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非国家加纳的阿散蒂人心目中,什么是最宝贵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而是凳子,祖先坐过的凳子。
阿散蒂人像对待神明一样崇拜并供奉已故的祖先。每隔三周,他们就要举行一次祭祖仪式,但被顶礼膜拜的不是塑像画像,而是历代祖先坐过的一张张凳子。
阿散蒂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与凳子密切相关,每张小凳都代表一位先辈。 在祭祖大典上,他们首先以净水洒地,表示给祖先洗手,然后便在每张小凳前奉上一个装满美酒佳肴的盘子,请祖先品尝,全体族人则围着一张张凳子载歌载舞,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
平日,凳子由各位祖先的后代分别带回家中供奉,每天早晨,老人醒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凳子前洒酒,向祖先致意。 吃饭前也要把第一口饭抛在凳子跟前,请祖先先尝。
阿散蒂人对凳子的崇拜由来已久。由于他们擅长木雕,许多凳子被制成美轮美奂的工艺品,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熟悉典故的人看见凳上的雕塑纹饰,便可得知主人先辈的身份和历史。由于凳子拥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在阿散蒂的世界里,一切权力都以凳子来衡量,酋长和首领获得拥戴,被称作“得到凳子”;被人废黜,就叫做“失去凳子”。
19世纪,英国殖民军侵入加纳,阿散蒂王国军民不屈不挠地坚持抵抗,长达数十年之久。1896年,英军终于攻陷首都并逮捕了国王。
但阿散蒂人巧妙地藏起国王的金凳子,并以此为号召,一次次地发动了反抗殖民者的起义和斗争。 如今在加纳的工艺品市场里,游客们可以很容易买到制作精美的阿散蒂凳子。
加纳政府也常把各种凳子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外国友人。在许多村庄,家庭之间还会以拥有祖先凳子的数量来相互比较。
因为在阿散蒂人的世界里,每一张凳子都记载着祖先的荣耀和历史。 。
放学了,教室里的桌子和板凳在议论,中间的桌子板凳说:“我的小主人对我可好了,她每天来的时候把我擦的干干净净”,前面的桌子说:“我好羡慕你呀你小主人对你那样的爱护,我的小主人每天把我弄的脏兮兮的”,后面的桌子说:“我的小主人生气时在我的脸上锤几下,我好痛呀”,右边的板凳说:“我的小主人坐在我的身上总是不老实,他总是左晃晃右晃晃,把我晃得快骨折了”,左边的板凳说:“我的小主人下课了拿着我和别的小朋友搞恶作剧,我真的很讨厌他”。
桌子和板凳的议论,让我们明白了要爱护它们,因为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时发生的事。
课文先介绍爱因斯坦小时候很少说话,同学和老师都不喜欢他;接着写了一次上美工课,大家把作品交给了老师,老师拿出一个小板凳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小声说:“有的。”
然后写爱因斯坦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最后写从那以后,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这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自信心,做事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扩展资料: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1888年(9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1891年(12岁),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13岁),爱因斯坦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因斯坦
找到了更完整的版本: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虽然是一则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
我的感想是,一个人被嘲笑,并不能说明他无能,也许只是因为那不是他的长项,爱因斯坦最后没有成为好木匠,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希望你满意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老师布置手工作业,让他们回家做出一个小板凳第二天交给老师。第二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教出自己的作品,然而爱因斯坦却交给老师一个制作得很粗糙,一条凳腿还钉偏了的小板凳。
当时老师十分的不满,拿着板凳对同学说道:“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当时全班同学都笑翻了纷纷摇头。这时候老师又生气的对着爱因斯坦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这时候爱因斯坦红着脸,走到老师前面,坚定的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于是全班同学停止了笑声,疑惑的望着爱因斯坦。
只见爱因斯坦走回自己的座位,并且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而刚交上去的是第三个虽然不能让人满意,但是比起这两个要强得多。”
看到这里,原本生气的老师不再生气的指责爱因斯坦,而全班同学也再也没有嘲笑过爱因斯坦。
这个爱因斯坦和三个粗糙小板凳的故事,反应出爱因斯坦力求完美的做事风格。
扩展资料
我们的小学课本格外喜欢选用大人物小时候的故事,大概是因为用同年龄段的孩子来启发、引导小学生,更能够实现文学作品中的“共情”,觉得能更好地达到教化的目的。
除了爱迪生外,还有牛顿与苹果、爱因斯坦与小板凳的故事,都被证实是附会的虚构故事,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我们很多人都读了“假的语文课本”。
三个小板凳的故事主人公不一定是爱因斯坦,但是故事中主人公对做事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力求最好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新华网-人教社倒掉假“鸡汤”《爱迪生救妈妈》
小板凳的故事是爱因斯坦的。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老师布置手工作业,让他们回家做出一个小板凳第二天交给老师。第二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教出自己的作品,然而爱因斯坦却交给老师一个制作得很粗糙,一条凳腿还钉偏了的小板凳。
当时老师十分的不满,拿着板凳对同学说道:“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当时全班同学都笑翻了纷纷摇头。这时候老师又生气的对着爱因斯坦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这时候爱因斯坦红着脸,走到老师前面,坚定的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
于是全班同学停止了笑声,疑惑的望着爱因斯坦。只见爱因斯坦走回自己的座位,并且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而刚交上去的是第三个虽然不能让人满意,但是比起这两个要强得多。”
看到这里,原本生气的老师不再生气的指责爱因斯坦,而全班同学也再也没有嘲笑过爱因斯坦。
扩展资料: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
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
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爱因斯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