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老画师,画山象山,画水象水,画起花会有蝴蝶来采蜜,画起树会有猴子来攀果,如果和你画个像,嘿,包管你见了会弄不清那个像是你还是你是那个像了。
老画师的画既然是这么逼真传神,那当然是驰名四海的国手啦。那时候,皇帝开了个画院,专门罗致天下有名的画家替他画画。
皇帝曾经几次派人打起轿子去接老画师到画院画画,老画师都拒绝了。皇帝没法,只好由皇帝娘娘出面,拿了一千两白银去请老画师画个“丹凤朝阳”,老画师又拒绝了。
皇帝生气了,但没有法子,只好忍痛拿了一千两黄金再去请老画师画个“龙凤呈祥”,不想还是被老画师拒绝了。这一拒绝不要紧,可把皇帝激恼了,他决定派人去抓老画师,想用刀子逼着老画师画画。
哪知道早有人报知老画师,待差人到老画师屋里时,屋里只剩下一幅“远走高飞”图了。 原来老画师是穷人家出身,吃尽了富户的亏,受尽了官家的苦,所以恨死了他们,发誓不和他们画画。
他自从出走以后,就跑遍了黄河上下,走尽了大江南北,到处和老百姓作画。 后来,他来到了漓江边,看见漓江两岸的山水,不禁连连称赞,因为象这样美如图画的山水他还是第一次见呢。
有一天,他走到阳朔冷水村旁,看见对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面江的那一面,好象切开的梨子一样,又平又直,对着这种奇异的景象,老画师心里想,如果在这里画上一幅大画,不是可以让那些千千万万没法看到皇家珍藏的名画的老百姓看个痛快吗?而且画在山上,皇帝也没法把它抢了去,人民可以在这里千年万代地看下去了。 但是,画什么好呢?画花鸟吗?太俗;画仕女吗?那是老画师最不喜欢画的东西;画山水吗?这里的山水比画还要美了,在这里画山水岂不是多余?老画师想来想去,总想不出一个合适的题目,于是他就信步往山前走去。
抬头一看,只见那顶头上是一片广阔的蓝天,贴着天那座高山显得格外雄伟;低头一看,又见江水倾泻奔流,发出响亮的冲击声,这水声和那流经竹林呼啸作响的风声合奏着,成了一支无比雄壮的歌曲,面对这些情景,老画师若有所感,猛抬头,见面前有几个农民在田里用劲地在做活,他就问农民,这是什么山,农民说:“这座山还没有名字,它旁边那座山叫做马仔山。” “马仔山!”老画师给农民这么一点,忽然开了窍,他想,在这大山上画一幅万马奔腾图不是可以和这里的情景相应,而且还能激发人们奋勇向前吗? 冷水村的农民晓得老画师要在他们村前的大山上作画,欢喜得很,就在山前扎了架子,并且将山壁打磨得和绢一样光滑,于是老画师就动手在山上画起马来。
日头升了又落,月亮圆了又缺,漓江的春水涨了三回了,老画师的头发由斑白变成雪白的了,画笔不知道用烂了几多枝,颜料不知道用光了几多箩,终于这幅大画画成功了。 嘿!这幅大画才是好看呢!画面上那些马一匹一个姿势,一匹一个样子,匹匹都同真的一样,而且比真的更精神。
看,这匹马正昂首奔驰,那匹马如插翅飞腾;这匹马象在原野前奋鬣,那匹马象在霜雪上蹴蹄。看,这匹马到漓江边来饮水了;看,那匹马在草地上练地打滚呢!画面上虽然只是九匹马,看那雄伟壮阔的气势,就象有千匹万匹。
看着这些神奇的高头骏马,真叫人胸襟开阔。农民见了,银锄挥舞得更有劲了;纤夫见了,缆索牵拉得更有力了;行人见了,更加振作精神,勇往直前了。
