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它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经济的发展为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基础,使古希腊人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极高的造诣,并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希腊文化。
提到古希腊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古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源于爱琴文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民大多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象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特别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就是古希腊神话的起源。
我认为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有这样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神人同性;二是崇尚英雄主义。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神人同性”,“神人同性”又具体表现为神的光明面和黑暗面交织十分明显。希腊诸神之首宙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其他宗教派系中的首领人物,如耶和华、释迦摩尼、默罕默德这些人物,在历史古籍中都是非常正面积极的形象。宙斯是希腊诸神之首,从他的成长过程和他弑父、救兄、夺王位的历
程来看,他被塑造成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形象,掌管着人类甚至希腊诸神的生死大权。但就是这样一个掌管天地的神,本该拥有一切美德,并无条件地庇护人类,但宙斯却有人类性格中的阴暗面。最明显的一点是他滥情,宙斯多次化身成凡人,和民间女性发生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希腊神话中也有很多半神半人形象的原因。宙斯的妻子赫拉,是婚姻的保护神。但赫拉也有明显的人的特点,由于不满宙斯的众多风流韵事,赫拉变得善妒,并利用自己的女神身份惩戒凡人。阿波罗贵为太阳神,却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就算达芙妮变为桂树也要将其独占;阿尔忒弥斯是月亮女神,还是狩猎者的守护神,但却也阴险毒辣的一面,难以琢磨。这些希腊神话人物都展现出了十分显著的“神人同性”的特点。 古希腊神话的第二大特点是崇尚英雄。不管是神,还是半神半人,亦或是凡人都有杰出的英雄代表。在神里有我们熟悉的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造福了人类,最后被宙斯流放到高加索山,被秃鹰日复一日啄食肉身;珀尔修斯(Perseus)是宙斯和达纳扼之子,是半神半人,他是希腊神话所讲述的最早的英雄之一,他斩杀蛇发女怪美杜莎、解救安德洛墨达公主等事迹都充分展示了他的英雄气概;凡人伊阿宋(Jason)也是英雄代表,他成功盗取金羊毛,斩杀叔叔,夺回王位,这艰辛的历程使他跻身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之列。而在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卡德摩斯、忒修斯等人物都是有名的英雄。
虽然古希腊文明遗产在古希腊被灭亡后,其文化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来,但古希腊文明还是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而古希腊罗马神话更是经久不衰,其神话故事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并引人关注,被众多专家学者研究。
望采纳!
徐昭佩是萧绎的偏妃,东海郯人。
据说,当年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北魏著名文学家温子升《咏花蝶诗》)的江陵,徐昭佩算得上是一位十分风骚的女人。
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成为湘东王妃。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
然而萧绎当了皇帝以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还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 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遭到皇帝情感上的冷落,自然心有不甘。
徐妃一方面,十分厌恶瞎了一只眼睛的萧绎,每当知道皇帝要来,总是在化妆时只化半边脸,名曰“半面妆”,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以此来藐视皇帝;另一方面,她又不甘寂寞,频频出轨,与多人私通,还酗酒,甚至大醉以后呕吐在皇帝身上,皇帝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几年都没有理睬徐昭佩。 后来,徐妃终于耐不住寂寞,找了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尚多情。”后人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李商隐《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清赵翼《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项羽重瞳败,惭对徐妃半面妆。” 亦作“半妆”。
五代薛昭蕴《离别难》词:“半妆珠翠落,露华寒。”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蒋凝应宏辞,人称之曰:”臼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
‘“ 宋张先《泛青苕》词:“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亦谓薄饰。
