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是意大利文“Latte”的译音 拿铁咖啡(Coffee Latte) 是花式咖啡的一种 咖啡与牛奶交融的极至之作,义式拿铁咖啡纯为牛奶加咖啡,美式拿铁则将牛奶替换成奶泡,本地的拿铁多为此种。
“拿铁”的由来 那句著名的“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是一位音乐家在维也纳说出来的。维也纳的空气里,永远都飘荡着音乐和拿铁(Latte)咖啡的味道。
第一个把牛奶加入咖啡中的,就是维也纳人柯奇斯基,他也是在维也纳开出第一家咖啡馆的人。 这是1683年的故事了。
这一年,土耳其大军第二次进攻维也纳。当时的维也纳皇帝奥博德一世与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订有攻守同盟,波兰人只要得知这一消息,增援大军就会迅速赶到。
但问题是,谁来突破土耳其人的重围去给波兰人送信呢?曾经在土耳其游历的维也纳人柯奇斯基自告奋勇,以流利的土耳其话骗过围城的土耳其军队,跨越多瑙河,搬来了波兰军队。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虽然骁勇善战,在波兰大军和维也纳大军的夹击下,还是仓皇退却了,走时在城外丢下了大批军需物资,其中就有500袋咖啡豆——穆斯林世界控制了几个世纪不肯外流的咖啡豆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到了维也纳人手上。
但是维也纳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有柯奇斯基知道这是一种神奇的饮料。
于是他请求把这500袋咖啡豆作为突围求救的奖赏,并利用这些战利品开设了维也纳首家咖啡馆——蓝瓶子。开始的时候,咖啡馆的生意并不好。
原因是基督教世界的人不像穆斯林那样,喜欢连咖啡渣一起喝下去;另外,他们也不太适应这种浓黑焦苦的饮料。于是聪明的柯奇斯基改变了配方,过滤掉咖啡渣并加入大量牛奶——这就是如今咖啡馆里常见的“拿铁”咖啡的原创版本。
拿铁(CaffèLatte)是一种鲜奶浓缩咖啡,据说是法国人的至爱。
走进星巴克,点一杯拿铁,发现原来还可以加入自己喜爱的风味糖浆,分别有香草、杏仁、榛果、焦糖和覆盆莓五种风味可供选择,至于如何调配个性化的风味拿铁,可要看个人口味了。 原来拿铁咖啡是由浓缩咖啡与热鲜奶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
浓缩咖啡号称咖啡的灵魂,包涵三个层面的享受:香浓的泡沫,醇厚的浓度与浓郁的精华。为了保持刚酿制出来的浓缩咖啡绝对新鲜,咖啡大师十分专注且迅速地将它倒入一份准备好的热鲜奶中,再于顶端覆上一层精致的鲜奶泡沫,令这杯拿铁像豪华牛奶与咖啡的浪漫夜曲一样迷人,加入风味糖浆,又赋予了它灵动活泼的气质,难怪这么多人都对它情有独钟。
一杯好的咖啡,不单单是一杯纯粹的饮料,还是一种个人体验。无论如何,拿铁都值得尝试,也许你会对它有不同的理解,而你又可以调配出几种对它的阐释呢?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真是可惜,那天我在星巴克喝的是冰的拿铁咖啡,说实在话,没有喝出上面说的东西来,在我喝来,就一杯冰的咖啡,也许有奶味,但是因为是冰的,并且很确定加的不多,所以我没有喝出奶味来,而且我也没有看到各种口味的风味糖浆。
因为喝不习惯,所以我加了蜜饯和糖水。下次去,要热的才行。
但是我想,再喝我还是喝不出什么体验来:( 公元五、六世纪,非洲埃塞俄比亚牧羊童发现吃了红果子的羊狂舞。 1530,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北方的大马士革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家咖啡馆。
1601,咖啡这个字眼最早出现于英国报纸上。 1650,英国首家咖啡馆在牛津大学开设。
1683,欧陆第一家街头咖啡馆在意大利威尼斯开幕。维也纳人柯契斯在咖啡中加入牛奶调味,首 创拿铁咖啡(Coffee Latte)。
1689,北美首家咖啡馆在波士顿开张。 1840,法国人发明以玻璃制作的虹吸式咖啡壶。
