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政治十分黑暗,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还要负担沉重的官差、徭役。
季布心中仰慕古代的游侠,立志当一个“除恶济贫”的人。他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决心做一个说话讲信用,行动讲效果,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帮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长大后,他成了身材魁悟,武艺精良,说一不二的青年,很受大家器重。为了躲避差役,季布干脆离家出走,沿着长江四处流浪,他沿途帮助穷苦人民,主持正义,凡是他答应过的事情他一定做到,在长江中游一带很有名声。
老百姓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这个谚语就演变为成语”一诺千金”。
季布遇上楚霸王的农民起义军后,就兴冲冲地参了军。楚霸王项羽听说季布到了军中,亲自召见了他,任命他当了将官。
季布作战很勇敢。经常带领士兵冲在最前面,缴获敌人的旗帜最多,起义军里都把他称作“壮土”。
不久,他就成了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 楚汉相争时,爆发了“成皋之战。”
楚霸王项羽命令季布押解汉王刘邦的父亲太公。项羽对刘邦喊道:“你若不急速退兵,我就把你爹用油锅烹了!”刘邦一看,自己年迈苍苍的老父亲被绑在高车上,后面是季布雄纠纠地骑在战马上,楚霸王的兵多得数也数不清,只好说道:“我与楚霸王是一起分封的诸侯,互相之间约定为兄弟。
因此,我的父亲也就是项王的父亲了。项王果真要烹我父亲,那最好就分给我一碗肉吧!”多亏项羽的叔叔项伯在旁边劝说,项羽才没有把刘邦的老父亲下油锅。
公元前203年,成皋之战在汜水(今河南省荣阳县汜水镇)决出胜负。楚军在渡汜水的时候,刚刚渡过了一半就遭到汉军的突然袭击,被打得大败,粮草物资都被汉军缴获,损失惨重。
第二年,楚汉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楚军被汉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并被彻底击溃。最后,楚霸王在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自杀。
汉王刘邦统一了中国,他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 刘邦把父亲太公尊为太上皇。
他想起季布押解太公的情景,一股怒火从心中升起,恨得咬牙切齿。他让大臣去查明季布的情况,但谁也不知道道季布的下落。
于是,他发布了“通辑令”缉拿季布,说“谁抓到季布就赏给千金,敢于匿藏季布的要诛杀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这时,季布已经逃到了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躲在好朋友周氏的家里。
他见到了城门口悬挂的通辑今后,立即转回到周氏的家里,躲在屋予里发狠地磨着宝剑,决心要冲出去拼个鱼死网破。主人周氏轻轻地敲门进来,见这情景皱一下眉头,低声问道:”知道通辑令啦?”季布抬起头睁圆了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重重的点了一下头。
周氏叹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说:“现在你急.我也急,还有一位比你我更急,那就是皇帝!你是楚霸王下面的一员勇将,又是个大个子,很多人都认识你。如今将军在我家,如果不愿听我的话,我只好先去自首,免得他人受连累。
如果愿意听我的话,我倒是有一条计策献上”。季布想一想,丢下手中的宝剑,斩钉截铁地说:“愿意听从安排!”周氏高兴地说:“这就对了。
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决定答应别人的事情不会有反复。
我现在要把你装扮成奴隶, 运到山东去卖给朱家。他虽然是一个大财主,却是一个行侠仗义的性情人,而月与朝中几个大臣很有交情。
世上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恐怕只有他才能够救你。你从将军到奴隶,地位有了天壤之别的变化,凡事一定要忍耐,动不得性子。”
季布听了,又重重地点了一下头。于是,周氏把季布剃成了光头,换上粗麻布的破烂衣裳,去和家奴住在一起。
第二天一清早,周氏把季布和几个家奴关进了柳条马车,自己骑上马押解着,向山东出发了。一连走了好几天,才到了山东朱家的府上。
周氏也不计较价钱的多寡,把奴隶全部卖给了朱家。他指着季布对朱家说:“这个奴隶性子刚烈,希望先生多多给予照顾。”
朱家仔细一看,认得这个奴隶是季布,就笑着答应了。周氏走后,朱把季布特意交待给儿子,说:“你负责照管这个奴隶在田庄里劳动,他能干多少都随他的便。
有一条你记着做到:他必须与你同桌吃饭!”交待清楚后,他就坐上马车到洛阳去了。 朱家来到洛阳,求见汝阴侯夏侯婴。
夏侯婴见到老朋友分外高兴,忙设宴款待。席上,朱家问道:“不知季布有什么大罪,皇上要派您负责缉拿他?”夏侯婴回答说:“季布屡次为项羽去围困皇上,皇上怨恨他,志在必得。”
朱家又问:“依您看,季布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夏侯婴说:“平心而沦,季布也是个人才,作战勇敢,为人讲信用,心地很公平。”朱家趁势建议说:“这就对了。
做臣下的人,都会各为其主。过去,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他为项羽出力,那是在尽他的职责。
皇上与项羽也曾约定为兄弟,淮阴候韩信等一大批人,也都当过项羽的将官。如果项羽的臣下都该杀,哪能杀得了那么多!如今皇上一统天下唯独要凭自己的私怨在全国通辑一个季布,怎么表示团结天下人共同治理国家的宏图呢?如果季布被逼急了,北方可以投靠匈奴国,南方可以去南越国,那岂不是把名将送给敌国吗,君侯!您应该把这个道理。
恩德武威同时并用,是古来将帅、君王所重视的统御谋略之一。《百战奇法·爱战》云:“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孙子兵法·地形篇》云:“视士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武认为,统御部卒,必须用恩威并施之谋。“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当初李渊任隋朝官员镇守太原时,与李靖有矛盾,李渊准备起兵反隋时,李靖曾想告发他。后来,李渊占领长安捉住了李靖,差点把他杀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见李渊与李靖之间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渊令李靖征讨萧铣,李靖初战有功,李渊不计前嫌,论功行赏,使李靖深为感动。后来李靖在战争中又有失利,李渊大怒,严斥李靖贻误战机,要将他处斩,这时,又有人为之求情,李渊又放了他一马,使李靖对李渊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决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锐大败开州(今四川开县)蛮族首领冉肇则,俘5000多人,乘胜收复开州、通州,为李渊夺取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典故2: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也是运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领兵声讨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带),马谡对诸葛亮说,南中一带的军民倚仗地势险阻,一直不服蜀汉统治,我们现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们离开之后,他们还是会叛变,所以,我们不如攻心为上,以心战治之。