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对世俗礼教十分憎恶,对待母亲却十分孝顺,但又与众不同。他母亲病死的时候,阮籍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对手得知他母亲去世的消息,就劝他终止棋局。他却非要把棋下完为止。
阮籍回到家中,一口气喝下了两斗酒,之后便放声痛哭,吐血不止。服孝期间,阮籍日渐憔悴。裴楷前来吊丧,看见阮籍发如乱草,匍匐于地,一脸的醉意。于是,便自顾自走入灵堂,在灵前哭祭。
裴楷走的时候,没有和阮籍打招呼。于是有人就问他:
“吊丧的人总是等主人开始哭泣后才行哭拜的祭礼,然而现在阮籍都不哭,你为什么要哭?”
裴楷回答说:“阮籍厌恶名教礼法,而我却不然,自然要遵守世俗的礼仪。”
第二天,嵇喜来吊丧的时候,阮籍不但不打招呼,反而白眼相加。嵇喜见阮籍蔑视自己,心中不悦,在亡者灵前拜了一拜就走了。
嵇喜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弟弟嵇康,认为阮籍太傲慢无礼。嵇康安慰他说:
“阮籍这个人就是这样,看不起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凡是这种人,他都以白眼相对,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然后,嵇康便带着一坛酒和一张琴,前往阮籍家中吊唁。阮籍看到嵇康来了,神色缓和了很多,以青眼相对。
嵇康看到阮籍骨瘦如柴,面色蜡黄,知道他是因为丧母之痛而哀伤过度,但却并不忙着安慰他,只是和他对饮抚琴,以此来缓解阮籍心中的悲痛。
由于阮籍常常白眼相对,使遵从礼法的人十分厌恶他,幸亏他常用喝醉的办法避开冲突,才得以善终。
后来,人们便用“青眼、垂青”表示对人的尊重或喜爱,用“白眼”表示对人的轻视或憎恶。
关于消瘦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悲伤憔悴】:因悲伤而身体消瘦,脸色难看。
【柴毁骨立】:柴:如木柴一样;毁:哀毁;骨立:消瘦到仿佛只剩下骨架。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柴毁灭性】: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革带移孔】: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骨瘦如豺】:形容消瘦到极点。同“骨瘦如柴”。
【鸡骨支床】: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鸠形鹄面】:鸠形:斑鸠的形状,腹部低陷,胸骨突出;鹄面:黄鹄的面色。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潘鬓沈腰】:潘鬓:晋潘岳年始三十二岁,即生白发;沈腰:南朝梁沈约老病,百余日中,腰带数移孔。形容身体消瘦,头发斑白。
【瘦骨棱棱】: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瘦骨嶙嶙】: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瘦骨梭棱】: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香消玉减】: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形槁心灰】: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
【形容枯槁】:槁:枯干。指形体容貌消瘦不堪。
【形销骨立】: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衣带渐宽】: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都显得肥大了。
【衣带宽松】:衣服肥了,腰带松了。形容人消瘦了。
【衣宽带松】:形容人消瘦。
【玉减香消】:香、玉:旧诗文中美女的代称;消、减:消瘦。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玉减香销】:比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扬州瘦马”与马无关
大概从明朝开始,在江苏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这些女子主要以瘦为美,因此被称为“扬州瘦马”。明清时,“养瘦马”已成为一项暴利的投资,有一大批人专门从事该职业。在“瘦马”的买卖中,她们像商品一样被挑三拣四。但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成功嫁入富豪之家。最后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不得不被送进烟花柳巷。在著名的秦淮河畔,“扬邦”歌妓大多为“瘦马”出身,据《续金瓶梅》所记载,一个一等“瘦马”能卖得1500两以上的银子。
成语“病入膏肓”源于《左传》中的一段曲故。晋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前去替他诊疗。医缓尚未抵达时,景公做了个梦。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儿,一个说:“那人是名医,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在膈之上,心之下,‘膏肓’之处,艾灸、针刺和药力都难抵达,他怎能奈何我们呢?”医缓到来后,经过诊断,颇为难地对景公说:“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入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药物也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死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代病重难治。
然而,人体背部的膏肓穴,却可对“病入膏肓”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是一句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赋。百劳是督脉大椎穴的别名,在背部正中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膏肓即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旁开三寸(约四横指)处,属足太阳膀胱经,是主治各种虚劳及慢疾患的要穴。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羸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由此可见,膏肓穴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背宜常暖”,历代医家在背部施行的擦背、捶背、刮痧、担脊、拔火罐等多种保健养生方法,都有一定的功效。背部除膏肓穴外,还有大椎、身柱、风门、肺俞等重要穴位。每次选用其中的2~3个施行保健灸(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进行,能防治感冒、咳喘、小儿吐乳等多种病症,对维护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及促进健康长寿,均十分有益。 到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政治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诸侯争霸。那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争夺霸主地位展开了激烈的战争。经过300多年的兼并战,诸侯国的数量大为减少,强国更强了,弱国更弱了。社会经济也破旧立新,生产力得到发展,贵族独占土地的制度逐渐打破,普通百姓得到了私有土地。科学技术也有明显的进步,人们使用铁制的农具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在《春秋》里,有了世界上最早对“日食”和“哈雷慧星”的记载。在思想界也发生了变革,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出现了,一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位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医学也有了重要的发展。这便是医学开始逐渐摆脱巫术的束缚,一步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专职医生出现在民间,负责宫廷医疗的高水平的医生也不乏其人。医缓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专职医生之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