:至今在日本保存唯一的真迹本。大概是当年800本之一本吧! 智永是目前所见书写《千字文》最早的书法作者。
既然《千字文》是因书法缘起,自然就成为与书法紧密相关的一篇文章。而成为书法家热衷书写的内容。后来书写《千字文》者众多,诸如唐朝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张旭、怀素、李阳冰、高闲、敦煌无名氏《千字文》残纸;宋朝米芾、徽宗赵佶、高宗赵构、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甚至日本江户时代的书法家卷菱湖,近现代书家启功、魏启后、沈鹏等,都曾写过不同字体或多种字体的《千字文》。
其中最具价值的还是智永《真草千字文》。首先是上面所谈到的开启之功。 另外我们还应知道,智永是继承型的书法家,工力胜于才情,他以完全忠实王羲之书法为能事。唐李嗣真《书品》论其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实乃的评。我们所见王右军墨迹,皆为唐人摹本。如果窥察参照王羲之笔意,只有上溯到比唐人要早,得王书真髓的智永墨迹中寻求了——这就是通过智永书法,打探通往王右军书法艺术殿堂之通道的特殊作用。同时,智永所创造的真草对照格式,为学习真草书者,提供了极好的范本和便利。也启迪了后来怀素、高闲的《草书千字文》、李阳冰的《篆书千字文》、米芾《行草千字文》、赵佶的《瘦金体千字文》、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启功《临智永草书千字文》等多种字体千字文的产生,为后人学习书法和研究了解《千字文》的演变,留下珍贵的资料。
《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继承家风在云门寺练书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因求书者众多,以至于住处门槛几次被踏穿,遂包以铁皮,人称“铁门槛”。其一生用笔无数,废笔盈积成筐,堆迭成丘,特撰写铭文,随同埋入土中,名为“退笔冢”。其所书真草《千字文》,乃王家嫡传,影响深远,西安碑林也有刻石。
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贡献有二个方面:一为发“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学者宗匠;二为临集《千字文》,开后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之风,为《千字文》的流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坐在皇帝宝座上聚精会神地看奏折。
突然一把把奏折统统推到地上,愤然站起,大喊:“殷铁石!”。 一个大臣模样的人上场(字幕跟上:“殷铁石 官职有待查史书”):“陛下,臣在。”
萧衍说:“诸王公大臣文化水平如此底,字写的跟狗爬的似的,错别字比比皆是,都什么素质啊,跟1500年以后习惯了用电脑打字的年轻人写的字有一拼,真是有损我大梁王朝的声威啊。你赶紧想个办法搞搞素质教育。”
殷铁石:“臣遵旨!”(退场) 镜头一转,殷铁石抱着一堆纸张出场:“陛下,臣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请陛下下旨,把这些字分发给诸臣去学习临摹,既可以降低错字白字的出现频率,又可以提高大家的书法水平;既可以用于写作实战著书立传,又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既可以养颜,又可以美容。不出一年,您再看这些奏折(放下纸张,拾起地上的一本奏折,翻开指点),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字写得好看了,还没有错别字!” 萧衍微微点头:“爱卿所言甚是。
但只把这散乱的一千个字发给大家可能会影响培训效果,如果能把这些字组成一篇文章就好了。你去宣几个又文化的大臣来见朕。”
几个大臣上(字幕:“有文化的大臣甲、有文化的大臣乙、有文化的大臣丙、有文化的大臣丁……”)。 萧衍把自己的想法和几个有文化的大臣交流了一下,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其中一人来完成。
大臣们一听如此高难度的任务,都觉得没什么把握完成,个个低头不语。 萧衍一看,不玩点手段不行了,就跟大臣们说:“我数一、二、三,能写出这篇文章的留下来,觉得自己不行的,统统给我滚蛋!预备——开始!一,咦?” 萧衍刚数了个一,眼前的几个有文化的大臣瞬间消失了。
萧衍正要发怒,却发现有个人没动窝,不禁大悦:“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周爱卿面部特写(字幕:“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 周兴嗣暗中叫苦不迭。
