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唢呐典故(唢呐的来历)

唢呐典故(唢呐的来历)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05 04:45 浏览:6 次

1.唢呐的来历

唢呐由来 ;「唢呐」两个字,其实就是波斯原来乐器的音译( Surna)。

唢呐又名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西晋 时期(公元265-420年)开凿於新疆克孜尔石窟 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绘画, 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岗石窟(公元460-494年开 凿)中也有唢呐的雕刻形象。据山东嘉祥史料记载,从 现存于武氏祠和於1977年出土的汉画像石印证,早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山东西南(位於济宁、荷泽两地之 间)一带就有了比较完整的鼓吹乐队。

唢呐不但用於独奏,也用於戏曲、歌舞伴奏,在古 时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它的,在现在的国乐团、民 族乐队中它也是很重要的乐器。

2.“喇叭,唢呐”出自哪里

出自《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全文是: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释义: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中心思想: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赏析:这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3.百鸟朝凤唢呐里面描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100字

《百鸟朝凤》该片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

该片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该片熔铸着吴天明对人生、对电影的感悟,表达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

扩展资料

《百鸟朝凤》是由北京劳雷影业有限公司制作的剧情片。该片由吴天明执导,陶泽如、郑伟、李岷城主演,于2016年5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获奖记录:

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优秀作品奖 ,《百鸟朝凤》,获奖 。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百鸟朝凤》,获奖 。

第1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百鸟朝凤》,获奖 。

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 ,《百鸟朝凤》,获奖 。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百鸟朝凤》

4.唢呐艺术的历史渊源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o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 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 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沁阳一带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正反映了这些唢呐班的影响。依照地域和技艺风格,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张家、贺家、马家为代表,沁南派以贾家为代表。其繁盛之况,即此可见一斑。在四大家的影响下,沁阳境内的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沁阳的唢呐班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沁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首。在现当代民俗、艺术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沁阳春》。1997年12月,沁阳市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5.唢呐的意思是什么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surna音译),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也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

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唢呐典故

相关推荐:
  • 济南干部典故(济南有什么传说或者典故吗)
  • 负笈游学典故(古人为什么要负笈游学)
  • 仙姑典故(关于荷仙姑的故事)
  • 不负时光典故(不负时光,不负卿.不负春光,不负己.此话出于哪儿)
  • 环境对典故(选择环境的故事典故)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基本类型(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正能量句子大实话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等待冰冷的葡萄
海鸟和鱼的故事
一个故事不长,但却是悲伤而美丽的
饺子典故(中国人吃饺子的典故)
红色经典故事书(红色经典书籍有哪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5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