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中记载了“越女论剑”的故事:她是勾践时期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无名少女,从小喜欢击剑,全凭自己感悟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剑术,范蠡闻其大名,邀请她来京城担任军中武师。
在进京途中遇到一位老剑客袁公,要求与越女一较高下,两人折竹枝比试,少女守三招后一招击中,袁公不敌飞身上树遁走。后少女向勾践论剑道,提出形神相应、动静互制、长于变化、出奇制胜的剑术理论,然后当场表演,果然以一挡百,由此受到勾践赏识获封号为“越女”,并将她的剑法传授给越国军官。
金庸就是以这段典故写成了小说《越女剑》。《越女剑》作于1970年,大概只有2万字。
写得笔法纯熟,举轻若重。情节不复杂:小说写越女阿青剑术精妙,被范蠡引荐到宫中教授士兵剑法,终于帮助越王勾践雪耻复仇。
在这个过程中安排了一条爱情的线索:阿青在教授士兵剑法的时候,暗暗爱上了范蠡。而范蠡早与西施有白头之约。
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本身就很动人,本来是一对恋人,为了国家大事,西施牺牲自己,跑去献给吴王夫差。小说结尾,阿青本来是很嫉妒西施,准备伤害她。
可是一见到西施的美貌后,自己也惊呆了,不忍伤害她,飘然离去。这是金庸最短的作品,只有2万字,但是艺术含量却非常高,里边有武侠,有传奇,有神话,有政治、有历史,有爱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也非常精妙,特别是结尾写得非常棒,顺便把“西子捧心”这个典故都给点活了。
越女论剑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於兵弩。
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於南林,国人称善。
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
」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於是袁公即拔箖箊竹,竹枝上枯槁,未折堕地,女即捷末。
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
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於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
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
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
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彷,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
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大悦,即加女号,号曰「越女。
」乃命五校之队长、高才习之,以教军士。当此之时皆称越女之剑。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
越王勾践采纳大臣提出的“美人计”,选出越国美女献给吴王夫差,麻痹夫差的斗志。野史杂稗中如是说,越国大夫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
一日,在清清浣纱江畔,与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则一见钟情的故事。
然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范蠡以“爱国”的名义,背叛、出卖了爱情。
他把绝代佳人西施选进宫里,与其他美丽的越女一起,进行歌舞礼仪等“培训”。大约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
幸运而不幸的夫差,对能歌善舞、风华绝代的西施深爱不疑。从此,歌舞宴平;从此,对西施甚至越国深信不疑。
而越王勾践,在暗暗地做着复仇的各种准备。“卧薪尝胆”、“养精蓄志”、“励精图治”、“发奋图强”——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富兵强了;吴国,却在君王“从此不早朝”的松懈等现状中,逐步走向衰弱。
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被围困在圣胥山的夫差走投无路,挥剑自刎。 无毒不丈夫。
夫差在打败勾践后,给了勾践一条生路。所以,他最终败给夫差,是必然的。
何况,勾践等人太能忍了,自己忍辱负重,甚乃忍心送出自己国家的女子。以这些女子的屈辱与悲凉,换取越国东山再起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这种手段不能不说是高明,然而,不免过于自私、卑鄙。在这些方面,夫差哪里是勾践的对手。
传说中,越国胜利后,范蠡归隐江湖,与西施浪迹天涯,做了神仙眷侣。善良的人们多么期盼如此美好的结局,无锡蠡园就是一个明证。
但是,范蠡配么,他配拥有如此结局么? 如果他爱西施,那么—— 若西施流泪,先湿的应是他的脸; 若西施悲伤,最苦的应是他的心。 如果他爱西施,必然是期望深情相依,厮守终生,直至地老天荒。
谁能想象,把自己心爱的人拱手让出,送给他人,送给自己的敌人? 倒是夫差,爱了西施一生,疼了西施一生,宠了西施一生。虽然,这“一生”,只有大概的十七年。
或许,他到死都还在念着这个是令他国破家亡原因之一的女子的名字。 无法想象,一个柔弱的女子,西施,在这十七年里,怎样的柔肠百转,怎样的万剑穿心,怎样的肝肠寸断。
爱人与仇人之间,祖国与敌国之间,她何从判断,何从选择? 也许,西施无从选择,残酷的世界也不许她选择。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认为,西施背负着“祸国”、令吴国灭亡的恶名。
只有极少数人,能公正地站出来说话: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 在越国,西施能够得到“功臣”的荣誉吗?不可能!关于西施归宿的最有依据的说法,是被勾践夫人沉水淹死。
拥有“沉鱼”之美的西施,终究被沉入水中。 也好,还她一生流不尽的泪吧。
还她一颗冰清玉洁的女儿心吧。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百度百科:
/link?url=-GcCkibR8uSrDg-
不是希腊神话
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世,该书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
修昔底德曾任海军指挥官,有作战的经验,再加上睿智与组织能力,便完成了这部史著。
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这一概念来自修昔底德的名言“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一卷第一章,
是男生,以下来自百度: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先秦的《越人歌》全文为: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意思就是,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荡舟河中漫游。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舟。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嫌弃我,责骂我。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传说,春秋时期楚王的弟弟鄂君子皙,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男性)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鄂君,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这便有了《越人歌》之词。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走过去拥抱船夫,给他盖上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这应该就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男同性恋表达爱意的歌曲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