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
。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
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
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
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许多词都是很有名的,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就是典型。
还有的是乐曲名字,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为了方便填词,人们常把词牌收录成册。古代著名的词谱有钦定词谱、白香词谱、诗韵新编等。
有了这些词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填词效率。 卜算子,词牌名。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浣溪沙,词牌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醉花阴,词牌名。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浪淘沙,词牌名。 亦称《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浪淘沙,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临江仙,词牌名。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满江红,词牌名。 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
后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此调例用。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历.主要有下面6种情况:
1.来自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宫廷。词刚兴起时.曲调大多来自民间。唐、宋两代,民间谱制的相当多,有些曲调为文人所爱好,因而据以填制新词,后来就得到了广泛流传,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杨柳枝》,原来就是长江中上游一带的民间歌曲,后来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从中汲取了营养,据以谱写了不少的新词。
2.摘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由于苏轼的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取自原词的题目。有些词牌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大浪淘沙,《更漏子》咏的是夜间景况.《抛球乐》咏的是抛球,《踏歌词》咏的是舞蹈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里的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4.取自乐府。汉武帝时.曾委派擅长音乐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把制作乐曲规定为乐府的任务之一。此后,唐、宋两代也都设有类似的音乐机构,专门整理古乐和创制新曲。这些新曲后来有不少都成了词牌。例如《并蒂芙蓉》《黄河清》《寿星明》《舜韶新》等就是由此而来。
5.来自外域或边地。汉唐两代,西域和边地的音乐不断传入内地,那些地方的某些曲调也随之到处流行,有的就被采用为词调。来自外域的、最著名的如《菩萨蛮》,据唐代以至明代一些文人的考证.尽管说法有所不同,但都肯定这个词牌来自西域。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吸收了从西北传入的印度《婆罗门》经过加工改制而成的。来自边地的曲调,如《凉州》《六州歌头》《八声甘州》等。凉州、甘州都是唐代边地的州名,这些地区,的曲调传入内地,后来也被采为词牌的名称。 6.诗人自度或自制。唐宋两代,不少词人通晓音律乐理,能自己创制词调。例如宋代词人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既是词人,又是音乐家,他们的词集中就有不少自制新调。词人自制的词调(词牌),叫做“自度曲”或“自制曲”,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往往在词牌下面加注“自度曲”字样,或加小序。如姜夔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卷四中的《扬州慢》《长亭怨慢》《淡黄柳》《石湖仙》等十七调,都自注为“自制曲”,而且都分别注明宫调.旁边填有“工尺谱”——是惟一完整的宋代乐谱。