唐太宗《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本文来自: 惠大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viewthread.php?tid=18376。
今天看电视,偶然听到一首歌,叫《半面妆》。
迅速想起徐昭佩,传说很美丽的一个女子。现在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也是说的她。
不知什么时候徐娘成了漂亮人了,或许她真的漂亮,想想也是,人家好歹是妃子,太难看了也说不上去。我曾看过一篇文章,是讲徐娘并非美若天仙,不过文章中好像也没说徐娘长得难以入目,都是猜测而已。
徐昭佩这个人实在不讨我喜欢,中国古代儒生也都不喜欢她。可是反过来,我也不喜欢中国古代的儒生,尤其是朱老夫子。
虽然从来没有明称他们为腐儒,但是心里是很以为然的。把歌词贴上来:夜风轻轻吹散烛烟 飞花乱愁肠 共执手的人情已成伤 旧时桃花映红的脸 今日泪偷藏 独坐窗台对镜容颜沧桑 人扶醉月依墙 事难忘谁敢痴狂 把闲言语花房夜久 一个人独自思量 世人角色真是为谎言而上 她已分不清哪个是真相 发带雪秋夜已凉 到底是为谁梳个半面妆 歌词和MV都满不错的,中国风的。
曲子我不作评价,而且确实和徐昭佩没什么大的关系,只不过借半面妆做个题目罢了。扯会话题来说,欣姐说徐昭佩有些像阿榴,都是半面妆。
不过阿榴之所以梳半面妆饰因为她只有一半可以示人,算得上面容姣好,另一半。
而徐昭佩完全不同,根据几千年来人们一致认为她就是个美女,她之所以梳半面妆完全是因为藐视(蔑视?)她的夫君南朝梁元帝萧绎。因为萧绎“渺一目”。
说些题外的话,我倒是及其佩服南朝萧氏,这家的遗传基因那是相当的好,个个都极有才华,艺术家什么,出了一个又一个,就是对政治不感兴趣。做个文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帝王。
《昭明文选》的编者就是萧氏的一个太子,然,只是居太子之位就病逝了,不知道当起皇帝会怎么样。还有南朝萧氏有几个皇帝的死法。
不说了,极不体面。
我也是头一遭听说皇帝还有这种死法。徐昭佩是一个极其骄傲的女人。
就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女人。开始的时候她是瞧不起自己的夫君,况且那时候萧绎还不是帝王,她又是将门之女,我们都知道,世家的孩子,总是骄傲而敏感的,这个女人也不另外。
所以她看不起萧绎。萧绎当时为湘东王,也是手握重兵镇守江陵。
身为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她也敢藐视,这个女人真是不一般的骄傲。她大概是想:我徐昭佩既是将门之女,又貌美如画,才貌双全。
你萧绎虽然是皇子,可是你身份能比我高多少?还瞎一只眼睛。即使不能说萧绎高攀了她,她也认为他是配不上自己的。
再说萧绎的父亲。 梁武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体察民生,但他有一个不能说是弱点但是放在他身上就是弱点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
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赎身,折腾下来把国库都花一穷二白。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夜以继日。
那时全国僧尼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的志气了,终于酿成了侯景之乱。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成了梁元帝。徐昭佩也被封为贵妃。
至此,萧绎才算是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一个主角。徐昭佩也跟着自己的夫君进入了权力的中心。
后宫,从来就是一个聚集了阴谋与凄凉的地方。尤其是像徐昭佩这样的女人,为了报复她之前的蔑视,梁元帝很少去她那里。
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湘东王了,他已经十九五至尊的皇上,龙椅上那个人们见了要呼万岁的君王。他三宫六院,他不去她那里,自然有的是女人翘首期盼他去。
心高气傲的徐昭佩心里渐渐荒凉了,她明白这个君王,作了这么多年她的丈夫,到底还是不爱她,莫说宠而不爱,连宠也不宠,她只是挂着一个贵妃的牌子,被钉死在那高高的贵妃位上。她绝望了,又从绝望中滋生出一种叫做恨的东西,其实也不算恨,终其因为她爱的那个男人不爱她,所有的恨都是因为爱而生。
她开始疯狂地报复。每当知道皇帝要来,必定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以羞辱这独眼真龙,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
元帝一见,龙颜大怒,拂袖而去。还“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
这只是一小部分,前面说,我不喜欢徐昭佩,就是因为后面的一些事情,如果只有前面一部分,我只是同情她,甚至还觉得这个女子好歹还是有些骨气的,你既这么长时间不来,不如彻底不来,何必再来,指望我满心欢喜受宠若惊地欢迎你么?但是后面的事情发生了。她先后与遥光寺的智通和尚、萧绎的随从暨季江、美男子贺徽等人私通。
年近不惑的徐妃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皇帝不干了,明目张胆地给我戴绿帽子?真当我好脾气?让天下人耻笑?萧绎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下的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
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南史》记载: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
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
帝以尸还徐氏,。
2009年是己丑年,丑属牛,农历称牛年。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牛文化赋予的各种象征意义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广为流传。第一象征意义 先祖图腾 世界上有许多以牛为图腾崇拜物的国家和民族。
如古埃及人、波斯人视公牛为人类的祖先。而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崇奉炎帝与黄帝为先祖。
据发掘考证:炎帝原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天台山。《史记》记载:炎帝“起于烈山、居姜水”,是姜氏部落首领。
