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常有以杏林称中医,以悬壶济世指中医行医者也。
【解释】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 【出处】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漏壶是我国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组型滴漏是元代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铸造,全组由4个安放在阶梯上的漏壶组成,最上层称日壶,高75.5厘米,外口径74厘米,内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第二层称月壶,高58.5厘米,外口径59.5厘米,内口径54.5厘米,底径53厘米;第三层称星壶,高55.4厘米,外口径51厘米,内口径44厘米,底径39厘米;最底下一层称受水壶,高75厘米,外口径38.5厘米,内口径32厘米,底径31厘米。各壶都有铜盖,受水壶铜盖中央插一把铜尺,该铜尺长66.5厘米,尺上刻有12时辰的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插一木制浮剑,木剑下端是一块木板,叫浮舟。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剑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该铜尺长66.5厘米,尺上刻有12时辰的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沙漏是一种计时仪器,也叫沙钟。由于漏壶中的水不受温度影响,为计时的准确性增加了困难,用水银作动力又很不经济,于是用一种新的材料——细沙来代替水和水银。沙钟由上下两个相同的瓶子组成,中间用小口连在一起,上部瓶子所盛的细沙通过中间水口慢慢流入下部瓶中,这样上部瓶子细沙的平面渐渐降低,瓶子时间刻度就能显示出时间。这种沙钟的优点是可以两面使用,翻过来,就可以下部成为上部继续使用。
潘金莲,武大郎的老婆,武大郎是个卖烧饼的矮人龟,有个高大威武的弟弟叫武松。
潘金莲是个美貌如花的女人,某一天早上在家想打开窗,结果一不小心就把撑窗子的棍子弄掉了,好巧不巧的砸到了西门庆,在他们那地方也算是个富家公子哥,相貌啥的自然比武大好,而且还比较懂女人,俗称西门大官人,然后潘金莲就被西门庆给勾搭走了,后来被武大发现,两人即为不安,便要毒死武大,此时武松已经成为打虎英雄,潘金莲亦试图勾搭小叔,结果不成,后来武大就被毒死了,武松知道了他嫂子的奸情,就把他两个都给砍了,好像是被抓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就跑到梁山做土匪去了。
壶中天地语出《后汉书》费长房的故事:费长房,汝南人,曾为市椽。
有老翁卖药于市,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
因往再拜,翁曰:“子明日更来。”长房旦日果往,翁乃与俱入壶中。
但见玉堂广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嘱不可与人言。
后乃就长房楼上曰:“我仙 人也。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
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使十人扛之,犹不能举。
翁笑而以一指提上。视器如有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长房心欲求道,而念家人为忧。翁知,乃断一青竹,使悬之舍后。
家人见之,长房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殓之。
长房立其傍,而众莫之见。于是随翁入山,践荆棘。
于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亦不恐。又卧长房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其上,众蛇竞来啮索,欲断,长房亦不移。
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复使食粪,粪中有三虫,臭秽特甚。
长房意恶之。翁曰:“子几得道,恨于此不成奈何?”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顷刻至矣。
至当以杖投葛陂中。”长房乘杖须臾来归。
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
家人谓其死久,惊讶不信。长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
乃发冢剖杖棺,犹存焉。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
又尝食客,而使使至宋市鲊,须臾还,乃饭。桓景尝学于长房。
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
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 。上述的文字大概是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曾仲游父壶1966年7月在湖北省京山县郑家河水库出土。
壶颈长,壶肩有两个伏兽衔环,体型扁方。有盖,盖上有高耸的莲瓣形装饰。颈腹饰环带纹,壶觞有曾游父自作器的铭文。原器通高66厘米,上口长23.1厘米。壶盖上饰有精美的莲花瓣,为春秋青铜壶典型的造型。
盖内壶内口内壁各有铭文大意为曾侯的次子父用好铜铸造了此壶。——据研究,此曽国是今湖北江汉地区的曾国(另外有两个曽国在河南、山东),与当地的黄国通婚联姻,出土的97件青铜器中,6件有曽国铭文。曾中游父方壶造型美观,文饰华丽,是技艺极高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现有仿制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
西施壶名字源于壶的形状,前人言西施壶壶型像古代美女西施的丰乳。自西施壶产生以来,很多文人就喜欢把西施壶的韵味比作美人肩,柔若无骨;又把壶身喻为西施那优美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西施壶的来历及特点
细看西施壶,确实很像丰满的乳房,西施壶的壶钮似乳头,流短而扁圆。壶底自然向内收敛,壶身上下一凸一凹,遥相呼应。壶把为倒耳之形,似美女倒垂的发髻,与那壶嘴贯通相融,倒茶时,把手便是美人纤细的腰姿。整个壶身,圆润丰腴,浑然天成。所以被世人称为“西施乳”。后来人们觉得“西施乳”不雅,改称为“西施壶”。
据各种史书料记载,西施壶的首创者一般被认为是徐友泉,明末清初的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他为:“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吴梅鼎还曾称赞西施壶为:“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
西施壶的特点
1、西施壶壶型饱满圆润,壶嘴为暗接工艺,壶把上暗下明的制作方法,使弧度紧贴于壶身,过度自然明快。
2、西施壶壶身设计无夸张,无下坠感,且壶钮不能大,必须精致秀气,圆润挺拔、向上。
3、一般说来,西施壶不适宜做成大的壶型。容量最好把握在150-250mL之间,否则就很难做出西施那小巧和可人感觉来。
4、建水紫陶西施壶内空间饱满圆润,比较适宜泡那些比较粗老的茶叶,如黑茶,红茶,普洱茶等,建水紫陶西施壶聚温快。刚好可以泡那些耐泡的茶叶,如果水温不够,茶叶就会漂浮起来,香味释放不出来。
5、建水紫陶西施壶还可以用来泡普洱熟茶和一些紧压老茶,它的壶肚子大,比较利于发茶。可以让茶叶在壶中间尽情舒展。
曾仲游父壶1966年7月在湖北省京山县郑家河水库出土。
壶颈长,壶肩有两个伏兽衔环,体型扁方。有盖,盖上有高耸的莲瓣形装饰。颈腹饰环带纹,壶觞有曾游父自作器的铭文。原器通高66厘米,上口长23.1厘米。壶盖上饰有精美的莲花瓣,为春秋青铜壶典型的造型。
盖内壶内口内壁各有铭文大意为曾侯的次子父用好铜铸造了此壶。——据研究,此曽国是今湖北江汉地区的曾国(另外有两个曽国在河南、山东),与当地的黄国通婚联姻,出土的97件青铜器中,6件有曽国铭文。曾中游父方壶造型美观,文饰华丽,是技艺极高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现有仿制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