附: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如〔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如梦令〕、〔蝶恋花〕、〔忆秦娥〕等。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一画】 一七令 一寸金 一井金 一片子 一叶舟 一叶落 一丛花 一丝风 一枝花 一枝春 一络索 一捻红 一斛珠 一痕沙 一剪梅 一萼红 一落索 一箩金 一丛花令 一江春水 一斛夜明珠 【二画】 二色莲 二郎神 二色宫桃 二郎神慢 十二时 二郎 十八香 十月桃 十月梅 十六贤 十报恩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慢 十六字令 丁香结 卜算子 卜算子令 卜算子慢 入塞 人月圆 人南渡 人月圆令 人在楼上 八归 八六子 八拍蛮 八宝妆 八宝装 八音谐 八节长欢 八声甘州 八犯玉交枝 七娘子 七骑子 七宝玲珑 九回肠 九张机 【三画】 三台 三台令 三台春 三字令 三段子 三姝媚 三株媚 三部乐 三奠子 三登乐 三光会合 三犯渡江云 三犯锦园春 干荷叶 于飞乐 中好 于飞乐令 下手迟 下水船 下兵词 大犯 大有 大椿 大酺 大圣乐 大江东 大江词 大江乘 大官乐 大圣乐令 大江东去 大江西上曲 兀令 万片欢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斯年 万年欢慢 与团圆 上升花 上丹霄 上平西 上平南 上西平 上行杯 上江虹 上阳春 上林春 上楼春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山花子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宴 山渐青 山庄劝酒 山亭宴慢 千叶莲 千年调 千金意 千春词 千秋引 千秋节 千秋岁 千秋万岁 千秋岁引 千秋岁令 川拨棹 个侬 广寒枝 广寒秋 广谪仙怨 女冠子 女冠子慢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庭花 小秦王 小桃红 小阑干 小梅花 小镇西 小木兰花 小重山令 小楼连苑 小镇西犯 小抛球乐令 飞龙宴 飞雪满堆山 飞雪满群山 马家春慢 子夜歌 【四画】 丰乐楼 丰年瑞 王孙信 开元乐 天香 天下乐 天门谣 天仙子 天宁乐 天香引 天香慢 天下乐令 天道无亲 元会曲 无闷 无一事 无俗念 无梦令 无漏子 无愁可解 无月不登楼 云仙引 云雾敛 云淡秋空 云鬓松令 木笪 木兰花 木兰香 木兰花令 木兰花慢 木兰花减字 厅前柳 不见 不怕醉 仄韵过秦楼 太平令 太平乐 太平年 太平欢 太平时 太常引 太清引 太平年慢 太清歌词 五拍 五更令 五灵妙仙 五更出舍郎 五彩结同心 五福降中天 五福降中天慢 长春 长生乐 长寿仙 长寿乐 长命女 长相思 长思仙 长桥月 长相思令 长相思慢 长亭怨慢 长寿仙促拍 瓦盆歌 少年心 少年游 少年游令 少年游慢 中兴乐 内家娇 升平乐 化生儿 爪茉莉 月下笛 月中仙 月中行 月中桂 月边娇 月当厅 月当窗 月先圆 月华清 月城春 月宫春 月上瓜洲 月上海棠 月华清慢 月照梨花 月上海棠慢 月底修箫谱 丹凤吟 风入松 风马儿 风马令 风中柳 风光子 风光好 风流子 风敲竹 风蝶令 风瀑竹 风入松慢 风中柳令 比梅 心月照云溪 乌夜啼 乌啼月 凤台 凤归云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时春 凤孤飞 凤将雏 凤栖梧 凤衔杯 凤凰阁 凤楼吟 凤楼春 凤箫吟 凤凰枝令 凤鸾双舞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六丑 六州 六幺令 六花飞 六国朝 六桥行 六州歌头 六幺花十八 忆人人 忆王孙 忆长安 忆少年 忆东坡 忆旧游 忆仙姿 忆汉月 忆多娇 忆江南 忆闷令 忆吹箫 忆君王 忆故人 忆柳曲 忆帝京 忆秦娥 忆桃源 忆真妃 忆馀杭 忆黄梅 忆萝月 忆章台 忆瑶姬 忆少年令 忆旧游慢 忆吹箫慢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修行 斗婵娟 斗鹌鹑 张驾行 巴渝辞 丑奴儿 丑奴儿令 丑奴儿近 丑奴儿慢 劝金船 双双燕 双头莲 双红豆 双声子 双带子 双荷叶 双雁儿 双瑞莲 双锦瑟 双韵子 双翠羽 双蕖怨 双燕儿 双燕子 双鸂鶒 双头莲令 水云游 水龙吟 水仙子 水调歌 水晶帘 水龙吟令 水龙吟慢 水调歌头 心香 【五画】 玉人歌 玉山枕 玉井莲 玉团儿 玉交枝 玉交梭 玉关遥 玉花洞 玉连环 玉抱肚 玉京山 玉京秋 玉京谣 玉珑璁 玉壶冰 玉莲花 裰蛐?玉梅令 玉堂春 玉笼璁 玉液泉 玉阑干 玉楼人 玉楼春 玉楼宴 玉漏迟 玉碾萼 玉蝴蝶 玉蹀躞 玉簟秋 玉簟凉 玉水明沙 玉叶重黄 玉梅香慢 玉楼春令 玉蜡梅枝 玉蝴蝶慢 玉女迎春慢 玉女摇仙佩 玉女摇仙辈 玉炉三涧雪 玉树后庭花 玉珥坠金环 击梧桐 甘州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曲 甘州遍 甘草子 甘露歌 甘露滴乔松 古记 古阳关 古香慢 古倾杯 古调笑 古调歌 古梅曲 古乌夜啼 古祝英台 古调笑令 古四北洞仙歌 石州引 石州词 石州慢 石州影 石湖仙 龙门令 龙山会 龙州词 龙吟曲 平阳兴 平等会 平调发引 平韵满江红 扑蝴蝶 扑蝴蝶近 东仙 东风寒 东阳叹 东吴乐 东邻妙 东坡引 东风齐着力 东风吹酒面 东风第一枝 占春芳 归风便 归去曲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平遥 归田乐 归田欢 归自谣 归来曲 归国遥 归朝歌 归田引 归朝欢令 归去来兮引 且坐令 冉冉云 四代好 四仙韵 四犯令 四字令 四块玉 四园竹 四和香 四换头 四槛花 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生查子 付金钗 白苎 白雪 白苎歌 白雪词 白苹香 氐州第一 尔汝歌 乐世词 乐游曲 乐府乌衣怨 市桥柳 兰陵王 半死桐 头盏曲 汉宫春 汉宫春慢 冯夷曲 永同欢 永遇乐 出塞 圣无忧 圣葫芦 台城游 台城路。
