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古代的饮食和医疗条件跟不上,时常瘟疫横行,有些甚至改变了历史。
从东汉灵帝年间至西晋武帝年间,爆发大规模瘟疫20次以上;北宋167年间爆发了大规模瘟疫59次;南宋152年里爆发了15次大瘟疫;明朝277年里,共爆发大规模瘟疫75次,其中明末的鼠疫,更是直接催生了明末大起义;清朝享国的296年间,也有78年爆发过大瘟疫。无论中外,每当“瘟疫”大流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都是最真实的写照。面对破坏性极大的瘟疫,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视,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手段。
第一招:控制源头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其源头是上游被污染的水源,有这源源不断的污染源,瘟疫蔓延速度极快。眼瞅着疫情越来越严重,新任知州刘彝果断采取措施,以“雨污分离”的思路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
也正是用了这一招,虔州瘟疫才被彻底遏制。第二招:切断传播路线早在秦朝,就实行了“隔离法”:凡是得(麻风)病的,都集中到“疠迁”去住。
使用这招数,一般都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因为那时候病人一旦被“疠迁”,基本等于被判了死刑,能否活命,全看个人造化了。虽然狠辣一些,但对于健康人群的保护,效果十分明显。
这手法,清朝执行的更彻底。由于女真人来自于关外,对天花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即便皇族染上天花,也很难幸免。
康熙所以,清朝对天花严格把关:清代的法律规定,。
大多数古人对于流行病认识,是很难在科学的角度作出判断的。他们往往把疫情的发生归结为由于不顺应天道而造成的天对人的惩罚。历代流行的设醮、纸船送瘟神等民俗,都是驱疫鬼的具体形式,甚至连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也与驱疫鬼有关。
医学的发展让人们的这种观念渐渐淡薄下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疫发生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如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鉴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又如吴芾于乾道二年(1166年)知隆兴府,当地“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
一旦出现疫情,对病人采取什么手段呢?许多典籍表明,是隔离。这种方法自古有之,而且,除此之外,再无更好的方法。关于隔离观察治疗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则已成为制度。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
然而,隔离这一方法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遭到极大的反对。晋时就有记载说当朝臣家染上时疫,只要有三人以上被感染时,即使没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内不得入宫。这种有效的隔离方法却被当时人讥讽为“不仁”。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疫情出现以后,很少有人自觉地采取这种措施。所以,尽管古人对防疫做了很多努力,其效果还是不明显。每次疫情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随着医学的进步而有所减少。
犹太人-伯力士 给中国防疫作出很大的贡献
恐怕再也没有哪个人物象犹太医生伯力士(1885-1968)那样,适合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与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做斗争的象征了——起初是与自然发生的,接着面对的是人为传播的。从1919年到1949年,伯力士在中国服务了整整30年!期间有十多年是在哈尔滨度过的。在这里,他奉献了最精彩的一段生命历程:从师,结婚,生子,当然更多的是从鼠疫和霍乱流行中救人。
毕业于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伯力士,一生跌宕起伏,有着流浪医生之称。一战期间,作为奥地利随军医生的他,因不忍丢弃伤兵而沦为俄军俘虏,被流放至西伯利亚。1919年,他来到了满洲的哈尔滨,取代一名逃跑了的细菌学专家,在一家由鼠疫专科医院实验室谋到了职。那名细菌学家和大多数人一样,因为害怕哈尔滨新近出现的流行性肺鼠疫而选择了逃跑。几个月后,他被哈尔滨“鼠疫预防机构”永久性聘用,很快地就与中国专家伍连德联手展开深入的研究工作。1926年,国际联盟出版了一本作者署名为伍连德的《肺鼠疫疗法》的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英文内容都是由伯力士撰写的。这也是他首次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建立联系。
同样是在哈尔滨,伯力士开始了对霍乱的研究。
直到1937年伯力士都在继续他的研究。先是为哈尔滨的防疫机构工作,之后又为上海的检疫机构服务。他与其他人合作撰写的一些关于鼠疫、霍乱的书籍和论文,以及他在这段时期的工作为他在中外医学界赢得了相当高的声誉。
在哈尔滨的工作持续多年,最终他也成为了世界级的鼠疫专家。根据他的导师及战友、中国鼠疫专家伍连德的回忆,伯力士不光是位训练有素的病理学家,还是位语言学家.通晓英语,德语,俄语和法语。他工作相当尽责,主动完成分配给他的一切任务. 对于医学同僚们来说是一笔非常有价值的资产.而伯力士的中国朋友们也对他关爱有加。在他不幸患上精神抑郁症时,有一次曾试图自杀.是伍连德等人及时挽救了他.后来又给他加薪,介绍他认识更多的朋友.这样,他的生活出现了极大改观.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应对艰苦工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哈尔滨期间,伯力士还组建了家庭。1923年,他娶了一位俄国国籍的夫人。1925年,他的大儿子Earnest Leo Pollitzer在哈尔滨出生。根据他儿子的回忆,他们当时在哈尔滨的生活很舒适。拥有有一幢用石头砌成的房子,前面还有个很大的花园。
1937年后,伯力士辗转中国各地,抗击鼠疫。1941年到1945年,他与家人失去联系。家人甚至不知他是生是死。中国解放后,伯力士与家人先到日内瓦的WHO总部,然后迁居至美国。1968年去世,享年86岁。
可以说,伯力士一生中最精华的十多年都是在哈尔滨度过的。他为哈尔滨人民、为中国人民所作出的一切,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罗伯特·伯力士博士如今被认为是一位在鼠疫和霍乱研究领域的世界级权威人士。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顾问,他的著作被视为医学上的经典。
如今鼠疫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居环境中已被完全根除。伯力士博士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关于这次伟大的胜利的故事。”