其实周兴嗣是反应最快的一个,仅用了0.02秒就想到应该赶紧跑的,可惜当时正值梅雨季节,他的老寒腿疼得厉害,还没迈开步别人就都跑光了,周兴嗣跑了个倒数第一,当了回副班长。 既然跑不掉,除了硬着头皮接下这个苦差之外别无选择。
周兴嗣说:“蒙陛下青睐,臣当鞠躬尽瘁,必不负圣望。您就擎好吧。”
萧衍龙颜大悦:“周爱卿不愧为朕的笔杆子,好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为朕写的《光宅寺碑》、《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都是好文章,但不足以传世,这次你要用这一千个字写一篇传世之作,不仅要让我梁朝上下——上至朕及王孙公卿、下至黔首庶人;上至白发苍苍、下至活裤裆——全都能熟读吟颂,不断提高国人文化修养,更要让千百年以后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传诵下去。造此千秋功业,才不负我佛之慈悲。”
周兴嗣顿觉眼前一黑,心说这不是倒霉催的吗?我招谁惹谁了,把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我,这不要我老命吗?难道说太有才了也是错误吗?那我赶紧改还不行吗? 但皇上兴味正浓,周兴嗣也不敢说个不字,于是当场表决心:“臣谨遵圣命,给臣一个月时间,臣还陛下一个奇迹。” 萧衍一摆手,清描淡写地说:“一个月太久,只争朝夕。
你是一个深得朕心的御用写手,更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以爱卿之才,何须一个月?给你一个晚上时间富富有余。” 周兴嗣傻了,一时站在那说不出话来。
萧衍见周兴嗣没反应,问道:“难道爱卿嫌朕给的时间太长了有辱你的才学?” 周兴嗣赶紧说:“臣绝无此意!” 萧衍一听很满意:“那爱卿就回去吧,抓紧时间慢慢写啊!” 周兴嗣:“臣告退。” 萧衍又充满慈爱与关怀地叮嘱了一句:“爱卿白天工作很辛苦,晚上就不要加班了,明日上早朝时把你写出来的奇迹拿来给朕交货就行了。
这可是我一字一字大出来的, 原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
人类的祖先盘古/2
牛郎织女的故事/4
百丈寺与禅师/6
和氏璧的故事/8
隋侯之珠/10
神农氏的传说/12
河伯/14
黄帝的传说/16
尧舜禅让/18
“皇帝”的由来/20
邹忌讽齐王纳谏/22
弄玉引凤/24
范宣惜身报母恩/26
清廉郑板桥/28
无面目石狮/30
孔子的小老师/32
紫芝眉宇/34
凿壁偷光的故事/36
甜甜的桑葚/38
梅妻鹤子/40
陈元方的故事/42
万斯同修史/44
悬梁刺股/46
曾子教子/48
张良拜师/50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52
桃园三结义/54
丹心照汗青/56
忠义何如宠/58
洛阳纸责/60
建筑奇才——宇文恺/62
知音/64
叔孙通制定朝仪/66
唐太宗习书法/68
秦相李斯/70
羊祜的故事/72
霍去病的故事/74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76
周公姬旦/78
齐桓公广纳贤才/80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扬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
“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
意思是: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宇宙、太阳系形成,日月开始按一定的轨道运行。
盈昃在这里是为了押韵作倒装来用,盈是充满;昃是太阳偏西,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太阳从东边生气,到西边落下,地球上的一个白昼就这样过去。然后月亮升起来了,因为它在围绕地球运行的方位的不同,所以出现了“月有阴晴圆缺”。在晴天的夜晚,星汉灿烂,像一盘围棋一样布满了天空。 列张,意思就是围棋一样地布局,布满。
1、来历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2、创作背景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3、影响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也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