词牌名的来源标签:词牌 名字 词 来源 文化 词是合乐的诗体。
刘熙载[艺概]说:“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其实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也。”
词作者初依曲谱填词,曲名就是词牌名。也偶有部分先作词后谱曲的。
唐宋词牌的来源大概有这么几方面: 1、来自民间曲子。 2、来自边地或者域外。
3、创自教坊、大晟府等国家乐府机构。 4、创自乐工歌妓。
5、词人自度曲。 6、摘自大曲、法曲。
此外还有少数来自琴曲、佛教道教音乐曲调等。其中1和2为词牌的主要来源。
至于词牌名的由来,据近人詹安泰[词学论稿],大约有下列各种: 1、以词中所咏的事物为词牌名。如[醉公子]咏公子醉、[采莲子]咏采莲等。
2、以词中的情意为词牌名的。如[长相思]写久别之情,[更漏子]写夜长难眠等。
唐五代词多咏词牌名的本意,1、2类多是这种情况。 3、以词中之字句为词牌名。
或用起句,如[章台柳]等;或者用末句,如吕岩的[梧桐影]等;或者摘句中的字,如毛文锡的[纱窗恨]等。 4、以句举词,因而名牌。
此类的词牌是把旧有的词牌改成新的名字。如后人把苏东坡的[念奴娇]改名为[大江东去],把晁补之的[摸鱼儿]改名为[买陂塘]等。
5、以全篇的字数为词牌名。如[十六字令]、[百字令]。
6、以篇中各句的字数为词牌名的。如[三字令]。
7、以句法名词牌的。如[字字双]以句句都有双字“斑复斑”、“山复山”等。
8、取古人诗语为词牌的。此列非常多。
如[蝶恋花]取梁元帝“翻蛱蝶恋花情”、[满庭芳]取柳宗元的“满庭芳芳草积”等。 9、以非所咏的事物为词牌的。
此类是随所触发的事物来命名的,词的内容不必和词牌名相应。如唐明皇从潞州回到京师,夜半举兵杀了韦后,民间就制作了[夜半乐]、[还京乐]二曲;宋教坊家人买盐,在纸角中得到一个曲谱,翻成了曲调,于是命名为[双调盐角儿令]。
10、以地名作词牌名。如[氐州第一]、[石州慢]、[扬州慢]、[荆州亭]等。
11、以人名为词牌名。如[念奴娇]、[河满子]等。
词牌名的来源,大略是这样。清人毛先舒的[填词名解]、汪汲的[词名集解]说的比较多。
但是其中穿凿附会的比较多,因此不必过信他们的说法。
词牌名的来历
<P>;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词牌浅释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
永遇乐: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又名《消息》。
词牌释义:〔题考〕毛氏【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 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万氏【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作法〕本调一百零四字。首、次为四字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协韵,与[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协。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词牌子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 △
(仄)(平)仄(仄)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 △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 △
说明: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二十二句,首起两句,第四、五、七、八句均为四字对,前后阕各
四仄韵,上去通押。
帮你找到全部的45个了 1: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 词牌名。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 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
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
“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
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