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g zhī mí gāo
成语:仰之弥高
--------------------------------------------------------------------------------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出处】《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近义词】高插云霄、高不可攀、高山仰止
【反义词】如履平地
【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古琴的琴式按古琴式样的琴论专著列出来共有三十八种之多。仲尼式和蕉叶式琴式只是常见的样式。琴式的取名多来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是一种象征。通过一些变异的琴式,可以看出古代琴家没有追求统一的形状和制式,而是尽量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古琴琴式虽多,但主要是在琴的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造型上有所不同而已,而对音色上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所以购琴方面在琴式上没什么特别推介,你喜欢就行。
初学者主要是学好弹奏手法,作为练习用琴,买普通价格的就可以了。
成语“悬梁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
1、悬梁
东汉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为了不在疲倦时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也就不瞌睡了。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后来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2、刺股
战国时期苏秦为求取功名,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刺大腿,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再次周游列国,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
扩展资料: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成语含义】
这两个故事是我们常说的是头悬梁,锥刺股。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悬梁刺股
笔冢、墨池、右军鹅、蕉叶和尚、人各有体 笔冢已经有回答。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可能家传影响,自幼喜好书法,曾买白鹅数只,成天观察鹅的行走步态,曲颈之姿,揣摩笔法灵动之意,时人称“右军鹅”,后来非常仰慕前代草圣张芝,于临川某处“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曾巩.墨池记》 怀素和尚痴迷书法,纸张不够使用,也太过费钱,就在寺院里秋天落下的芭蕉叶上练习草书(甚至央求其他僧人代为清扫蕉叶),并收藏起来,比对自己的不足和进益,不经意间,薄薄的芭蕉叶积累了满满几大间屋子,终成一代草圣。 清时著名“扬州八怪”里的郑板桥,醉心书法之时,晚上睡觉犹于梦中用手指在妻子身上比划,妻子被扰,责怪他说,“人各有体”,你怎么不在自己身上练呢?一句话给了郑板桥灵感,遂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书法体式,成为一代大家。
黄袍加身 ( huáng páo jiā shēn )
解 释 五代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指登上帝位。
出 处 清·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子虚子《湘事记·军事篇二》:“然陈桥之役,赵匡胤~,遂膺天命矣。”
近义词 自封为王、称王称霸
典 故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
周世宗柴荣死后,他的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这时,赵匡胤看到夺取后周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由归德军掌书记赵普和赵匡义等人指使,镇、定二州谎报军情,他们假称北汉和契丹贵族会师南下,攻打后周。后周宰相范质不辨真伪,急忙指派赵匡胤率军往北方抵御。当赵匡胤把部队开到开封以北二十里的陈桥驿时,赵匡义、赵普等将领,就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黄袍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衣服,诸将领一致向赵匡胤高呼万岁,拥护他当皇帝。于是,赵匡胤立即率领军队开回守卫空虚的京师,不费吹灰之力,便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