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藉由战事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时间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
魏明帝注重法理。他诏令设置律博士,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又下令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财赎罪;减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魏明帝处理政事旷达严谨,善于纳谏,地方官吏和普通百姓的上书他皆一一过目,毫无倦意。
明则基本继承了文帝延续下的宗室政策,较为严苛,削弱宗室加强中央集权。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渭阳思母
魏明帝在甄家给外祖母修建了一所华丽的住宅。建成以后,亲自前去察看,并且问随从的人:“这所住宅应该起什么名字呢?”侍中缪袭说:“陛下的思虑和贤明的君主一样周到,报恩的孝心超过了曾参、闵子骞。这处府第的兴建,感情专注于舅家,应该用渭阳来做它的名字。”渭阳,是《诗经》中秦康公送别舅舅所做。
2、傅粉何郎
何晏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曹叡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请他来吃热汤面。没想到何晏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3、凌云之台
凌云台修建的非常精巧,虽然高耸险峻, 随着风摇动,但是从来不会倒塌。魏明帝登上凌云台,摇摇晃晃的很害怕它垮掉,就命人用木材从四周支撑,没想到凌云台居然倒塌了,大家都说是因为轻重力作用使其偏倒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叡
魏明帝曹睿:虽有打仗之勇 却无安国之智 他的爷爷曹操很厉害,“奉天子以令不臣”,能打仗,善诗文,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枭雄,生前已把曹魏立国的基础奠定。
他的父亲曹丕更厉害,猛炒一番“帝王股”(见本报2005年6月13日《猛炒“帝王股”的魏文帝曹丕》),抢班夺权搞政变,硬是把东汉的江山变成了曹魏的江山。 而他自己也不简单,曾率军大败蜀军,逼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只可惜,在坐稳了龙椅之后,他开始热衷于大兴土木,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虽有打仗之勇,却无安国之智,魏明帝曹睿,更像是一个错披了皇袍的将军。
魏明帝曹睿,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魏国的第二任皇帝。 他的陵墓在洛阳境内,可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在地图上标出它的确切位置。
曹魏的江山是从东汉手里抢来的,不够光明正大,因此,“曹家班”历来疑心很重。为防有人毁陵,曹操死时,布下了“七十二疑冢”。
曹操的子孙做得更绝,干脆不封不树,这就使得后人的考证困难重重。我市历史学者徐金星说,魏明帝葬于高平陵,这高平陵,可能在洛阳市南大石山,也就是万安山上;也可能在汝阳县茹店村一带。
说到对曹睿的评价,徐金星说历来有两种看法:“有人说他是军事天才,果敢有为;有人说他是无道昏君,只知道奢侈享乐。” 一 曹丕不仅是曹睿的父亲,还是他的启蒙老师。
曹睿刚懂事,曹丕就给他上了一课:这世上谁也不能相信,包括你自己的父亲;只有权力,才能给人真正的安全感。 曹睿之所以受到这番“教育”,全因他有个不一般的母亲。
他的母亲,就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人甄妃。当年,她本已嫁入袁家,做了袁绍的儿媳妇,可曹丕垂涎她的美色,不顾她是个“二婚茬”,硬是把她弄到手,册封为妃。
公元205年,甄妃生下曹睿。之后不久,曹丕又喜欢上了美女郭氏。
郭氏想独享宠爱,就天天在曹丕面前说甄妃的坏话。不巧的是,此时又传出甄妃与小叔子曹植“偷情”的风言风语,曹丕一怒,就将甄妃赐死,并让其尸体长发披面,口塞谷糠,意思是让她无脸见阎王,无法到阴间告状。
郭氏无子,甄妃死后,曹丕把曹睿交给郭氏抚养。曹睿眼看着母亲被父亲害死,悲愤难言,因此非常讨厌郭氏,但郭氏是父亲跟前的红人,为了生存,他又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安排。
他知道,只有忍辱负重,将来当了皇帝,才能出人头地。 郭氏心中有鬼,很不喜欢曹睿,处处为难他。
曹睿每天看着“后娘”的脸色说话行事,处处小心谨慎,时时遵守礼仪。渐渐地,他的殷勤博得了郭氏的好感。
即便如此,因为甄妃的事,曹丕仍未打算立曹睿为太子。直到曹睿15岁那年,事情才有了转机。
那天,曹睿跟随曹丕到郊外打猎,一只母鹿领着一只幼鹿从他们面前奔跑过去。曹丕弯弓搭箭,把母鹿射死了,然后转过身来,让曹睿射杀小鹿。
曹睿望着那只惊恐的小鹿,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眼泪落了下来,他说:“陛下既然已经射死母鹿,我怎能再忍心射杀其子?”曹丕听后,不由得一阵心酸,当即把弓箭扔在地上,回宫了。 经过此事,曹丕心中有了立曹睿为皇太子的念头,但不知何故,他当时并未将“皇太子”的头衔给曹睿,只是封他当了平原王。
