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奴婢三耳周郝(hao)王十七年(癸亥,公元前298年):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
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
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
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
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
辞胜于理,终必受诎。”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
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
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
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
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
公孙龙由是遂绌。(译文)赵王封他的弟弟为平原君。
平原君喜好贤能之士,供养的食客常多达数千人。其只公孙龙擅长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以客人之礼待他。
孔穿从鲁国到赵国,和公孙龙辩论奴婢三耳,公孙龙分析得十分精辟。空穿无法回答,不久便告辞出来,第二天去拜会平原君。
平原君问道:“公孙龙很有辩才,先生认为如何?”孔穿回答说:“是的。公孙龙很有辩才,几乎能使奴婢生三耳了。
虽然如此,实际却不可能!我想再请教先生:现在辩论三耳的成立十分难得,却不实际;辩论两耳的成立十分容易,但却事实。不知道先生相信容易实在的,还是相信难得而不实在的?”平原君无法回答。
第二天,平原君对公孙龙说:“先生不要再和孔子高辩论了。他的义理胜于言辞,先生的言辞胜于义理。
凡言辞胜于义理的,最后必被别人折服。”齐国邹衍经过赵国,平原君请他与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之说。
邹衍说:“不可。因为辩论是在分别事物的品类,使个不相扰;列序事物不同的情况,使各不相乱。
发挥意义,疏通宗旨,使人明白所说的事实和道理,而不以专门从事迷惑人为目的。因此,辩胜的不失去他的立场,辩败的也能获得所求的真知。
像这样,还可以去辩论。否则,彼此以虚文互相伪辩,饰浮词去取信对方,立巧譬以转移论旨,把人引到迂远的境地,无法明了其真意,这样就违背了辩论的正确方法。
纠缠纷乱,争论不休,以后停者胜,如此是非混淆,有损于君子的行径,所以我不去做。”全座的人听后,都以为他说的很对。
从此,公孙龙被贬退,不受(平原君)重视了。
白马非马,奴婢三耳
周郝(hao)王十七年(癸亥,公元前298年):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
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绌。
(译文)赵王封他的弟弟为平原君。平原君喜好贤能之士,供养的食客常多达数千人。其只公孙龙擅长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以客人之礼待他。孔穿从鲁国到赵国,和公孙龙辩论奴婢三耳,公孙龙分析得十分精辟。空穿无法回答,不久便告辞出来,第二天去拜会平原君。平原君问道:“公孙龙很有辩才,先生认为如何?”孔穿回答说:“是的。公孙龙很有辩才,几乎能使奴婢生三耳了。虽然如此,实际却不可能!我想再请教先生:现在辩论三耳的成立十分难得,却不实际;辩论两耳的成立十分容易,但却事实。不知道先生相信容易实在的,还是相信难得而不实在的?”平原君无法回答。第二天,平原君对公孙龙说:“先生不要再和孔子高辩论了。他的义理胜于言辞,先生的言辞胜于义理。凡言辞胜于义理的,最后必被别人折服。”
齐国邹衍经过赵国,平原君请他与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之说。邹衍说:“不可。因为辩论是在分别事物的品类,使个不相扰;列序事物不同的情况,使各不相乱。发挥意义,疏通宗旨,使人明白所说的事实和道理,而不以专门从事迷惑人为目的。因此,辩胜的不失去他的立场,辩败的也能获得所求的真知。像这样,还可以去辩论。否则,彼此以虚文互相伪辩,饰浮词去取信对方,立巧譬以转移论旨,把人引到迂远的境地,无法明了其真意,这样就违背了辩论的正确方法。纠缠纷乱,争论不休,以后停者胜,如此是非混淆,有损于君子的行径,所以我不去做。”全座的人听后,都以为他说的很对。从此,公孙龙被贬退,不受(平原君)重视了。
奴婢
