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梁元帝徐妃传》:“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
见则大怒而出。”
参考资料:
萧绎是南朝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小字七符,字世诚。由于他生下不久就患了眼病,虽经医治,但没有治好,一只眼睛便失了明,成了一只眼。但萧绎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凭着聪明的天资,好学不倦,不但练就了一身武艺,而且工书善画,很受时人的推崇。
梁武帝也十分爱怜萧绎,在萧绎七岁时便封他为湘东王,在十岁时就为他娶了信武将军徐绲的女儿徐昭佩,并册封她为湘东王妃。
在迎娶徐妃的那天晚上,迎亲的花轿遇到了狂风雨雪,萧绎虽然只有十岁,但已很懂事,他认为新婚之夜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是个不祥的预兆,因此虽然徐昭佩长得十分漂亮,他却一点也不喜欢她。而徐昭佩看到萧绎瞎了一只眼睛,十分难看,心中也很不是磁味。
这样过了几年以后,萧绎长大成人,但因为他对徐妃一直没有如感,所以很少到徐妃房中去,有时甚至一年也不进徐妃的房中一次。
徐妃出身名门,生性高傲,她虽然对萧绎的相貌不中意,但她仍希望得到萧绎的宠爱。萧绎对她如此冷待,心中便十分怨恨,决心进行报复。
一次,她得知萧绎将到她房里来,便刻意把半边的脸化妆了一番等候萧绎的到来。傍晚,萧绎来到徐妃房中,看到徐妃半面浓妆艳抹,半面一点脂粉也没有,不由十分奇怪,问:
“你为什么只化半面妆?”
徐妃冷笑着说:
“殿下向来只用一只眼睛看人,而且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所以我只要化半面妆就可以了!”
萧绎受到徐妃的嘲弄,气得脸色发白。但徐妃是他的原配王妃,而且受过册封,他当着官人的面,不便大发雷霆,便悻悻离去。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进徐妃的房中。
后来,“徐妃半面妆”这一典故,用来表示没有看到全貌,仅仅看到一半或一部分。(单尔赳)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例如西汉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意思是奸邪之人当道,使圣听闭塞,贤者便不得其任,甚至遭受诬陷与迫害,就像天上的浮云遮住太阳,使光明不能普照。
这里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这两句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诗词赏析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登飞来峰
也说成大跌眼镜。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来自台湾用语。
例句:
⑴ 令警方大跌眼镜的是,十四岁男孩竟是贩毒头目。
⑵ 其实人家从小就开始打磨自己,别的不说,单论那书法,足以让诸多行家里手大跌眼镜。
由来:
近年来,“大跌眼镜”非常流行。它的意思倒是很明确,都是用在非常惊奇的场合。可是为什么一惊奇,眼镜就会掉下来呢?
原来,最早的眼镜就是一个凹透镜,用时举到眼前,不太方便。由于这个时候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上帝创造耳朵就是为了挂眼镜,仅仅想了一些权宜的方法,例如用一支小柄,眼镜举在眼前就比较方便了。但是老练的近视眼们很快就学会皱皱眉头、用眼皮夹着眼镜,这样,就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事情,比如翻书什么的。舞会上,如果用眼皮夹着眼镜,观看漂亮MM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桩令人惊奇的事情,眼睛一瞪,眼镜就掉下来了!久而久之,“大跌眼镜”就成为看到惊奇的事情的代名词了!自从人们意识到耳朵与眼镜的关系,眼镜是跌不下来了,但是这个说法还是流传下来!
一天,张飞带着士兵去跟敌人打仗。过了一会儿,张飞回来了。他把对方OK了。他回到家,发现自己的裤子破了个洞。于是,他去买了针和线,决定自己用针补裤子。
晚上,张飞点燃家里的油灯,准备穿针了。他拿来一张凳子,坐在上面,拎起袖子,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并神气地说:“穿针还不简单,小菜一碟呀!确!再说了,老子也是堂堂大将军呀!难不到我的!”
张飞拿来线头,在嘴里抿了抿。他要穿针了,他一穿,偏了。再穿,又偏了。他用针放在灯前面,线一穿,就是穿不进去。他大发雷霆,火冒三丈,说:“可恶,我人将还穿不了不成。”张飞过于生气,一下子就把针折断了,他扔到地上直踩那把针大叫:“看来这份困难的工作要给我最亲爱的老婆来干了。”
这时,张飞的二哥关羽来了,他说:“三弟呀!你可不要灰心呀,你再试试吧!”张飞说:“有什么要试的,我都试了上百遍了,还是穿不过去呀!”就在这个时候,张飞和关羽的大哥刘备来了,他说:“三弟,你可不要看这些事情简单,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的容易哦!你一定要记住做事要有耐心呀!不这样可不行呀!”张飞惭愧地低下头,说:“哦,我知道了!”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
一叶障目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