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五代后晋皇帝李克用
李克用
朱温为答谢李克用出兵相助,特地在汴州驿馆上源驿设宴款待,为其庆功接风。此时的李克用二十八岁,比朱温小了四岁,李克用年轻气盛,加上刚建战功,对朱温有恩,因此酒席上异常骄横,喝酒之后更是不把朱温放在眼里,大放厥词。这下惹恼了朱温,当天晚上,朱温包围了驿馆,纵火放箭,想斩草除根,既消白天之气,又消灭以后的对手。李克用在亲随的保护下,加上雷雨掩护,总算拣了条命,但三百名亲兵却全部被杀。从此,双方结下了死仇,战争不断,直到后梁被灭。
上源驿事件后,李克用与朱温的矛盾表面化、直接化。在唐朝末年镇压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朱温与李克用逐渐成为最大的两派势力,黄巢一死,他们的霸权争夺也必然会到来,上源驿事件成了他们热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线。
黄耳传书
典故
原 文
晋之陆机,蓄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
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
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解 释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亦作“黄犬书”、“黄犬寄书”、“黄犬传书”。
官:做官.
名:命名.
驰:奔.
出 处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翻 译
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当京师在洛阳,一直没通家信,怀疑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看起来很高兴,竟摇着尾巴,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狗的脖子上,狗经过驿道,日夜不息地赶路。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狗立即上路越过岭翻过山,跑向京城。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取名为“黄耳冢”。
《史记·晋世家》记载,春秋战国晋公二年,含康子、赵蘘子、魏桓子三家灭了智伯,三家的领地大了,因为这三家对待老百姓要比晋国的国君好,所以老百姓都愿意归附。三家都想趁着这时候把晋国瓜分了,各立各的宗庙。要是再推迟下去,等到晋国出了个英明的国君,重新把国家整顿一下,到那时候,韩、赵、魏三家想要安安稳稳地做大夫也许就不行了。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说做就做,总得找个恰当的时机才好。周考王三年(公元438年),晋哀公死了,儿子继位,即晋幽公。韩康子、赵蘘子、魏桓子他们一见新君刚继位,软弱无能,大伙儿商定了平分晋国的办法。他们把绛州和曲沃两座城留给晋幽公,其他的地区就三家平分了。如此以来,韩、赵、魏三家就称为“三晋”,各自独立。晋幽公一点力量也没有,只好在“三晋”的势力之下忍气吞声地活着。他不但不能把三晋当作晋国的臣下看待,而且害怕“三晋”,反倒一家一家地去晋见他们。君臣的名分地位就这么颠倒过来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田盘(田恒的儿子)也如法炮制了一番。他把齐国的大城都分给了田家的人。这是并吞齐国的第一步。同时,他跟“三晋”交好,有事相互帮助。从此以后,齐国和晋国只要是和列国诸侯来往的事,都要由田家跟韩、赵、魏三家出面办理,后来两位国君反倒慢慢没人知道了。
公元425年,赵蘘子得了重病,他觉得自己活不久了,就立他哥哥伯鲁的孙子为继承人。
就在赵蘘子死的那一年,含康子和魏桓子相继病死。韩虔继承韩虎的位子,赵籍继承赵涴的位子。从此以后,韩虔、赵籍、魏斯、田和四个大夫连成一气,各自为诸侯。
魏侯以安邑作为都城;赵侯以中牟为都城;韩侯以平阳为都城。这三个新兴的国家都宣布了天子的命令,各自立了宗庙。并向列国通告。各国诸侯都来给他们道贺。只有秦国自从与晋国断交以后,早就不跟中原诸侯来往了。中原诸侯也都把它当作戎族来看。秦国当然没派人来道贺。
晋幽公之后,到了他的孙子晋靖公,“三晋”就把这个挂名的国君也废了,让他做个老百姓。从此以后,晋国从唐叔以来的统治系统就断了,连晋国这个名号也不用了。
“三家分晋”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史实,告诫后人:一个国家只有自强才能免遭瓜分之灾
“腾冲饵块”,又名“大救驾”,是去云南的美馔。
这道菜色美 诱人,兼有红、黄、绿、白四色,又有极佳的口感,香糕细软,甜而不腻,是去云南的游客必尝的美食。传说明朝末年,永历帝为了躲避吴三桂的追杀,艰难地逃到 了云南,幸亏李定国率大西军誓死保驾,才得苟延残喘。
为了抗 击清军追剿,李定国将军派靳统武领兵护送永历帝避走滇西重镇。 腾冲,他却率大军与吴三桂、清军决一死战。
永历一行在山区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奔走了一整夜,又累又乏 的他们在快天明的时候才进入腾冲地界的一个小村庄里。靳将军 派人前去寻找食物。
没过多长时间,老庄主亲自献上来一大盘当地 吃食炒饵块。 永历皇帝饥不择食,只管大口大口吞食,还连声夸赞: “好吃、好吃! ”待他吃饱了肚子,方才仔细询问美食如何制作。
老庄主诚惶诚恐地回禀之后,永历皇帝说:“多亏你的炒饵块 救了我的大驾,朕日后必有重赏于你”。从此以后,“腾冲饵块” 身价倍增,更以“大救驾”的美名而闻名于世。
一段佳话长久地 流传于民间,更为云南美食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呢。
1、【泮】〔古文〕沜《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普半切,音判。《说文》诸侯鄕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诗·鲁颂》思乐泮水。《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礼·王制》作頖宫。又《通典》兖州泗水县有泮水。又散也。《诗·邶风》迨冰未泮。又与判同。《史记·陆贾传》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又与畔通。《诗·衞风》隰则有泮。《传》泮,坡也。《笺》泮,读为畔。
泮,散。一说,犹畔岸,勤劳心意。见 王利器 校注。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四海波振而冰泮,五岳尘飞而土崩。踞积薪以待然,钳聚口而寄坐。”
入泮─入学宫,古时称学宫为泮宫。
2、岳:当指五岳,山也。
刘智远得岳氏
刘智远(知远),沙陶(沙陀)人。初为节度使岳彦真军校时,彦真奇其相貌,以女妻焉。后仕晋,为邠州太原节度。契丹灭晋,中原无主,智远乃即帝位,改国曰后汉,仍称天福而不改元。
3、桃,桃之夭夭,逃也。
《种桃杏》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小律,全诗体现了作者的达观思想,很有入禅的味道。
种桃杏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种桃》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诗词之一。
种桃三百树,随处有开花。
来年三二月,便是武陵家。
所以,这个“泮岳种桃”的字面意思,就是在山下种桃树(或者在山中求学),而种桃有出世之意。
《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八百里”是状其善于奔驰。“驳”是骏马之称。后用为“气概豪迈”的典实。
例句: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王恺,字君夫,西晋时期外戚、富豪,曹魏司徒王朗之孙,名儒王肃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曾得晋武帝之助与石崇斗富攀比,为时论者所讥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