丧失自由被人无偿役使的人。男为奴,女为婢。自奴隶社会的商周至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蓄奴养婢之风一直很盛。最初奴隶的来源是掠夺异族为卖身的奴的。分官奴婢和私奴婢两种。官奴婢为国家所有,多为工奴。私奴婢为官僚、地主、高利贷商人等所有,除从事各种主人家内杂役外,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所谓耕当问奴,织当为婢。奴婢是社会最低的一层,和牲口一样,供买卖和赏赐,受主人的役使和虐待。家长与奴婢之间有严格的主仆名分,其主仆关系不仅是终身,而且延及子孙。奴婢在奴隶社会是奴隶,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依附民。《史记.平准书》:“好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蚴 !薄逗菏?王莽传中》:“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栏)。”《文献通考.户口二》:“后魏令每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十头当奴婢八。”《明会要.民政三》:“[洪武]二十四,定:役使奴婢,公侯家不过八人。”《清文献通考.户口二》:“顺治三年颁行《大清律》。。凡家长与奴娶良人女为妻及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俱有罪,仍离异改正。凡奴婢告家长及家长缌麻以上亲者,与子孙告祖父罪同。若雇工人告家长及家长之亲者,各减奴婢罪一等。凡奴婢殴良人者加凡人一等,其良人殴伤他人奴婢者减凡人一等。”
㊣
奴婢 丧失自由被人无偿役使的人。
男为奴,女为婢。自奴隶社会的商周至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蓄奴养婢之风一直很盛。
最初奴隶的来源是掠夺异族为卖身的奴的。分官奴婢和私奴婢两种。
官奴婢为国家所有,多为工奴。私奴婢为官僚、地主、高利贷商人等所有,除从事各种主人家内杂役外,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所谓耕当问奴,织当为婢。
奴婢是社会最低的一层,和牲口一样,供买卖和赏赐,受主人的役使和虐待。家长与奴婢之间有严格的主仆名分,其主仆关系不仅是终身,而且延及子孙。
奴婢在奴隶社会是奴隶,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依附民。《史记.平准书》:“好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蚴 !薄逗菏?王莽传中》:“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栏)。”
《文献通考.户口二》:“后魏令每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十头当奴婢八。”《明会要.民政三》:“[洪武]二十四,定:役使奴婢,公侯家不过八人。”
《清文献通考.户口二》:“顺治三年颁行《大清律》。
凡家长与奴娶良人女为妻及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俱有罪,仍离异改正。凡奴婢告家长及家长缌麻以上亲者,与子孙告祖父罪同。
若雇工人告家长及家长之亲者,各减奴婢罪一等。凡奴婢殴良人者加凡人一等,其良人殴伤他人奴婢者减凡人一等。”
㊣。
三耳:典故出自《孔丛子·臧三耳》,公孙龙与孔子后裔孔穿的一段有趣的辩论。臧,指奴才。臧三耳的辩论无非就是说奴才们在可见的两耳之上,更有一只主宰此两耳之耳。大概是说那些善于察颜观色的奴仆,能听出无声的话外之音来吧。
这论题和“鸡三足”类似,据他们自己解释,鸡有三足的理由是:“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公孙龙子·通变论》)所谓的“谓鸡足”,是说名义上的鸡足,或足之名,或足之所以为足者;所谓的“数足”,则是实际上的足,或足之实,或足之为足。也就是说鸡的爪有三只,为什么呢?因为数一下有两只,再加上名义上的鸡爪,所以是三只。
以公孙龙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这派学人,专门喜欢推敲事物的名称和实际之间是否相当以及如何相当,得出了许许多多有悖于常识的论题,惊世骇俗,日与人辩;因而被称为“察士”与“辩者”,或者叫做“形名之家”与“名家”。
故事: 曹操之子 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平生最宠爱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
曹操自己“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改革文章的祖师,开创一代“建安风骨”。曹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继承父业。
他曾不无调侃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就是孙坚的儿子孙权。
孙权十八岁继承父兄的基业,雄踞江南,称帝一方。曹操赞许孙权,明白不过地表达了他对子孙辈建功立业的期望。
其实,经历时代风云的冲洗,在文武双全的曹操的调教下,他自己的儿子并不比孙坚的差。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个个有过人之处,意气飞扬而性情各异。
