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语 1.同行仁德者。
旧题 汉 黄石公 《素书·安礼》:“同仁相忧,同恶相党。” 2.犹言一视同仁。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夫人同仁均养,亲族不知异焉。” 3.同人。
指同事或同行。 徐特立 《延安新教育学会致函陶行知先生》:“目前本会同仁正在研究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您有什么为难的事,我和 文清 有同仁之谊,可以谈谈。一定要尽力帮忙。”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我们这个聚餐会……实际上是工商界同仁交换意见的地方。” 二、地区 "同仁",藏语称"热贡"。
14-15世纪,藏传佛教传入同仁地区,坐落在热贡隆务河畔的吾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赛日等自然村的藏、土族群众,顺应喇嘛教的兴起,寺院建筑的不断扩充和装饰,兴起了主要为宗教服务的绘画、雕塑、石刻等艺术,称之为热贡佛教艺术。在17世纪中叶,这里已经成为"人人会作画,家家以艺术为业"的画乡,故又称吾屯佛教艺术。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艺术流派。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到,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公元十四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开始在同仁地区流传,至十五世纪以后,随着萨迦派,继而格鲁派[黄教]的迅猛发展,各地区大兴寺院 ,遂使大量藏族、土族僧俗投入到绘塑佛像、装饰寺庙的活动中。据[清]乾隆《循化志》记载:“永乐四年[公元1470年]明初立河州卫,分兵屯田,屯兵之初,皆自内地拨往,非番人也”。
故今有日吴屯者,其先盖江南人。亦有河州人。
历年既久,衣服言语,渐染夷风,其人自认为土人,而官亦之为海民;他们多擅匠作,并康复中原佛教艺术,在投身寺院营建中,为了适合藏传的佛教的需要,他们积极向传入热贡的西藏佛教艺术学习,在学习藏教艺术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鲜艳瑰丽、精巧细腻的独特的艺术风范。 几个世纪以来,热贡艺人四处作画,足迹遍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古及国外的印度、尼泊尔、泰国,蒙古等国,给这些地方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精美艺术品,得了很高的声誉,并从西藏绘画艺术、四川甘孜木刻佛画、敦煌壁画和国外的同类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因而技艺日臻娴熟,影响日益扩大,在中国西南、西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久负盛名。
在分类上,热贡艺术包括绘画(壁画、卷轴画即藏语称唐卡 )雕塑(泥雕、木雕)、堆绣(刺绣,剪堆)、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主要有释迦牟尼传、菩萨、护法神、佛经故事及仙女之类的佛像。
热贡艺术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朴,分彩单纯,绘画带有曲型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其笔调雄迈,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生动传神,画面给人以雄浑、搏大之感。
至十七世纪中叶,热贡的匠师们技艺日趋精到,线描简练流畅、刚劲有力,采用工笔重彩,设色清新浓重、匀净协调,所画人物形神兼备,画风趋向华丽、精细,同时开始注重线条而不是画面的装饰效果,成为热贡艺术承前启后的辉煌鼎盛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很多早期、中期优秀的绘画作品已不复存在。
但现在仍能零星地在年都乎、吾屯、尕沙日等村的寺院里见到早、中期匠师们留下的气势宏伟的巨幅壁画和技艺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纪以后,为热贡艺术的近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注重 装饰趣味,同时大量使用金、银作原料,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
近期的代表人 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让(本世纪40年代曾受聘协助张大千大师赴敦煌临摹壁画),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凡响。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藏区的艺术,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
热贡艺术在它产生至今的几百年的历史中,逐渐提炼、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 艳亮,富于装饰性,充分展现了线条的节奏感、运动感和立体感,强调了整体的完美性。
其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 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枝瑰丽的奇葩,许多作品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广州、深圳、西藏、甘肃、青海等地展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评价。
藏传佛教艺术给 中华古代文化艺苑增添了新色,热贡艺术就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夺目的奇花。热贡艺术家们通过无以伦比的艺术 和几百年漫长的历史踪迹,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是藏族不同地区之间、藏汉民族文化之间交相辉映、互影响的产物。
我们相信,热贡艺术一定能从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不断创新,使这一璀璨的“明珠”大放异彩。
tóng rén 1、同行仁德者。
旧题 汉 黄石公 《素书·安礼》:“同仁相忧,同恶相党。” 2、犹言一视同仁。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夫人同仁均养,亲族不知异焉。” 3、同仁。
指同事或同行 还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 徐特立 《延安新教育学会致函陶行知先生》:“目前本会同仁正在研究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您有什么为难的事,我和 文清 有同仁之谊,可以谈谈。一定要尽力帮忙。”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我们这个聚餐会……实际上是工商界同仁交换意见的地方。”。
意思一样,同仁范围相对广。
“同仁[tóng rén ]”的意思是:同事,但是范围更小,一般是上级对下级或者平级之间称呼,或者泛指一个群体内所有人,不用于下级对上级称呼。
也用于指同行,用于联系比较密切的个体之间,现在较少用。
造句:
1、他们提出,真正的客观性实际上不受道德指挥,而是对所有事实和所有观点同仁地给予尊重。
2、社会在总体上掌握生产资料,因此,人与人之间同仁地分享利润。
3、感冒病菌肆虐真是一视同仁,我们一家五口无一幸免于感染。
4、政府经办的学校必须做到对所有公民同仁,不分民族、宗教背景、性别、或是否有残疾。
5、同仁们,学校今年送给毕业班的礼物,都是字典。
扩展资料
出处:
同人”最早出现在《易·同人》:“同人于野亨。”孔颖达疏:“同人谓和同于人。”作为一个卦名,“同人”意为与人和协。后来引申为归向之民。南朝陈徐陵《梁禅陈玺书》:“殷牖斯空,夏台虚设。民惟大畜,野有同人。”又引申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唐陈子昂《偶遇巴西姜主簿序》:“逢太平之化,寄当年之欢,同人在焉,而我何欢?”后来称在同一单位共事者或同一行业中人为“同人”。现在大家偏好“同仁”,可能看中了“仁”。
“仁”表示仁爱相亲、仁慈厚道的意思。儒家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这就为“同仁”增加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同人”在现代人眼中,略显平淡。
“同人”的使用率正逐步下降,以至于《汉语大词典》解释“同人”同事或同行意思时,特意加上“旧时称”。表明这个词的流传范围已经不大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同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