1、最可敬之人,钟南山
84岁的高龄,却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第一时间前往防疫一线,了解最新情况。在前往武汉的列车上,您累得闭上了双眼。也正是因为钟南山院士此次的武汉之行,才让国人开始警觉,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让大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将感染人数降到了最低。
2、最可爱的人,刘丽
在逆行者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有军人。作为驰援武汉的军人中的一员,刘丽的一张照片火遍了网络,但是她的火是因为让人心疼。戴口罩留下的印记清晰可见,她的母亲更是对她担心不已,关切地问道:“能恢复吗?”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轻松地回答道:“放心,我还是您那个乖女儿。”
3、最乐观的人,张定宇
作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2018年被确诊为渐冻症,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得知消息后,他依然的乐观面对生活。此次疫情,他身先士卒,带头担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担,接诊治疗相关病人,没休息过一天。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不幸感染,好在现在已经出院,但愿此次疫情过后,医学能再进步一些,让渐冻症也能得到根治。
4、最坚强的人,胡明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胡明接了一个电话,然而遗憾的是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坏消息,身为同行的好友被感染了,病情发展很迅速,一瞬间,他泣不成声。他有想过医护人员被感染,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然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病人救治更是争分夺秒,一转身,他擦干眼泪,继续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走去。
5、最崇高的人,袁兆文
作为一名68岁的环卫工人,袁兆文每月收入只有600多块,然而为了给此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袁兆文将自己多年存下来的一万多元放在了派出所,然后直接转身离去,他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等相关信息,只留下了一句话:“给白衣天使加一点油,东港环卫”。他是最称职的环卫工人,因为他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
6、最淡然的人,李来源
此次疫情带走了数百位同胞的生命,也有一些同胞在这个特殊时期因其他疾病不幸离世。其中有一位曾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他叫李来源。离世前他曾叮嘱自己的儿子,不要给自己举办追悼会,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正是这种淡然,顾大局,才让我们肃然起敬。
7、最美丽的人,肖思孟
作为支援武汉疫情医护人员的一员,抵达武汉第3天,她便主动剃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的新发型却让我们感动的落泪。我们知道这是为了便于防护,降低感染几率,但是眼看着多年的长发就这样消失不见,内心又怎么可能平静。但即使你没了长发,你仍是最美丽的白衣天使!
8、最乐观的人,武汉人
疫情当前,武汉人民处境艰难,然而就算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他们仍对生活,对明天,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楼宇间持续回响着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大家不约而同地合唱着,以乐观的心态去相信未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1、强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较好线高高飘扬。
3、不信谣,不传谣,政府防控措施好。
4、春节到,齐欢笑,肺炎来了瞎胡闹。
5、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6、弘扬垃圾分类新风尚,做好防疫废弃物回收处理。
7、科学防控疫情,文明实践随行。
8、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
9、少外出,多睡觉,增强体质很重要。
10、戴口罩,福星高照!不串门,福气临门!
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卫生防疫事业极为关注,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要方针,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之初,中央政府针对当时的形势,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借鉴苏联疾病控制的经验和模式,国内组建起中央卫生防疫大队,分赴全国各地疫区,以作战的思路和方式,开展消灭和控制传染病的工作。
1954年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之后,国内各地陆续成立了卫生防疫站,从此全国形成了中央卫生部防疫司领导下的省、市、县三级卫生防疫机构。城市的地段医院、农村的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队伍构成防病的网络。
防疫机构与医疗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担负起辖区内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寄生虫病等各种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使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大大降低,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了我国社会全面发展。 卫生部连续三届全国卫生会议的召开,以及关于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的提出,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初期,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艰巨的疫病防治工作。各种传染病得到了控制。
到现在,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逐渐成熟,传染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