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当年5月份渡泸水(今云南保山县西北),擒拿了孟获,为了彻底征服孟获的心,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阵的方略摆给孟获看,孟获不以为然,说初次与诸葛亮打交道,不明虚实,只要像这样的阵势,我肯定能取胜,于是诸葛亮放了孟获,孟获不久又领兵来战,又战败而归,被诸葛亮俘住,就这样擒了放,放了擒,连续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获时,他却不肯离去,说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获的心被攻下了。然后,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领召集起来,宣布南中各地继续为他们管辖,蜀军不设官,不留兵,并将随军的衣物、粮草捐献给了当地官兵,以补偿连年战争给百姓造成的损失,得到了南中军民的拥护。从此,夷汉相安无事。
语见《旧唐书·卷二零零·朱泚等传·史臣曰》:“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蛇螫不能断腕,蚁穴所以坏堤。”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
本作“差以豪厘,谬以千里”。《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故易曰:‘差以豪厘,谬以千里’。”
或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亦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陈书·卷十九·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於浮辞哉?”
亦作“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或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或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毫、厘,皆为极小之长度单位。
喻指差距虽极细微,但所致之差误或失误极大。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牀,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毛 传:“半圭曰璋……璋,臣之职也。”诗意祝所生男子成长后为王侯,执圭璧。后因称生男为“弄璋”。 唐 白居易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之》之二:“弄璋诗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 邓攸 。”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助纳》:“尚未弄璋弄瓦,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老爷 ﹞好容易才找着了‘病立痊,孕生男’六个字,忙说:‘不是病,一定要弄璋的。’”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对弄璋之喜,大为庆贺。”
古人指生下男孩子把璋给男孩子玩,璋是指一种玉器,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后人因此称生男孩为弄璋。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而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
严光,字子陵。
他在少年时代,与汉光武刘秀是同学。别的学问不说,单从文学词章的角度来讲,严子陵高到什么程度,已无可靠的资料可寻。
但是,看刘秀--汉光武的少数文章词藻,的确很不错。在刘秀做了皇帝以后,唯独怀念这位同学,到处查访,希望他来一见,就可想见严光的深度,并不简单。
也许他也是一个在当时局势中,不作第二人想的人物。但是他也深知刘秀不简单,这个位置已属于刘秀的,他就悠游方外,再也不想钻进圈套了。
因此他就反披羊裘,垂钓在浙江桐庐的富春江上。这种作风,大有近似老子所说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囗囗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后来,他虽然也和当皇帝的老同学刘秀见了面,而且还在皇宫里如少年时代一样,同榻而眠,过了一夜,还故意装出睡相不好,把脚搁在刘秀的肚子上睡觉,似乎又目无天子。总算刘秀确有大度,没有强迫他作官,终于放他还山,仍然让他过着悠游自在,乐于江上垂钓的生涯。
因此相传后世有一位上京考功名的秀才,路过严子陵的钓台,便题一首诗说:“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
这真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的对比写照。但是相反的,后人有对他作极其求全的批评说:“一着羊裘不蔽身,虚名传诵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这又是何等严格的要求,他是说,严子陵反披羊裘去钓鱼,分明是故意沽名钓誉,要等汉光武来找他,用此为求成名的手段。
如果真想逃名避世,当时只着一般渔人所穿的蓑衣斗笠去钓鱼,谁又知道富春江上多了一位渔人便是严子陵呢!那么,当皇帝的同学刘秀,岂不是永远也无法找到你吗?因此他批评严光是有意弄噱头,求虚名,而非真隐的诚意人物。 如照这种严格的要求隐士、高士、处士的标准来讲,凡是被历史文献所记载,为人世所知的人物,乃至神仙传记或佛门中的高僧,也都是一无是处的。
宋代的大诗人陆放翁便说过:“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自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
平庸一生,名不见于乡里,终与草木同腐的,或者庶乎近焉! /z/q657888071.htm。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
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青牛气息奄奄,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咳咳不止后突然咳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李成宇
1965年8月下旬
中原称天堑,无过函谷关,
汉称八关首,中平置元年①,
关址有新旧,相去百里三,
东自孟津起,西边到崤山,
心吊古战场,旧貌换新颜,
陕豫咽喉地,今履若平川,
险途几百里,驰过不半天,
名胜古迹多,不及下车观,
求学时间紧,何日方得闲?
注:①函谷关遗址在今灵宝市坡头北,南峙巍巍秦岭,北临滚滚黄河。战国时,秦始置关,称秦关。汉楼船将军杨仆“徙关于新安”,南史称汉函谷关。函谷关为洛阳通向西方的要塞,东指洛都,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洛阳八关即:函谷关、伊阙关、广成关、太谷关遗址、轘辕关、旋门关、孟津关、小平津关遗址。函谷关为洛阳八关之首。新函谷关为汉代中平元年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