1888,巴西咖啡生产制度改变,产量大增充斥世界。 1898,刚果发现新咖啡树种“罗巴斯塔”(Robusta)。
1901,意大利人发明全球第一台商业用浓缩咖啡机。 1905,班兹(Bentz)首创滤滴式咖啡机。
1933,依利(Illy)发明第一台自动浓缩咖啡机。 1945,意大利人贾吉亚(Gaggia)改良出机械萃取式浓缩咖啡机﹐使浓缩咖啡更好喝。
1952,“喝咖啡时间”(Coffee Break)成为美国日常语。 1974,“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一词出现,用以形容风味独特的稀有咖啡豆。
1995,全球每年喝掉四千亿杯咖啡。 。
“拿铁”的由来 那句著名的“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是一位音乐家在维也纳说出来的。
维也纳的空气里,永远都飘荡着音乐和拿铁(Latte)咖啡的味道。 第一个把牛奶加入咖啡中的,就是维也纳人柯奇斯基,他也是在维也纳开出第一家咖啡馆的人。
这是1683年的故事了。 这一年,土耳其大军第二次进攻维也纳。
当时的维也纳皇帝奥博德一世与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订有攻守同盟,波兰人只要得知这一消息,增援大军就会迅速赶到。但问题是,谁来突破土耳其人的重围去给波兰人送信呢?曾经在土耳其游历的维也纳人柯奇斯基自告奋勇,以流利的土耳其话骗过围城的土耳其军队,跨越多瑙河,搬来了波兰军队。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虽然骁勇善战,在波兰大军和维也纳大军的夹击下,还是仓皇退却了,走时在城外丢下了大批军需物资,其中就有500袋咖啡豆——穆斯林世界控制了几个世纪不肯外流的咖啡豆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到了维也纳人手上。 但是维也纳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只有柯奇斯基知道这是一种神奇的饮料。于是他请求把这500袋咖啡豆作为突围求救的奖赏,并利用这些战利品开设了维也纳首家咖啡馆——蓝瓶子。
开始的时候,咖啡馆的生意并不好。原因是基督教世界的人不像穆斯林那样,喜欢连咖啡渣一起喝下去;另外,他们也不太适应这种浓黑焦苦的饮料。
于是聪明的柯奇斯基改变了配方,过滤掉咖啡渣并加入大量牛奶——这就是如今咖啡馆里常见的“拿铁”咖啡的原创版本。
拿铁(LATTE)原来指一种咖啡,配制的比例是牛奶占70%、奶沫20%、咖啡10%。
虽然咖啡的成分最少,但却决定了它叫咖啡。 这里有条重要寓意:少数不一定服从多数,少数在特定的环境中往往成为主角。
今天我们的关键词拿铁代表着一群人,一群人生时间表推迟,再推迟,但最终没有逃避的都市中坚。外表低调温良,灵魂另类狂野。
拥有丰富感情和强大内心的拿铁族,善于游走于多重社会角色间。会严密思考,也会天马行空,会归家祭祖更会相忘于江湖,崇尚独立精神的理性享乐主义,透过体面斯文的外表,那些精神的刺青在灼灼燃烧。
拿铁是一种时尚,但拿铁是道家的。讲求内心与外界的融合,非常符合中国的传统人格。
有人说云南是天养的小资胜地,然而,不像小资和BOBO族那样追求别人的赏识,追求刻意的拿铁更恣意在城市中自我调制。他们合适、中立、品质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浪漫实用的个性,也决定着他们成为我们城市的中坚分子。
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我嫁的男人是我的初恋,他叫枫那年我25岁,在一家行业报做编辑他比我大4岁,在外贸公司工作我们应该算那种比较典型的流行组合,丈夫收入高妻子的工作体面清闲那时候我没有生活负担现在想起来我混到今天也是自作自受林枫经常出差,他大概是觉得我太寂寞,每次都带一个小礼物回来作为补偿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写散文的,也是为了把下班后的时间填满那种心态下写的东西很像日记,都是为了他一个人或者就是为了我们的婚姻,所以非常自我,就是你说的那种自恋的文字我总是把那个本子放在他的枕头边上,有时候他出差回来正好我在报社值班,他一看见那个本子,就知道我在欢迎他回家其实我的文章能发表全是因为他我也不知道他是在什么时间替我誊写了每一篇,然后又寄给那些报纸和杂志后来我莫名其妙地收到稿费,他才把他收集的样报拿出来我们的第一个结婚纪念日,他送给我的礼物是一本剪报,全是我在各处发表的文章,他说我每发表一篇他就给我存500块钱,等有朝一日凑足20万字,就自费出一本书,他说那是我们两个人的书我们过了两年多安逸日子,那应该是我生命中最宁静的一段时间,一个具体的婚姻和一种具体的幸福我后来再也没有得到过改变我的命运的还是男人,一个怎么说呢?