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可谓是中华帝国的千古一帝。
作为唐代的第二位君主,他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则改。而且他能够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可谓是一个开明开放的君主。
李世民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较为发达的贞观之治,他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受中国人民称颂的好皇帝。他的故事千古流传,他的名声万古流芳,他的话语含义隽永。
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鉴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
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一个是敢于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圣言的正直谏臣;一个是勇于接受错误并改正错误,善于听取谏言的一代明君。他们的关系可能有时会紧张,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相信彼此,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就像是高山流水般的知己。
所以当魏征已逝时,唐太宗有的不是终于没人管的轻松,而是失去知己般的悲伤。) 夫王者,高居深视,亏听阻明。
恐有过而不闻,惧有阔而莫补。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君主都是身居高位,处在深宫当中,与百姓隔绝。
他们不可能看到天下所有的东西,也无法听到天下所有的声音。所以君主应该担心自己有过失却没法听到,害怕自己有缺失而没有办法及时补救。)
其实从这样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时时刻刻都在为着自己的国家,为着自己的百姓而努力着,担心着自己是否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其实只要君主能有这份心,就代表着他是有能力有希望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的。
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 (这可以说是李世民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他说,选拔整个天下的人才,来处理全天下的事务,委任他们,让他们各自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各尽其用。
在当时的社会,李世民可谓是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的人才观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时代。) 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究。
(法律的问题,不管是在唐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个大问题。是否处理好了法律的问题,往往可以决定一个君主或者是一个党是否可以继续执政。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君主是很难做事的,法律如果太过于苛刻的话,恐怕会伤了好人;但是法律如果过于宽松的话,又怕不能肃清奸恶之徒。)。
徐悲鸿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于中国南方的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之西15公里。
徐悲鸿 :(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从父习画。
年甫弱冠,东渡日本,翌年赴法,师事达仰,继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德,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1933年在巴黎画展,法政府选购十二幅,辟专室陈列。
旋赴欧,在德、意及苏联举行画展。抗战后,屡在国内广州、长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为救济祖国难民,举办画展。
历任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
造诣极深,善于传神。著名油画《 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为所重。
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
1952年病中,曾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捐献国家。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培育不了少优秀人才。
1953年卒于北京。
年仅五十九岁,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鸿纪念馆。其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
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太湖之滨是中国历代才子、诗人、画家荟萃之地,它不仅山水明训,更有勤劳勇敢的人了和悠久光荣的文化传统。相传春秋时范蠡曾携西施在宜兴隐居,以制紫砂陶为生,被称作紫砂的祖师陶朱公,至今宜兴有个中国陶都之美誉。
宜兴还有古迹"蛟桥",是晋朝周处为民除害的斩蛟之地。徐悲鸿的父亲达章公就是位正直不阿的画家,他精诗文、书法、篆刻,尤擅绘画,在山水、人物、花鸟上均有很深的造诣。
他不慕功名,小求闻达,曾刻了许多图章,以明心志,如"半耕半读半渔樵"、"读书声里是吾家"、"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儿女心肠、英雄肝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做人的高尚品德使徐悲鸿受到很深的影响,并使他走上了绘画之路。 -------------------------------------------------------------------------------- 徐悲鸿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10岁随父亲乘舟赴溧阳时,便有"春水绿弥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的诗句,以即景成诗的艺术才华闻名乡里。
他9岁读完《四书》、《左传》后,便开始随父亲学画,每日临摹一幅吴友如的界画、人物。吴友如是清代末年最大的插图画家,能在尺幅之中描绘亭台楼阁、虫鱼鸟兽、奇花异草,以至千军万马。
徐悲鸿每次随父亲进城时,必至画店观赏石涛、八人及任伯年等人之作,回家后凭记忆默写。在父亲的殷勤教导和勇于创新的前辈画家熏陶下,他打下了中国绘画的坚实基础。
在寂寞的、缺少玩具的少年时代,徐悲鸿悄悄地爱上了周围的许多动物,并且仔细观察和描绘它们,如温顺的牛、奔驰的马、嘎嘎鸣叫的白鹅、浮游于水面的群鸭、倦卧在墙角或成于树上的花描……都一一出现在他的笔下,宛然如生。
李世民,可谓是中华帝国的千古一帝。
作为唐代的第二位君主,他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则改。而且他能够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可谓是一个开明开放的君主。
李世民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较为发达的贞观之治,他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受中国人民称颂的好皇帝。他的故事千古流传,他的名声万古流芳,他的话语含义隽永。
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鉴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
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一个是敢于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圣言的正直谏臣;一个是勇于接受错误并改正错误,善于听取谏言的一代明君。他们的关系可能有时会紧张,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相信彼此,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就像是高山流水般的知己。
所以当魏征已逝时,唐太宗有的不是终于没人管的轻松,而是失去知己般的悲伤。)夫王者,高居深视,亏听阻明。
恐有过而不闻,惧有阔而莫补。(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君主都是身居高位,处在深宫当中,与百姓隔绝。
他们不可能看到天下所有的东西,也无法听到天下所有的声音。所以君主应该担心自己有过失却没法听到,害怕自己有缺失而没有办法及时补救。)
其实从这样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时时刻刻都在为着自己的国家,为着自己的百姓而努力着,担心着自己是否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其实只要君主能有这份心,就代表着他是有能力有希望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的。
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这可以说是李世民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他说,选拔整个天下的人才,来处理全天下的事务,委任他们,让他们各自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各尽其用。
在当时的社会,李世民可谓是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的人才观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时代。)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究。
(法律的问题,不管是在唐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个大问题。是否处理好了法律的问题,往往可以决定一个君主或者是一个党是否可以继续执政。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君主是很难做事的,法律如果太过于苛刻的话,恐怕会伤了好人;但是法律如果过于宽松的话,又怕不能肃清奸恶之徒。)。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 (选一)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 亥 杂 诗 (选一)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