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的成语 :花里胡哨、眉毛胡子一把抓、胡作非为、胡说八道、胡思乱想、吹胡子瞪眼、胡搅蛮缠、信口胡诌、胡吹海侃、胡孙入袋、走胡走越、胡行乱闹、伊于胡底、信口胡说、胡天胡帝、胡吹乱嗙、胡乱应付、花藜胡哨、胡走游飞、掩口胡卢、跋胡痜尾、随口胡诌、胡编乱造、的成语 :跃跃欲试、欢呼雀跃、鱼跃龙门、踊跃输将、凫趋雀跃、虫鸣螽跃、拿风跃云、拏风跃云、鸢飞鱼跃、虎跃龙骧、距跃三百、跃马扬鞭、踊跃争先、龙跃虎卧、龙跃鸿矫、沉鳞竞跃、横戈跃马、燕跃鹄踊、跃然纸上、跃跃纸上、浮光跃金、喜跃抃舞、雀跃不已、龙跃凤鸣、欣喜雀跃、龙跃云津、欢欣踊跃。
意思是,别人是刀和菜板,而我是鱼和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只能任人宰割。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是: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意思是,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告辞呢?
扩展资料: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鸿门宴。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鸿门宴前和鸿门宴上刘邦与项羽悬殊的实力。鸿门宴上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杀了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在危急关头,樊哙闯入救下刘邦,后来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刘邦得以离去。
姗姗来迟:
1、释义
语出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2、【典故】
汉武帝刘彻有个妃子,叫李夫人。她本是歌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擅长歌舞,所以武帝非常宠爱她。不幸的是红颜薄命,她年纪很轻就患上不治之症,不久命归黄泉。武帝非常悲痛,时常思念她。他很迷信,希望能借助于神仙的力量,重新见到李夫人。正巧,有个名叫少翁的方士(从事求仙、炼丹的人),从齐地来到京城长安。此人自称有招魂的本领,能将死者的魂魄召来与亲人相见。武帝大喜,立即要他招李夫人的魂。少翁取来李夫人生前穿过的衣服,并叫人腾出一间干净的房间。他选了一个晚上,点起灯烛,张起帷帐,请武帝在另一帷帐里坐等。他进入帷帐,喷水念咒,作起法来,闹了好长时间,武帝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子缓缓走来。她好像是李夫人,在帷帐里端坐了一会,又慢慢地踱来踱去。武帝越看她越发现她像李夫人,不觉看出了神。看了一会,他想进帷帐与李夫人相见,但被少翁出账阻止。再转眼一看,里面已经没有人了。他心中又激起一阵悲痛,当即作了一首小词:“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玉搔头:
1、释义
(1)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唐白居易 《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清郑燮《扬州》诗:“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2)指美女。 宋 张元干《菩萨蛮•戏呈周介卿》词:“醉倚玉搔头,几曾知旅愁。”
2、传说
相传汉武帝有一次去爱妃李夫人宫中,突感头痒,便拨下她头上的玉簪搔痒,故此得别名——— 玉搔头。这个消息也很快传遍后宫,宫中女子一时以玉簪为尚,以致长安的玉价爆涨。想来便是因为发簪拨下,李夫人意态情迷,刘彻不免又会多赞几句或留宿一宵。
雨霖铃:
1、释义
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2、【典故】
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
后世以《雨霖铃》为词牌名作词之人颇多,其中柳永是最著名的。
走什么什么成语 :
走马观花、
走投无路、
走南闯北、
走马上任、
走石飞砂、
走斝飞觥、
走笔疾书、
走马之任、
走山泣石、
走蚓惊蛇、
走胡走越、
走花溜冰、
走漏风声、
走笔成文、
走及奔马、
走下坡路、
走为上计、
走笔题诗、
走伏无地、
走街串巷、
走马章台、
走笔成章、
走上坡路、
走鸾飞凤、
走遍天涯
《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示例】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良有以也。”
秉:拿着;握住。老舍先生的《养花》: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成语典故
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陈胜也被叛徒杀害了。但是由他们点起的反秦烈火到处燃烧起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东施效颦》是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装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模仿她的行为举止。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后人就把这个典故说成是《东施效颦》。唐朝王维在诗文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在“西施”中说道: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于是《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更加广为流传。
这个典故深刻地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讽刺了那些不研究实质内容。只单纯地效仿表现形式的人。《东施效颦》故事中的美,主要是讲的外在美。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有:皮肤、身段、五官长相及气质类型。这些要素是通过仪态风度、服饰、表情、言谈举止等表现出来的,外在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先天形成的,个人无法选择。一个人的皮肤、体形、五官等要素,在决定一个人容貌美与不美的时候是主要的方面,尽管一个人的服饰、化妆、表情、行动、举止在表现其形态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在《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中的那个妇女,就是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容貌上与西施美女的差距,仅仅是一味地在西施的各种动作上去寻找美的因素,并加以效仿,必然找不到真正答案而留做千古笑柄。在生活中这样的“东施”至今还没有绝迹。一些通俗歌曲的歌唱演员,在演出中不是去学习港、台以至国外歌手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而是一味去嗲声嗲气地去学说、学唱他们的音调;学做他们在舞台上即兴出现的某一个动作。希望生活中的“东施”千万不要再“效颦”了。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 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