现在可以算是政客吧,那时候他还正在往上爬1998年的冬天特冷,我记得我一直穿着枫送给我的皮大衣那天是个阴天,黄昏的时候我已经在看校对样了总编打电话让我去他的办公室我在那儿第一次见到丁军,他是主管我们的宣传部长总编说他是亲自来看要闻版的我当时就觉得很可笑,这么一张黑板报似的小报纸也值得他这样,差不多就得了我不以为然,所以点点头就把大样递给他,他没接,很客气地给我让座他身上有一种和蔼的亲和力,可能正在往上爬的人都会让自己有这么一股劲儿吧可是当时我还是挺受感染的他给我指出标题怎么做文字怎样删减才更精炼,说得都挺对,我随手在一本稿纸上记下来当我抬头看他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牙齿很白眉毛很浓重,看上去大约三十八九岁的样子要闻版经过他的修改的确是变得有些好看了那段时间枫也是在外面出差我是每个星期四值班,要闻版是最后一个签字付印的,所以我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报社的人假如枫不出差,他就会来报社接我下班,我们有一辆红色的小车,一直是他开着照理说我的日子过得已经很好了,在那时候的北京我们算得上是中产阶级,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那样的生活还不能让我安分下来,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我和枫没有白头到老的缘分我们的工作量就是由于丁军的精益求精而在无形中加大的,但是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很称职的领导,他说话幽默思维敏捷,同事们都非常接纳他,而且自觉地身体力行他的一些要求和点子慢慢地我们知道他39岁,在南方读的大学,学新闻出身仅此而已,我真的没有别的想法那天还是我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枫去泰国出差,没有人来接我我站在报社门外的小马路边上等出租车这时候有一辆蓝色的丰田车停在我面前,是丁军他说天太晚了,他可以送我回家他是自己开车的,因为不想拖累司机跟他一样没有早晚他开车的动作很熟练,甚至可以说是漂亮我喜欢看男人开车,对枫也是一样,每次我这么说的时候他就会把我们的小车开得飞起来丁军让我带路,一边跟我说话他居然看过我的一些散文,而且很调侃地称之为小女人散文,还说小女人是特指那些有钱有闲而且感情精致细腻的现代女性,说那是一个新生阶层我解释说像我这样这么晚了才下班的女人,再精致的感情也被钝化了我们一起笑当时我觉得这个人还不算是被磨得没有了棱角的那种小官僚当然,后来的情况证明我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在我家的楼底下分手,他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些散文挺好的,非常纯粹,我很喜欢后来的星期四,到了傍晚还不见丁军来报社,总编让我呼他,因为只剩下我这一个版没有签字他回电话说开会不来了那天我大约八点钟离开报社在大门口,蓝色的丰田车停在路边丁军的样子很疲倦,左手扶在方向盘上,夹着半支烟我以为他是赶来看大样的,就等他跟我重回办公室他让我上车,然后说:我来送你回家我不是傻瓜这种时候再迟钝的女人也明白,什么都不用说了回家的路一点一点缩短,我有点儿发慌现在想一想,可能当时我也是希望着能够发生什么的,我觉得我的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很本分的女人,也可以说是不甘心就那么本分地生活吧他拧开收音机,我记得非常清楚,主持人念了一大人名之后就是张信哲唱的爱如潮水路上的灯光是昏黄的,我的耳朵里反反复复就是那两句歌词:我的爱如潮水\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这些年我常常在想,其实有时人是会自己设计一种命运,然后有意识地按照那种设计去实践,我就是这种人当时那样的环境和气氛其实是我们人 