公元226年,曹丕病危,感觉自己熬不下去了,这才立下遗诏,立曹睿为皇太子。同年,曹丕驾崩,曹睿继位,定都洛阳。
二 曹睿虽当了皇帝,但这皇帝当得很不太平。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为了夺取霸权,三国之间战争不断。
烽火连天的局势,给了曹睿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 公元228年,蜀相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
因甘肃三郡的守军集体叛变,弃魏投蜀,魏国上下顿时乱成一团。有人断言,魏国时日不多,很快就要玩儿完了。
危急时刻,曹睿面不改色地从龙椅上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不就是丢了三个郡嘛,有啥可慌张的?待朕调兵遣将,定将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打得落花流水! 曹睿马上组织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亲自率军镇守长安,同时抽调5万名步骑兵,由大将张合带领,阻止蜀军的进攻。 与张合对阵的是蜀国将领马谡。
马谡“好论军计”,惯于纸上谈兵。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但是,诸葛亮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北伐曹魏,马谡自告奋勇,提出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
诸葛亮同意了马谡的请求。 不料,马谡到达街亭后,没按诸葛亮的指示“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自作主张,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副将王平劝马谡: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马谡不以为然,仍固执己见。
结果,张合将马谡围困于山上,纵火烧山,蜀军不战即败。 街亭失守,战局骤变,诸葛亮不得不率军退回汉中。
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街亭一役,说明诸葛亮并非事事都能神机妙算,却显示出曹睿能用人、会用人。 此后,诸葛亮又数次率军北伐曹魏。
曹睿大胆起用司马懿等人,与蜀军对抗。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
司马懿坚守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衣饰,羞辱司马懿。
魏军将士得知主帅。
曹冲称象的故事见于三国志的正史记载,而三国志写成的年代与曹冲所在的年代很接近,相对而言曹冲死得早,并非三国中重要人物,附会到他的身上,有什么好处呢,假设是附会,为何不附会到相对更重要的曹植、曹丕身上。
再有在三国时期,与印度的交流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至少在三国时期,印度东来的主要文化佛教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佛教的广泛传播在东晋,南北朝时期。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所谓印度的古代故事,这个古代故事,发生在印度的什么年代,见于什么书,成书年代在三国志之前,还是之后?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226年至239年在位。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被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文帝病危,曹叡被立为皇太子,文帝死后在洛阳即位。魏明帝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魏明帝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魏国的朝政动荡。
早年经历
建安九年(204年),曹叡出生,生母为曹丕妾侍甄氏。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聪慧,曹操觉得他异于寻常,曾经评价道:“你可以继承家族基业的第三代了。”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叡好学多识,尤其对律法特别留意。[1]
延康元年(220年),其父曹丕继位魏王,此时曹叡年仅十五岁,就被汉献帝封为武德侯。同年,曹丕登基为帝。
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齐公。同年,由于生母甄氏冒犯了父亲曹丕而被赐死,曹叡因此被贬为平原侯。[2] 而且因为其母的缘故,曹叡虽为曹丕的长子,但没有及时被立为储君。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又被其父封为平原王。