曹植有力扶社稷的理想,性情温柔敦厚。他喜诗书,富才气。
少年时落笔成章,应答敏捷,深得曹操宠信。他的《三良》诗云:“公明不可谓,忠义我所安”。
是说人生不可觊觎非分,功名自有天定,应该以忠义自勉。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在建安文学中负有盛名。
他的文采和卓识很受世人赞赏。两百年后,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评论说:天下诗才共一石,曹子建一人独占八斗,他谢灵运占一斗半,其余半斗天下人共分之。
而曹丕却与曹植习性有异。曹丕的文才也不错,创作和理论都有成就,所著《典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但比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却差了一大截。
不过他更喜欢舞刀弄枪,尤精剑术,武术史上也留下名声。他的占有欲是出了名的。
他击败袁绍,攻进邺城,首先就去霸占袁熙的老婆甄氏;叔父曹洪性喜敛财且悭吝成性,曹丕却见了眼红,偏要在铁公鸡身上拔毛,老是上门去“借钱”,借不到钱就专门找曹洪的岔子。 与这两个嫡亲兄弟都不同的曹彰,人称“黄须儿”,乃赫赫一员猛将,武功万夫莫当。
他可以左右开弓,在百步之外射中一根头发丝;他能手格猛兽,用手臂缠住老虎尾巴,老虎竟然不敢动;他还能把一头小象按在地上……听起来简直像是神话。曹操每次临阵都很记挂着个儿子,看到手下诸将都不是马超的对手,他便感慨道:可惜我的虎儿不在这里,要不然也不至于叫你这马儿如此猖狂! 小儿子曹冲是个有名的神童,曹冲称象的故事,今天的孩子们几乎无不知晓……曹操的几个儿子性情各异,自然是时势造就的。
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所以让曹操在立嗣问题上迟疑不决。曹操开始时也曾有匡助汉室做忠臣的理想,所以他偏爱与他一样有力扶社稷理想的曹植;但毕竟处于弱肉强食的三国乱世,文武全才且很有心计的曹丕就被选定为曹魏帝业的继承人了。
至于后来曹氏兄弟相煎窝里斗乃至因此而葬送帝业,想必是曹操所始料不及的。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注: 如果不进行教育,原来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如一。
故事: 唐寅学画 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兼善书法,能诗文,但禀性疏朗,放逸不羁,少年时恃才傲物。
他最终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画家齐名成为:“明四家”,全仗母亲的教育和名师沈周的指导。 少年唐寅的画画得不错,富豪人家常请他作画,唐寅也就慢慢骄傲起来了。
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她对唐寅说:“孩子,你学画还只是刚刚起步,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她随手递给唐寅一卷行李和一包碎银,“当今大画师沈周离此不远,拜他为师吧,画不好就别回来见我!” 唐寅当然知道沈周的画很出名,欢欢喜喜上路拜师去了。
转眼就是一年。在沈周的指点下,唐寅的画技很有长进。
这一天,小唐寅拿出自己的画和师傅的画比了比,已经不相上下了,不禁暗暗自喜:我自己已成名手,该出师回家看望母亲了。沈周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叫妻子准备饭菜为唐寅饯行。
饭菜摆在后花园东北角的一间小屋里。这间小屋平时紧锁着,谁也不让进去。
唐寅一进屋就四处张望,只见有四个门,却没有一扇窗子。他好奇地顺着门格子向外望去,见门外花红柳绿,山鸟飞翔,仿佛那山涧流水声都能听到。
他想:这么好的风景,师傅平时不让我进来,大概是怕徒弟从这里出去游山逛水,无心学画了。他正看得发呆,听到师傅说话了:“你的画本来不错,又学了一年,现在可以出师了。
你想到后花园痛痛快快地玩玩吗?”小唐寅顾不上满桌的饭菜,站起来就去开门,也许是走得急了,让门格子碰了一下;他便去开另一个门,又让门格子碰了一下;再去开第三个门,这回碰得更厉害了。原来这三个“门”都是沈周画在壁上的!唐寅从兴奋中醒悟过来,他转身扑通一声,双膝跪在师傅面前,说:“师傅,我不想回家了,让我再跟您学三年吧!” 从此以后,小唐寅专心致志地跟师傅学画,再也不提出师回家的事了。
三年转眼过去了,冬日将尽。唐寅为感谢师傅的教育,亲自动手烧菜,宴请师傅。
当他把烧好的鱼端上桌时,一只大狸猫从门外呼呼地跑进来,跳上桌子就想吃。唐寅急了,骂道:“大胆畜牲,师傅还没品尝,哪里轮得到你呀!”“啪”的就是一掌,那大狸猫“呼”的一声就往窗上跳,跳了一个窗户又一个窗户,就是跳不出去,最后“呜呜”地叫着从门口逃出去了。
原来,那窗户是唐寅画在墙上的。 师傅见了这情景,哈哈大笑起。
箕山洗耳:
上古时侯,尧帝听周围的人说许由是一个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让许由来接替自己的帝位。尧派使者来到了许由隐居的箕山,请他出来,没想到,许由却说:“我才不会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许由觉得使者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马上跑到山下颍水边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边,给牛饮水,见到许由便问:“你在干什么呢?”许由向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又说:“因为听到了不干净的话,所以我必须把我的耳朵洗干净!”巢父向许由撇了撇嘴,说:“都是你在外面老爱显示自己,那么招摇!现在麻烦来了吧,你还洗耳朵干什么?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别洗了,别弄脏了我家牛的嘴!”说完,看都不看许由一眼,牵着牛就走了。
箕山,在嵩山的南边约20公里处,是嵩山的姊妹山,与嵩山相对应,海拔高度约600~800米,属中低山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嵩山志》载,上古高士许由,字仲武,阳城槐里人,尧的老师。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他不受尧的禅让,隐居箕山。后尧又让他做九州长,他很厌烦,便去颍水边洗耳。许由死后,葬在箕山,现在箕山上有许由冢、许由庙,尧封许由为箕山公神,在槐里村旁边,有一三人合抱粗的古槐,相传为许由亲手栽植。
战国的庄子的《逍遥游》中和晋代皇甫谧著《高士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许由,是个隐士,“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多正派的一个人啊,不好的地方不坐,
稀奇古怪的食物不吃。经考察合格,尧想把天下让给他。许由一听这话,转身就跑,以风一般的速度跑到“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就在今天嵩山南边。尧一看,怎么着?嫌官太大责任重,不敢干啊?于是到箕山拜请许由,请他出任九州长,许由一听,又撒腿就跑。尧心说麻烦了,这次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但很快就在河边找到了许由:正在河边使劲洗耳朵呢?尧走过去说:“别洗了,都快洗掉皮了,这种洗法还不把耳朵洗聋了啊?是不是蜈蚣钻到耳朵里了?”许由说:“刚才你说的话我不想听,但在我捂耳朵之前你已经说出来了,你的嘴比鱼鹰还快。没办法,我只好用水把那些不想听的话给洗掉。我坚持的原则是:洗自己的耳朵,让别人当老大去吧!你赶紧走吧,要不赶不上二路汽车了。”接着又说:“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贪天下也。”
尧说:“你洗了这么半天,还是记得我刚才说要让天下给你的话,没洗掉啊,你还是抓紧时间慢慢洗吧。”
尧走了,许由还在那里洗耳朵。这时,和许由一起隐居的巢父正好牵着一头牛到这里饮水,他看到许由在洗耳朵,就问为什么。许由说:“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一听,赫然变色:“你要是在深山老林、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隐居,谁能找到你?我看你是在这做秀、是为了出名!”为了不让许由洗耳之水沾染牛嘴,巢父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
为了纪念许由和巢父,在河南汝州西关南建有许由庙,在许由庙旁凿一水井,命名为“巢父井”,将那条河命名为“洗耳河”。
周舍是赵简子的臣子。有一次,他在赵简子的门口站了三天三夜。赵简子派人问周舍:“你这样坚决地要见我,到底是为了何事?”周舍回答说:“我很想做一个行事正直、敢于直谏的人,能够经常拿着笔墨和木牍跟随在您的左右,看到您犯了过错就把它记下来。如果每天记录下来并且时刻提醒您改正,那么,一月下来就有所收获,一年下来成效就更大了。”
赵简子听了很高兴,他立刻答应了周舍的请求。从此以后,赵简子就和周舍住在一起,出门也把他带在身边,以便有了过错后,周舍能够及时提醒他改正。
哪知没过多久,周舍死了。赵简子悲痛得如同死了儿子。一次,赵简子和诸位大夫在洪波台饮酒。赵简子喝得酩酊大醉,流下了热泪。大夫们都吓得离开座位走过去,他们说:“我们不知犯了何罪?”赵简子说:“你们都没有犯什么罪过,只是我记起了我的朋友周舍从前说过的话,他说:‘一千只羊的皮加起来,抵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价值高;许多人俯首帖耳、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正直之人的直言相谏的益处大。从前商纣王因昏聩无能而灭亡;周武王却因光明正大而昌盛起来。’自从周舍死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有人当面指出我的过错,并提醒我改正,看来我的灭亡日子不太远了,因此我才伤心而流泪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