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部的边防要地和重镇。②比喻负责守卫某一要地的重任。《宋史·寇准传》:“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出 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典 故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
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北门锁钥”即来自于典故中“掌其北门之管”,指军事要地。
示 例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八达岭关城门额
八达岭关城东门外有一座庙,名望京寺,内有石岩凿成的大悲佛像;西门外立有牌坊,横额书“驱胡万里”。弘治十八年(1505年)经略边务大理寺少卿吴一贯修建关城时,庙及牌坊皆拆毁。关城设东、西关门,西城墙下部用10余层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砌大城砖。墙宽20余米、厚17米、高7.8米;顶部为长方形城台,长19.8米、宽14.15米,面积280.17平方米,四面筑宇墙垛口。城台两侧30~40米处,各建敌楼1座,以墙连通,与关城构成犄角之势。西城墙两侧连接有南、北两道城墙,两墙均建于山脊之上,东低西高,成U字形,在东门相遇。城墙厚3.3米、周长2070米、高7.6米。东西门相距63.9米,城内面积约5000平方米。嘉靖十八年(1539年)立东门,门额书“居庸外镇”;万历十年立西门,门额书“北门锁钥”,均保存完好。
徙木立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
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
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支持 因为这是为了大家,他这样先取信于民有利于他的变法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国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贫民拥护,因为变法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据文献记载,地安门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因为是皇城的北门,凡为皇帝北上出征巡视时大多要出地安门,亲祭地坛诸神时也出地安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侵略军曾在
地安门
地安门遭受清军的顽强抵抗。在紧急关头,慈禧太后带了光绪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出皇城北门地安门,再出内城德胜门,走避西安。1924年,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宫时,这位末代皇帝也是从地安门灰溜溜地走向他的出生地摄政王府的。早年,地安门内设置有许多为皇家服务的衙门,诸如尚衣监、司设监、司礼监、酒醋局、织染局、针工局、巾帽局、火药局、司苑局,还有钟鼓司、供用库、蜡库、帘子库、兵器库、皮房、纸房、安乐堂等。
北门锁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ěi mén suǒ yuè,意思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寓意军事重地,出自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
释义①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部的边防要地和重镇。
②比喻负责守卫某一要地的重任。示例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宋史·寇准传》:“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译文:主上认为国家已没有战事,北门上锁也不是一定需要的。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国人杞子在郑国掌握了都城北门的钥匙,派人要秦穆公攻打郑国。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派大将孟明视等率军出征。
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假装送礼迎接秦军,背后通风报信。晋国乘机出兵打败秦军。
秦穆公承认是他的罪过。扩展资料典故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
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
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
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
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成语“北门锁钥”即来自于典故中“掌其北门之管”,指军事要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门锁钥。
北门之叹:
解释: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有怀才不遇之意;叹:叹息。指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乎。”
望洋兴叹: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扼腕长叹:
【解释】: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出自】:《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关于城门的名称,民间习惯以城门的朝向来简称,如平遥城墙的六座城门分别叫南门、北门、上东门、下东门、上西门、下西门。
但是每个城门也都取有非常文雅的名称,读之古朴典雅 ,品之则意味深长。??南门门额为"迎曛"曛通熏,有暖、热之意。
南门是平遥城墙的主门,"迎曛"隐含着祥和美好,喜庆大吉之意。??北门曰 "拱极"。
拱是环绕 、拱卫,极是北极星。拱极两字体现了星宿光泽之下,古城德披四邻众望所归 ,四方都闻风而归附的意思。
平遥城墙北门的"拱极"是清康熙四十二年的匾,明代原来的匾额是"洗戌"两个字。北门是城内排水的一个大通道,荡涤全城的雨水多从这里排出,这大概就是洗字的由来吧。
"戌"就是防守、守卫,当然也就有"甲兵"的意思了。"洗戌"两字合在一起,不就是杜甫的《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的意思吗?诗圣这两句感情强烈,呼唤和平的诗,化作"洗"一匾 ,正题出了洪武三年,天下大定,人们渴望从此天下太平的时代强音。
"平遥县,古陶地"(文庙碑文),南门匾为"迎熏",熏陶含意,贴切而得体。除了这一层意思,"南熏"还是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典故。
儒"祖述尧舜",舜当年制五弦琴,歌南风诗,诗曰:"南风之熏兮,以解吾民之愠兮",意思是南风送来阵阵香草的芬芳,不知不觉的感化了百姓的愁怨。故宫里有座南熏殿,藏有历代圣贤画册,古陶要受了尧舜之世淳朴民风的熏陶,满城的百姓都可以成为圣贤的。
这么好的匾额却有点白壁微瑕:熏与薰,在香草的气息熏拂的意义上,是可以通用的:"迎熏"写作熏本来没有什么不对,表示熏陶尤为妥贴;不知什么时候一位自作聪明的古人,偏要给"熏"字添 了一个"艹"头, 后见迎字显得矮了点,又在迎字上添刻了一条长线,给这块原本很好的匾上,留下永远的画蛇添足的劣痕。??北门、南门两块匾额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
南匾熏字的。暗示南方丙丁火 ,北匾"洗"。
字的暗示北方壬癸水;同时,北匾的"洗戌"和南匾的"迎熏"相配也是一个"偃武修文"的意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