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出自宋末词人蒋捷所作《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为: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一剪梅》这首词是作者于南宋消亡之初。元十三年(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在此之后词人开始流浪,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以及伤国的无奈而写下的。
作者简介: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伤春感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心情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也似海,在岁月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清丽浏亮的声韵中,我们似乎也感觉到了那一声声夹杂着风声雨声的阵阵哀愁。
上阕从“春愁”落笔,抒写了潇潇风雨中作者以酒浇愁的情景。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诗人胸中一怀愁绪无法排遣,渴望借酒浇愁,此时江上客舟颠簸摇晃,岸边酒楼上飘摆的酒旗,似乎了解诗人一醉解千愁的迫切心情。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经过吴江沿岸风景秀丽妩媚的“秋娘渡”和“泰娘桥”,作者不觉也想起了家中娇媚的妻子,思归之情更切。然而,天公偏不作美,恍惚中只感觉“风又飘飘,雨又潇潇”,诗人的春愁在这飘洒的风雨声中,也就显得更加浓郁了。
下阕点明上阕所叙之愁绪以及有家难归带来的痛苦,并发出了时光易逝,好景难久的感慨。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诗人思乡心切,渴望摆脱风尘羁绊,重过宁静闲适的家庭生活。他预想着归家后家中的情景:妻子吹奏着银字笙,屋内香炉里燃烧着象征男女爱情的心字香,笙管悠悠,青烟袅袅,夫妻含情相向,互诉离别之情,这是多么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啊。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仕宦无成,妻儿盼归,自己一人栖身客舟,面对凄风苦雨,不觉一种岁月如梭,韶华易逝的感慨涌上心头。当此春末夏初,万木葱茏之际,家乡的樱桃也该红了,芭蕉也应该由浅绿变为深绿了吧!
全词即景言情,自然流畅,思归之情在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中显现出来。尤其四字叠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及“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极具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文字优美、色彩清丽,词中有画,画中有情。另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将“红”与“绿”这两个形容词用作动词,既有鲜明的色彩,又富有动感,十分生动。
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之南,太湖之东。秋娘渡与泰娘桥:都是吴江地名。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
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