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遣冯唐?”是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自喻的一句话。
关于这句词,还牵扯到一个典故: 冯唐是西汉文帝时人。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文景之治”的建设者之一,是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他从谏如流,在诤谏面前,他肯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及时纠正。有一次,刘恒走进郎署,与署长冯唐闲谈,知道冯唐祖上是赵国人,父亲时住在代郡,而他自己曾为代王,就对冯唐说:“在当代王时,厨师上饭时说战国时有个将军叫李齐,很能打仗,后来每吃饭时就想到这个李齐。
他问冯唐知否李齐其人;冯唐说:赵国的将军最著名的是廉颇和李牧,接着又讲了廉颇和李牧的许多事迹。刘恒越听越高兴,拍着大腿说:“哎呀!我要是有廉颇和李牧那样的将军,就不用担心匈奴了!”冯唐却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和李牧,也是不能用的。”
刘恒很生气,过了好大一会,又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能用廉颇和李牧呢?”冯唐说:“廉颇和李牧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赵国君主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自主权力,不干涉他们的具体事务,只要求他们打胜仗。而现在魏尚做云中郡太守,优待士卒,打了很多胜仗,匈奴不敢接近云中,但却因上报战功时交的敌人的首级比他报的数字差六个人头,陛下就把他罢官、削爵、判刑。
立了大功时不受赏,出了小错受重罚。所以说就是得到廉颇和李牧,也是不能用的。”
刘恒听了很高兴,当天就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恢复他的云中太守的职务,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汉文帝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才取得了“文景之治”的优秀政绩。
不过,在他统治时期,对汉室宗族以安抚为主,使得汉初遗留下来的同姓王权力过大问题开始激化,到景帝时期才得以解决。这也许是他一生中的瑕疵吧。
黄耳传书
典故
原 文
晋之陆机,蓄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
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
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解 释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亦作“黄犬书”、“黄犬寄书”、“黄犬传书”。
官:做官.
名:命名.
驰:奔.
出 处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翻 译
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当京师在洛阳,一直没通家信,怀疑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看起来很高兴,竟摇着尾巴,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狗的脖子上,狗经过驿道,日夜不息地赶路。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狗立即上路越过岭翻过山,跑向京城。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取名为“黄耳冢”。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全部注释 1.“左牵黄”两句: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 2.“亲射虎”两句: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3.“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4.天狼:天狼星。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
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全诗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如下: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词句注释如下: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扩展资料: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
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可见作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具文学底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句倾诉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报效朝廷。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城子·密州出猎
智者千虑 背水一战 毛遂自荐 破釜沉舟 南辕北辙 不遗余力 利令智昏 旷日持久 一枕黄粱 奉公守法 黄粱美梦 鹬蚌相争 邯郸学步 奇货可居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价值连城 胡服骑射 窃符救赵 梅开二度 伤弓之鸟 因人成事*三寸之舌 一日千里 欺世盗名 罚不当罪 拒谏饰非 孤注一掷 不学无术 梅开二度 白云亲舍 以人为镜 当局者迷 剖腹藏珠 徙宅忘妻 始终不渝 载舟覆舟 犯颜直谏 唱筹量沙 坚壁清野 鹿死谁手 怙恶不悛 生灵涂炭 狗尾续貂 推心置腹 乌合之众 疾风劲草 未可厚非 山鸡舞镜 巧夺天工 箭在弦上 袖藏金椎 身无可击 无出其右 二鲍纠慝 左提右挈 人人自危 死有余辜 声名狼藉 取而代之 纲举目张 徐市求仙 举措失当 一叶障目 志在四方 轻虑浅谋 天下无双 燕雀处堂 安然无恙 居心叵测 乐极生悲 唱筹量沙 食不甘味 因势利导 犯颜直谏 无功受禄 载舟覆舟 始终不渝 大儒纵盗 徙宅忘妻 羽毛未丰 剖腹藏珠 坐享其成 争先恐后 掩耳盗铃 当局者迷 按兵不动 以人为镜 天经地义 中饱私囊 天夺之魄 董狐之笔 言犹在耳 赏罚分明 退避三舍 河伯娶妇 补天浴日 坐怀不乱 步履蹒跚 难至节见 市道之交 鹿死谁手 路不拾遗 瓜田李下 以卵击石 管窥锥指 前倨后卑 顶天立地 三人成虎 一狐之腋 犹豫不决 攻难守易 围魏救赵 舍本逐末 窃符救赵 太多了,邯郸是闻名全国的成语典故之乡。
据考证,直接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多达200余条,邯郸人对成语典故 情有独钟,随口就能说出十几条,“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等,每条成语典故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典故有三
其一: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其二:持节寺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欺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少了六个首级),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其三:射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