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帝王别称,即所谓真命天子。
《后汉书。王常传》:“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1、周纲遽致于陵迟,汉网实因于疏阔。
由是群雄角逐,九域瓜分。风波徒沸于重溟,海岳竟归于真主。
《元史》。2、宋之亡征,已非一日。
历数有归,真主御世,而宋之遗臣,区区奉二。王为海上之谋,可谓不知天命也已。
然人臣忠于所事而至于斯,其亦可悲也夫!《宋史》本纪第四十七。3、昂少与熊若谷、邓洵美同学。
朱遵度好读书,人号之为“朱万卷”,目昂为“小万卷”。昂尝间行经庐陵,道遇异人,谓之曰:“中原不久当有真主平一天下,子仕至四品,安用南为?”遂北游江、淮。
时周世宗南征,韩令坤统兵至扬州,昂谒见,陈治乱方略,令坤奇之,署权知扬州扬子县。适兵革之际,逃亡过半,昂便宜绥辑,复逋亡者七千余家,令坤即表授本县令。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文苑一。4、重华真主,晨夕奉庭闱,禋祀庆成时。
乾元坤载同归美,宝册两光辉。斑衣何似赭黄衣,此事古今稀。
都人欢乐嵩呼震,圣寿总天齐。
《宋史》志第九十四 乐十六(鼓吹下)。5、石文应瑞,真主御寰瀛,慈俭抚群生。
巍巍威德超千古,大业保盈成。神皋福地开恭馆,灵贶日昭明。
铸金九牧天仪睟,绀殿矗千楹。《宋史》志第九十三 乐十五(鼓吹上)6、三奏《安建业之曲》。
名《庆皇都》:虎踞龙蟠佳丽地,真主开基,千载风云会。十万雄兵屯铁骑,台臣守将皆奔溃。
一洗烦苛施德惠,里巷讴歌,田野腾和气。王业弘开千万世,黎民咸仰雍熙治。
《明史》志第三十九。7、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
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绩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
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九年致仕。《明史》列传第十八。
8、窃惟汉高帝入关,任萧何而收秦籍;唐太宗即祚,命魏征以作《隋书》。盖历数归真主之朝,而简编载前代之事,国可灭史不可灭,善吾师恶亦吾师。
矧夫典故之源流,章程之沿革,不披往牒,曷蓄前闻。 《金史》9、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
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
诚能投天会机,奋礻艺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刘斐。
10、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郡举秀才,不应。
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
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麕惊。
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从击辅公祏,典檄符。
进署行台考功郎中。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11、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
隋乱,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曰:“隋氏失御,豪俊共救其乱,宜抚纳遗氓而保全之,观时变,待真主。足下无尺寸之地、兼旬之粮,劫众而兴,但恣残剽,所过失望,窃为足下羞之。”
君廓谢曰:“计安出?”答曰:“井陉之险可先取。”君廓从其言,遂屯井陉山。
高祖入关,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12、自黄帝至汉,五运适周,土复归唐,唐应继周、汉,不可承周、隋短祚。”
乃斥魏、晋以降非真主正统,皆五行沴气。遂作《唐家千岁历》。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13、吾前未量君意,故不出口,尚何疑?”汉璋喜,取酒割臂血而盟,推师铎为大丞相,作誓告神,乃移檄州县,以诛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为名。
神剑以高邮兵诸校倪详、褾并以天长子弟会,唐宏为先锋,骆玄真主骑,赵简主徒,王朗为殿,得胜兵三千。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 叛臣下。
《新唐书》。
元成宗晚年多病,皇后伯岳吾氏卜鲁罕居中用事。
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一向“斥言利之徒,一以节用爱民为务,有大政事,必引儒臣杂议”,深得汉地儒士心;他本人也颇以安邦治国相许。与皇后间渐生隔阂。
元成宗末年,自知不久于人世,力图安排自己的直系子孙为嗣,遂于大德九年(1305)六月立子德寿为皇太子。十月,成宗病重,德寿年幼,恐不足以威震诸王,在皇后卜鲁罕的筹划下,出其侄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弘吉剌氏守怀州;前此,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兄海山已于大德三年奉成宗之命总兵镇守漠北。
对太子可能构成威胁的亲王都已远离京城。十二月,小太子德寿死。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元成宗病重期间,皇后已先遣使召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孙,父为忽必烈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剌)。正月初五,阿难答至。
初八,成宗死。元朝再次出现帝位危机,也再次爆发帝位争夺战。
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之父、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在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出镇怀州(今河南沁阳),未至而疾作,返还大都,次年病死。海山为其长子。
在成宗无子的情况下,按中原封建王朝的传统,在帝位继承上,海山兄弟是最有竞争力的人选。但此时,兄弟俩皆不在大都,皇后即有出爱育黎母子居藩的行动,自然不想让他们取得最高统治权,于是与其同党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辛、前中书平章赛典赤伯颜、中正院使怯烈、道兴和诸王明里帖木儿、也只里等密谋,奉皇后称制,而以安西王阿难答辅之。
同时阴谋遣人断北道,阻止海山南下。阿忽台奉皇后的教旨,令诸臣议成宗(拊寸)庙事,遭到太常太卿田忠良的反对,他说:“嗣皇帝(柑)先帝于庙,礼也;皇后教,非制也。”
博士张升则称“制,社祔庙必书嗣皇帝名,今将何书?”御史中丞何玮亦持不可。阿忽台以死相胁,他说:“制白天降也?公等不畏死,敢沮大事!玮曰:“死畏不义耳。
苟死于义,何畏!”皇后派的安排受到了部分汉臣的坚决抵制。右丞相哈剌哈孙支持诸汉臣的行动,他更利用其掌管中书大权的有利条件,参与了帝位争夺战。
在成宗病重期间,他“入侍医药,出总宿卫,且日理机务,诸藩王欲入侍疾,王(指哈剌哈孙,哈剌哈孙死后追封顺德王——引者注)拒之”。及成宗死,哈剌哈孙一面派人前往漠北迎请海山,至怀州迎请弘吉剌氏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一面封府库,“称疾卧阙下,内旨日数至,不听,文书皆不属”,使卜鲁罕无法与大臣议立新帝事。
争取时间等待海山兄弟的到来。时值怀宁王海山有使至京师议事,哈剌哈孙急命使者还报成宗死讯,并另遣使者迎请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和他们的母亲弘吉剌氏入京共图大事。
哈剌哈孙的使者至怀州,爱育黎拔力八达犹豫不决,未敢上路。王傅李孟献议说:“支子不嗣,世祖之典训也。
今宫车宴驾,大太子远在万里,宗庙社稷危疑之秋,殿下当奉大母,急还宫廷,以折奸谋、固人心。不然,国家安危未可保也。”
并指出:“邪谋得成,以一纸书召还,则殿下母子且不自保,岂暇论宗族乎!”爱育黎拔力八达遣李孟至京师侦视情况。李孟至哈剌哈孙处,恰值皇后所遣至府问宰相疾者在邸,李孟长揖而坐,进前为丞相诊脉,皇后所遣的问疾者以为他是前来诊病的医生,没有发现破绽。