为地计划好了的,没事才怪呢我的命运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我自己亲手改写了的车停在路边,他不走,静静地抽烟我说我要走的时候他一把抓住我的手,实际上应该是我们彼此抓住了对方,可能我比他还用 力我把什么都忘了,我自己是谁谁是枫这个人是谁我 以后还要不要跟他共事全忘了我们俩摸着黑上楼开门,没有开灯。
是在很久以前有个意大利老人用一个铁缸子每天在炉子上煮咖啡喝,后来 家里人都喜欢上了,有很多亲朋好友聚会品尝都说很好,就推荐给他的弟弟店里这个拿铁,生意真好,就名气大了,没有名字,弟弟说你煮咖啡的缸子和炉子都是铁的,而且是用手端着煮,就叫拿杯好了,结果哥哥一天夜里做梦梦见去弟弟店里喝咖啡,弟弟问点什么味道的,他告诉弟弟给我来一杯拿铁,结果天亮了,他按照梦里去了,去之前他当弟弟把拿杯改成了拿铁。
排队候他也没看牌子,就说要拿铁,结果后面排队的连续3人都说拿铁的名字很伟大,就决定拿铁了。
1.卡布其诺: 一般是1\3浓缩咖啡,1\3蒸汽牛奶.1\3泡沫牛奶,最好撒加上肉桂粉.但中国一般的小咖啡店很少看到加肉桂粉的,很多都换成了巧克力粉.
2.浓缩咖啡: 意大利浓缩咖啡用奶泡,美式浓缩用水泡
3.拿铁也叫奶特: 1\4的浓缩咖啡,2\4的牛奶,1\4的奶泡.牛奶味道特别重,端上来会象彩虹鸡尾酒一样有层次的.味道适合女孩子,而且点给女孩子的话比点卡布其诺好.主要是卡布其诺在国内抄的太热,80岁的阿婆都知道,人家会觉得你没创意,俗啊.
4蓝山: 酸味、甜味、苦味基本调合的比较匀.要特别注意世界上80%的蓝山都出口日本,所以中国是少之又少,一般咖啡店都是假的或者混合的.纯蓝山很少有
5.摩卡: 1/3浓缩,1/3热巧克力和1/3牛奶泡沫,最后再撒上巧克力粉.摩卡咖啡豆有比较柔和的酸味,但是被很多咖啡店冲的太甜,是尝不出原味的
6.日本炭烧咖啡:重度烘培会让人觉得比较苦涩,但是最大限度保持了咖啡的原味.还特意问过咖啡店的帅哥老板咖啡豆的混合比例现在贡献出来--是哥伦比亚2,巴西2,曼特宁1.5,爪哇4.5左右
7.爱尔兰咖啡:爱尔兰威士忌加方糖,酒精灯烧化后倒入咖啡和鲜奶油.也是很有名的,追求品位和与众不同的小女生会喜欢.
8.我个人最喜欢的咖啡: 冰滴,是一种特殊过滤方式冲泡的冰咖啡.说是冰咖啡其实并不冰,只是常温的.一般也用混合咖啡豆,这种方式冲出来的咖啡很清淡的
最基本的就这些差不多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花式咖啡,但要数是数不完的
典故:
非洲——咖啡的起源之地
世界上第一株咖啡树是在非洲之角发现的。当地土著部落经常把咖啡的果实磨碎,再把它与动物脂肪掺在一起揉捏,做成许多球状的丸子。这些土著部落的人将这些咖啡丸子当成珍贵的食物,专供那些即将出征的战士享用。
当时,人们不了解咖啡食用者表现出亢奋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不知道这是由咖啡的刺激性引起的,相反,人们把这当成是咖啡食用者所表现出来的宗教狂热。觉得这种饮料非常神秘,它成了牧师和医生的专用品。流传至今,反映咖啡发现过程主要有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说,一位放羊的牧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他的羊群在食用了野生咖啡树上的果实之后变得格外亢奋。出于好奇,他也尝了尝咖啡果。一尝之后,由于咖啡豆的作用,他也像那些乱撞乱跳的山羊一样,开始手舞足蹈起来。发生在牧民身上的这一幕,恰恰被一群僧侣撞个正着。于是,每当有必要在夜间举行宗教仪式时,这些僧侣都用咖啡豆煮成汤水喝下,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保持清醒。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穆斯林托钵僧被他的敌人赶入沙漠。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他听到声音,提示他采食身边的咖啡果。他把咖啡果放在水里,想把它们泡软,由于咖啡果过于坚硬,他没有成功。不得已,他只好将浸泡咖啡豆的水喝了下去。最后,这个托钵僧就靠这种手段存活下来。当这个托钵僧走出沙漠之后,他觉得自己能够幸存,并且自己身上之所以能够获得神奇的能量,全都是真主安拉相助的结果。于是,他就不停地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并且把这种配制饮料的方法介绍给了别人。
