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有着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特别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十世纪,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这里,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
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特别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十世纪,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
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这里,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扎染是陕西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享有“东方明珠”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扎染源于秦汉两代时期。东晋南北朝时,扎染技艺便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
到了唐朝,扎染在古都长安风靡一时。许多皇亲贵族、妃嫔女眷都争相购买,还出现了鹿胎缬、青碧缬、蜀缬等花纹及梅花、水仙、蝴蝶、鱼等多种纹样。
扎染技术日趋成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后来还随着“丝绸之路”一度远销至西亚地区。
到宋代,扎染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鹿胎”、“玛瑙”等较为复杂的纹样,并逐渐在民间流传。五代及元明时期的染缬方法更是多达9种。
扎染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流行元素。 可惜到了清末民初时,扎染逐渐被外国机制印花所取代,几乎濒临灭绝。
到新中国成立时,才开始恢复生产。20世纪80年代,陕西的扎染技术在取其民间传统扎染工艺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了多种缝、叠、扎、捆的方法,并利用多种染料和染色手法,使扎染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2. 扎染[zā rǎn]
3.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扎染布是大理白族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产品,古称绞缬,大理叫它疙瘩花布、疙瘩花。扎染,古称杂花布,又叫绞缬染,是民间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起源于1000多年前中原地区,如今主要保存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县城、大仓、庙街等地制作。位于蝴蝶泉边的周城镇,是一个白族较大的聚居村落,有1500多户人家,8000多人,村中的白族妇女尤擅长扎染和刺锈,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有扎染之乡的美誉。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zā rǎn]扎染有着悠久历史。
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
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