李孟却得到安西王即位时间已定的情报。于是,他立即还报,称“事急矣,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不可不早图也。”
左右之人皆不敢决,惟曲出、伯铁木儿劝其行。有人说:“皇后深居九重,八玺在手,四卫之士,一呼而应者累万,安西王府中从者如林,殿下侍卫寡弱,不过数十人,兵仗不备,奋赤手而往,事未可济。
不如静守,以俟阿合(蒙古语,意为“兄',——引者注)之至,然后图之,未晚也。”李孟反对,他说:“群邪违弃祖训,党附中宫,欲立庶子,天命人心,必皆弗与。
殿下入造内庭,以大义责之,则凡知君臣之义者,无不舍彼为殿下用,何求而弗获!克清官禁,以迎大兄至,不亦可乎!且安西既正位号,纵大太子至,彼安肯两手进玺,退就藩国;必将斗于国中,生民涂炭,宗社危矣。且危身以及其亲非孝也,遗祸难于大兄,非悌也;得时弗为,非智也;临机不断,非勇也。
仗义而动,事必万全。”李。
孟的一番说教,坚定了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是他又按蒙古人的习惯,请人占卜吉凶。古代风景画鉴赏有儒服持囊的卜者游于市,遂召之令为卜吉凶。
李孟出迎,语之曰:“大事待汝而决,但言其吉。”于是卜者入内,献其卜筮的结果称:“是谓乾之睽。
乾,刚也;睽,外也;以刚处外,乃定内也。君子乾乾,行事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舆曳牛掣,其人形且劓,内兑废也。
厥宗筮肤,往必济也。大君外至,明相丽也。
乾而不乾,事乃睽也;刚运善断,无惑疑也。”李孟乘此进说:“筮不违人,是谓大同,时不可以失。”
于是,爱育黎拔力八达振袖而起,其意遂决。众人将其扶上马,李孟等人徒步相从。
二月十六日,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至大都,自延春门入。入宫哭临,退居旧邸。
哈剌哈孙遂与爱育黎商量,先发制人,他说:“怀宁王远,不能卒至,恐变生不测,当先事而发。”三月初一,哈剌哈孙始视事,皇后定于三月三日御殿听政,哈剌哈孙。
1)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先代于隋末流徙西域。
他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附近),后随父内迁移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之清莲乡。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25岁出蜀,漫游十余年,希冀通过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天宝元年(742)应诏赴长安,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此后先后漫游了梁宋,齐鲁,吴越,幽燕。
天宝末,安史叛乱,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王室争权,李璘被杀,李白株连入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乾元二年(759)三月行至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
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向往建功立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为屈原之后,古代诗坛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交厚,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对他极为倾服。
中唐以来,李、杜优劣之论,聚讼纷纭。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严羽《沧浪诗话》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二人诗风不同,而各臻绝诣。
有《李太白集》。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期间。
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如此说可信,则本诗当作于742—744年前后。
天宝中,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选此诗,赞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 (2)基本解读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其歌词内容多写入属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的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
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有人认为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的坎坷人生,抒发失意情怀。也有说是表达了李白对社会政治前途的忧虑和关切。
明代的胡震亨和顾炎武认为“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全诗可分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自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进描写蜀道之难。
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
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嵋之颠只有“鸟道”可行。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
“五丁开山”,始有人迹可至的“蜀道。”既称“天梯”、“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
如此得见地理的险峻,开路之艰难,这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
先从古神话说起。“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天,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无法通过。
与险峻的高山相映、更显出道路的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漩的河流。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发愁。
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 “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感受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怀方面来写。
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可抚触,不由得叫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问君西游何时还”二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虚拟问答的方式,借问友人何日归来,引出旅人面对“畏途”的羁旅愁思。 “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七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难于上青天。
以自然环境气氛烘托人的主观感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李白在本诗中加以运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
“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