咖啡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咖啡的种植始于15世纪。几百年的时间里,阿拉伯半岛的也门是世界上唯一的咖啡出产地,市场对咖啡的需求非常旺盛。在也门的摩卡港,当咖啡被装船外运时,往往需用重兵保护。同时,也门也采取种种措施来杜绝咖啡树苗被携带出境。
尽管有许多限制,来圣城麦加朝圣的穆斯林香客,还是偷偷地将咖啡树苗带回了自己的家乡,因此,咖啡很快就在印度落地生根。
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有无数的商船队与来自阿拉伯的商人进行香水、茶叶和纺织品交易。这样,咖啡也就通过威尼斯传播到了欧洲的广大地区。许多欧洲商人也就渐渐习惯饮用咖啡这种饮料了。后来,在许多欧洲城市的街头,出现了兜售咖啡的小商贩,咖啡在欧洲得到了迅速普及。
对咖啡的强劲需求,为咖啡在原产地以外的其他地区迅速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世纪,荷兰人将咖啡引到了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与此同时,法国人也开始在非洲种植咖啡。时至今日,咖啡成了地球上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品!
好喝啊,我首选拿铁,拿铁的咖啡味道很淡,主要是奶香味。
你要是想喝口味重的可以点摩卡,喝到最后能把你腻味死。
拿铁是将牛奶与咖啡的浓香锁在杯子里。初尝弥漫着咖啡的香味,接着就是牛奶的香浓奶味。
拿铁的由来:“拿铁”是意大利文“Latte”的译音。 拿铁咖啡(CoffeeLatte)是花式咖啡的一种咖啡与牛奶交融的极至之作,义式拿铁咖啡纯为牛奶加咖啡,美式拿铁则将牛奶替换成奶泡,本地的拿铁多为此种。
“拿铁”的由来那句著名的“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是一位音乐家在维也纳说出来的。 维也纳的空气里,永远都飘荡着音乐和拿铁(Latte)咖啡的味道。
第一个把牛奶加入咖啡中的,就是维也纳人柯奇斯基,他也是在维也纳开出第一家咖啡馆的人。这是1683年的故事了。
这一年,土耳其大军第二次进攻维也纳。当时的维也纳皇帝奥博德一世与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订有攻守同盟,波兰人只要得知这一消息,增援大军就会迅速赶到。
但问题是,谁来突破土耳其人的重围去给波兰人送信呢?曾经在土耳其游历的维也纳人柯奇斯基自告奋勇,以流利的土耳其话骗过围城的土耳其军队,跨越多瑙河,搬来了波兰军队。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虽然骁勇善战,在波兰大军和维也纳大军的夹击下,还是仓皇退却了,走时在城外丢下了大批军需物资,其中就有500袋咖啡豆——穆斯林世界控制了几个世纪不肯外流的咖啡豆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到了维也纳人手上。
但是维也纳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有柯奇斯基知道这是一种神奇的饮料。
于是他请求把这500袋咖啡豆作为突围求救的奖赏,并利用这些战利品开设了维也纳首家咖啡馆——蓝瓶子。开始的时候,咖啡馆的生意并不好。
原因是基督教世界的人不像穆斯林那样,喜欢连咖啡渣一起喝下去;另外,他们也不太适应这种浓黑焦苦的饮料。 于是聪明的柯奇斯基改变了配方,过滤掉咖啡渣并加入大量牛奶——这就是如今咖啡馆里常见的“拿铁”咖啡的原创版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