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笙庸 ”。
古乐器名。镛,大钟。
《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孔颖达 疏:“吹笙系钟,更迭而作。”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故名乐为笙也。
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
亦谓之颂,颂亦是颂其成也。”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赤帝微音》:“博硕斯荐,笙镛备举。”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一出:“今日这旌善除凶,两阶干羽,六律笙镛。”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镛;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参考/link?url=_。
短歌行四个典故
1、《短歌行》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赏析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的“求才”之心。
2、《短歌行》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
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表达了曹操求才若渴之情。
3、《短歌行》里的“海不厌深”赏析
这句也作“水不厌深”,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4、《短歌行》里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赏析
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洗头时要多次挽起头发,吃一顿饭时多次停下,生怕失去天下有识之士。)
笙的起源可远溯到我国奴隶制时代中 期,在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
“和”,据考证就是小笙的前身。前6世纪的 《诗经》中也提到“鼓瑟吹笙,吹笙鼓簧”。
这些都说明笙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在我国早期的历史记载中有两种笙,即 笙和竽。
其区别在于笙体小而簧少,等体大 而簧多,此外,它们的宫音管的位置也不相 同。一些史料中提到“竽,三+六”或“竽,…… 管三十六簧也。”
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 中各出土了一只竽,前者为明器,二十二管 (无簧);后者为二十六管,并无折叠管,用 于产生低音,簧是用竹片削制而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笙在上层社会及民间均 很流行。
《韩非子•内储说》载:“齐宣王使 人吹竽,必三百人。”可见,笙在当时的诸 乐器中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
隋、唐时,笙 在隋九部乐及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宋时,宋宫廷 教坛乐部及民间艺所中的某些器乐合奏都用 到笙。
我国古代的笙是以匏(葫芦)作笙头(至 今少数民族的葫芦笙仍是如此),唐代以后 改为木制,现在则为铜制。
笙镛:shēng yōng
亦作“ 笙庸 ”。古乐器名。镛,大钟。《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孔颖达 疏:“吹笙系钟,更迭而作。”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故名乐为笙也。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谓之颂,颂亦是颂其成也。”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赤帝微音》:“博硕斯荐,笙镛备举。”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一出:“今日这旌善除凶,两阶干羽,六律笙镛。”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镛;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用于吹奏。
笙,读音:shēng
出处:
1. 笙长四尺。——《风俗通》
2.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3.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4. 笙长四尺。——《风俗通》
5.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6.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组词:笙箫、笙歌、笙竽、笙镛、瓶笙、笙诗、笙篪、笙钟
成语:笙磬同音、笙歌鼎沸、夜夜笙歌、凤管鸾笙
笙 shēng 【名】 (形声。
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
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
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小雅·鹿鸣》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
古乐器名) 笙歌 shēnggē 〖playingandsinging〗 和笙之歌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笙管乐 shēngguǎnyuè 〖folkpipe-windmusic〗用民间管乐器演奏的音乐,以笙、笛子、唢呐等奏出主旋律,用鼓、钹、二胡、云锣等伴奏 笙磬同音 shēngqìng-tóngyīn 〖〗指音声和谐。语出《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后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 笙磬同音,惟房与杜。——《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 笙 :乐器名称 别称雅号:“芦笙”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 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 使用材质: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 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 脚以装簧 片; 乐器特色:古老的中国民间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 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
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 国民间色彩。 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
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 。
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
瑶语称娄系 。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
历史悠久,形制多 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 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关于芦笙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在重峦叠翠的苗岭山下,在清澈碧绿的清水 江畔,在山明水秀的苗家山寨,很早以前住着一对老夫妻,阿爹叫篙确,阿婆叫娓袅,他们40岁才生下一个姑娘,取名榜雀。
姑娘心灵手巧,长得比孔雀还美,比黄莺还会歌唱,苗 家后生都很喜欢她,而榜雀暗地却爱上了青年猎手茂沙。勇敢的茂沙武艺高强,曾杀猛虎为 父报仇,射鹰精为民除害。
有一次,杀死白野鸡怪救了一位姑娘。姑娘得救了,茂沙也走远 了,这姑娘原来就是榜雀,父母见到爱女无比高兴,热泪盈眶。
榜雀因找不到茂沙而茶饭不 香、容颜憔悴。多才多艺的老阿爹,采金竹、削簧片,做出一支精巧的芦笙,用它吹出优美 的音调,篙确老爹又教寨子里的青年做芦笙、吹芦笙。
赛芦笙那天,远近苗寨的青年都赶来 参加,终于引来了头插白野鸡翎的茂沙,榜雀一眼就认出了他,篙确老爹请他到家里做客, 榜雀精神焕发,与茂沙畅叙衷情,两人结为美满夫妻。 在锦绣的侗乡,传说芦笙始于三国时代。
孔明出兵进犯侗家寨,以战鼓为号。当时侗族首领 孟获,则令人凿竹吹音,作为纠集人马、进攻或退却的信号,后来逐渐地演变为芦笙。
在一些地区的侗歌中,还记述着制作芦笙的详细过程,说是开始曾用木头削制簧片,吹不出 声音来,继而改用竹子或牛角制作,虽发了音,但吹起来太费力,后来孟获的儿子从战甲上 取下一些铜片,仿岩洞滴水声,将其锤得很薄,装在芦竹管上,才发出动听的声音来,从而 相继制成了各种大小不同的芦笙。 在我国乐器史上,芦笙出现的年代较葫芦笙为晚,公元12世纪初南宋时期,芦笙的前身“卢 沙”才见于文献记载,当然在记入史籍前还有着相当长的岁月。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有:“卢沙,?人乐,状类箫,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七)乐 器 条中记述更详:“瑶人之乐有卢沙、铳鼓、葫芦笙、竹笛。
……卢沙之制,状如古箫(指排 箫),编竹为之,纵一横八,以一吹八,伊嘎其声。”上述记载表明,卢沙的外形虽与排箫 相似,但演奏方法却与芦笙是一致的。
在广西一带的瑶族等少数民族中,同时存在着卢沙和 葫芦笙两种乐器。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也有:“辰、源、清州蛮……农隙时,至一二百 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
芦笙一词作为乐器之名,始见于明代文献。明 代钱古训《百夷传》中写道:“村甸间击大鼓,吹芦笙,舞干为宴。”
在明代倪辂所著《南 诏野史》中,记载着进入滇中的苗族“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 终日不倦。”明代田汝成的《炎缴纪闻》也有:“峒人,暇则吹芦笙。”
明代邝露《赤雅》 中也有:“侗……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即芦笙),长歌闭目,顿首踏足,为混沌舞。” 清代田雯蒙斋《黔书》载:“其笙截竹为管者六,通其节而栉比之,……又截竹径尺,衡绾 于六管之御而吹之。”
芦笙是从葫芦笙演变而来。
杜月笙(1888 8.21-1951 8.16) 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后因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故出自“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
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母父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
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日夕与流氓、歹徒为伍,又嗜赌成性,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
陈世昌是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绰号“套签子福生”,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笙按序排在“悟”字辈。由于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获得机会进入黄金荣公馆。
他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当时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由佣差上升为鸦片提运,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