他生活在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阶段的早期。据《山海经》记载:炎帝牛首人身,实际上,其部落是以牛为图腾。
因此,古代的星回节(年节)活动都与牛祖先的崇拜有关。在我国,将牛作为图腾崇拜的民族还有许多。
藏民族是以牦牛为图腾崇拜物的,藏族的史料记载:藏族的一部分族源来自“古牦牛羌族”。古代羌人“或为牦牛种,越隽羌是也”;芒牛图腾崇拜也是蒙古族的信仰,隆布策仍所撰《蒙古布里亚特史》便记载了有关蒙古族先祖“依都干在贝加尔湖漫游时,与天子芒牛交配传衍世代”的神话传说。
作为先祖图腾,其文化流传与民俗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如今,无论是藏区保存完整的有关牦牛题材的原始岩画,还是殷商时期雕刻在青铜器皿上的牛头纹饰,甚至包括日前出土的牦牛青铜器,都可以追溯到远古华人以牛为祖先的图腾崇拜文化中。
第二象征意义 创世神话 远古,炎帝率领他的部落在西北方沿着大河游牧渔猎,后来到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他以牛舌的嗅觉尝草,以牛眼的敏感识谷,以牛的气力移山倒海、造田兴农,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海经》载:炎帝小女儿女娲,游东海“溺而不返”遂化为精卫鸟,从发鸠山(今长子)衔木石“以堙(填)东海”,这就是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了牛首人身炎帝的创世壮举。
在藏族创世纪神话《万物起源》中亦载:“牛的头、眼、肠、毛、蹄、心脏等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这是藏族先民将其崇拜的图腾牦牛神化或物化之后,驰骋其丰富想象力的必然结果。
如今仍在安多藏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斯巴宰牛歌》中记载:“斯巴(含义是宇宙、世界)最初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斯巴宰牛时,砍下牛头扔地上,便有了高高的山峰;割下牛尾扔道旁,便有了弯曲的大路;剥下牛皮铺地上,便有了平坦的原野。” 第三象征意义 牛王护神 牛成为民间的保护神,渊源于远古的动物图腾信仰,后来演变为动物神。
秦代已有祭牛神的风俗。《水经注·渭水注》引《列异传》称牛王本为南山大樟,被人盗伐,“树断,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裙”。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五四引《蓼花州闲录》:“明中原来者,云北方有牛王庙,画牛百于壁,而牛王居其中间。 ”近代民间供的牛栏神也是拟人化的神灵,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十月一日祭祀。
藏族古籍《创世诸神》还记载:当初天牛神之子聂赤赞普从天而降,“遂来做吐蕃的牦牛部之主宰”。藏族地区“甲戎人供牛头人身像,墙上用白石头嵌牛头、屋顶供奉牛头”。
至今,阿坝藏族自治州内的嘉(甲)戎藏族,家中供奉的大神还是“牛首人身”。第四象征意义 椎牛祭神 牛既是神灵,又是祭神的牺牲品。
远在史前时代,原始人就已经用牛骨随葬,这是椎牛祭神之始。商周之后,祭神与征战同样重要。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当时的最高神灵是祖先及炎帝,祭祀用品就是牛。
“贞:……御牛三百。”“丁亥……卯三百牛。”
在安阳考古中,也发现了大量杀牛祭祀的遗迹。当时祭天祭社也用牛,用牛等大牲畜祭祀为大牢或太牢,以羊等小牲畜祭祀为少牢。
《礼记·王制》曰:“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杀牛祭祖仪式一直流传。
民国《昌化县志》卷一黎族“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以巫为医,以牛为药,人牛皆死而后已。”《丽江府志·民俗》:“土人亲死,既人棺,夜用土巫名‘刀巴’者杀牛羊致祭,亲戚男女毕集,以醉为哀。”
总之,椎牛祭神,是一种祭祖祭神盛典,又是祭鬼治丧风俗,迎合人们祈求福祉、避邪安康的意愿。第五象征意义 牛鬼阿傍 随着鬼神观念的演变,在牛王信仰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牛头鬼的形象,又称阿傍,或连称为牛鬼阿傍,是阴曹地府中阎王的鬼卒。
据研究有二种传说,一种来源于神农,《外书》:“神农牛首”;一种来源于佛教影响,佛教信仰阎王,他有判官、走卒。《楞严经》卷八谓:“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
又《五句辛经》谓:“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可见“牛鬼阿傍”是佛教传说中阴间鬼卒、护法神人的形象。
后来为道教吸收,成为牛头马面,或牛头鬼。唐代杜牧用它来比喻李贺诗文风格的虚幻怪诞(杜牧:“鲸祛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后又被引喻为歪门邪道、阴暗丑恶的东西。
第六象征意义 鞭牛迎春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
《事物纪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你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的身上,而自己儿子却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哪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诉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的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称作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的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道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与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与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上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 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这个应该是你要的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