是啊!这正是司马懿狡猾的地方。你想,魏明帝多么英明的人,都被司马懿忽悠了!这种事从古自今,一直没有消停过。你翻开三国志看看,《明帝纪第三》记载:“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嗣”。
曹操早就看好曹睿了,当然,这是曹冲去世以后,曹操有点失望,才有这出戏的!(曹冲去世,曹操痛哭,曹丕假惺惺来安慰,没想到曹操破口大骂:“我之不幸,汝之大幸也”。)《魏书》对曹睿的评价更高: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于尔三世矣”。曹睿从小就慈悲为怀,《魏末传》曰:“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以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既放弓箭,以此奇之,而树立之意定”。刘晔对曹睿的评语更是离奇:“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曹睿短命,他只活了36岁,他有没有亲儿子,还是个疑问!按《少帝纪第四》,明帝无子,那曹芳又是从哪来的呢?《三国志》大写:“莫有知其所由来者”。估计陈寿这样写也是迫于无奈,总得为司马氏篡位的合法性找点理由吧。就我个人认为,曹芳是曹睿的亲儿子,养子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曹睿死的太快,难道他没有生育能力?再加上他临终前托孤,与司马懿的对话:“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陛下不见先王属臣以陛下乎?”几乎可以确认,8岁的曹芳名正言顺,只是司马懿阴谋玩的太高,曹睿没有识破。既然曹睿有亲儿子,宗室里也不见得就有比曹芳更为合适的。曹睿毕竟没有长前后眼。(个人看法)
曹叡弑母在历史上没有,历史上真实的曹叡母亲是被曹丕下令赐死的。
曹叡弑母是电视剧《虎啸龙吟》里面为了剧情需要和突出曹叡凶残性格所虚构出来的故事情节。
历史上真实的曹叡母亲因为在后宫中渐渐的失宠,所以经常会在不经意当中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恨。
曹丕在知道了曹叡母亲心中的怨恨以后,下令将曹叡的母亲甄氏赐死,葬在了邺城。曹叡母亲在去世之前把曹叡托付给了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
等到曹叡继位了以后因为多次向李氏询问自己母亲的死因使得李氏抑郁而死。这时曹叡才知道了自己的母亲是因为曹丕的妃子郭氏在得宠的时候被陷害所以使得曹丕下令赐死了自己的母亲。
扩展资料: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造成曹叡母亲甄宓不幸的主要原因是曹丕的另一个女人郭女王。郭女王这个人非常有心计,在曹丕争夺魏王世子中出谋划策,让曹丕刮目相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为魏王,郭女王功不可没,曹丕晋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
郭女王耍了不少手段,让曹丕更加厌恶甄宓,而甄宓也经常发牢骚,埋怨曹丕。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
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公元221年六月,曹丕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赐死,葬在邺城,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当然,多年之后,甄宓的儿子魏明帝曹睿知道了母亲被冤杀的真相,气得发疯,就找郭女王算账。
当时郭女王是魏国的皇太后,面对气势汹汹的曹睿,郭女王心中害怕,可是嘴上还很硬气,说:你母亲是先帝杀死的,和我有什么关系,何况你做儿子的,总不能找死了的父亲报仇吧,也总不能为了以前的母亲,杀了现在的母亲吧。本来,为了掩盖真相,曹丕让曹睿认郭女王为母亲,想拉拢曹睿。
可是,甄宓去世时,儿子曹睿已经十八岁,哪里是那么好哄骗的。曹睿对自己的母亲死亡的真相一直有所怀疑,起初,甄氏死后,曹睿跟随曹丕打猎,曹丕射死母鹿,要求曹睿射杀小鹿,曹睿便哭着说: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后来,一直到登基称帝十年后,有一位和甄宓关系不错的的李夫人告诉了曹睿真相。此时的曹睿早就完全掌控的曹魏政权,他下令赐死郭女王,并且赏赐给郭女王和自己母亲甄宓一样的待遇,在嘴里塞上糠,把头发披散下来遮住脸。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文昭甄皇后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
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
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为帝,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
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