于是九马画山的名气一下就轰动了全国,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向漓江来,到画山来欣赏这幅旷古未有的奇画,漓江边的羊肠小路都挨踏成平阳大道了。 消息一下传到皇帝的耳里,登时把皇帝的胡须都气得翘了起来。
他深恨那老画师不为他献艺,却要和老百姓卖力。于是他骑上了乌骓马,风驰电掣地赶到漓江,想来霸占那幅九马名画,并且惩治老画师。
乌骓马一跑到九马画山前面,皇帝就将看画的老百姓驱散,让自己一个人看画。当他一看见这幅万马奔腾图时,立刻就惊呆了。
不要说他养的几百个画师没有一个画得出这样的画,就是他内府收藏的名画也没有一张及得上这一幅的。这哪里是画,分明就是他御马厩里养的龙马,而他那些龙马却没有这些马这么精神。
看,这一匹不是赤兔吗;那一匹不是乘黄吗;嗬,这一匹就是玉花骢;啊,那一匹就是照夜白!皇帝看到这里,真是又爱又急,恨不得一口将这些马都吞了。他立刻挥了一鞭,将乌骓驱向前去,想把这群神马赶回京师去。
不料马一向前,他就挨撞在石壁上,碰得他头破血流,定睛一看,却哪里是马,原来还是一幅画! 这时.皇帝气得七孔生烟,猛回头,瞥见老画师站在对脸山上望着画山拈须含笑呢。这下,皇帝更恼火了,就赶起乌骓马冲到老画师面前,提起鞭子劈头劈脸向老画师刷了下来。
头一鞭刷下去,皇帝的虎口给震裂了;第二鞭刷下去,皇帝的全身给震麻了;第三鞭刷下去,鞭子给刷断了,皇帝给震得滚下乌骓马来,而老画师仍岿然不动地站在那里。仔细一看,原来老画师早已经变成石人了。
皇帝没法,只好垂头丧气地爬一L乌骓马,又来到九马画山前面。他对着画越看越爱,就将随身佩带的宝剑抽了出来,对着画幅。
出自清朝纪晓岚全传
纪晓岚是清朝大学士,官居高位,为人通达,诗才横溢,是乾隆时期公认的文坛的领袖。他一生诙谐幽默,步入老年仍是一肚花花肠子,常被同僚私下称为“老不正经的”。一支烟杆从不离身,人称纪大烟袋。清静之余常翻一翻《纪晓岚全传》,其中一些精彩之处令人忍俊不止。
乾隆28年,纪晓岚被任命为福建提督学政。
刚到任时,南方才子们心有不服,就在他寓所门口贴了一张纸: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纪大烟袋一看,心里一笑,想挑战啦。提笔就写出下联:俺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气势磅礴、寓意精深,让南方才子另眼相看。
南方才子常侍才而傲,以纪大烟袋诙谐的性格,早就戏谑他们一下。
一次宴会上,福建的风流名士相聚一堂,个个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谈笑间,那些才子笑问纪晓岚学识如此渊博,除了天赋异常以外,还有不有其秘诀。纪大烟袋一本正经地说,秘诀嘛也有,写给你们看:
睡草屋闭户言志
卧樵榻弄笛书符
咋一看,俨然一个超然物外的读书人形象。在座的人多,一时传看不了。恰好传到一位常大人手里。纪晓岚就让他读给大家听。这个常大人用南方话一读,读成了
{ 谁草我屁股眼子 我叫他弄得舒服 }
简直面目全非, 弄得这帮南蛮子们真是哭笑不得。
时间很快过了三年,纪晓岚提督学政任满,即将离闽回京,消息传开,一帮文人学士们感到松了口气,因为有纪晓岚在此,他们是较量不过他的,如不避锋芒,将会防不胜防地受到他的耍笑,早已没有人敢说北方没有人才了。
纪晓岚启程这天,有人送来一个礼盒,纪晓岚打开一看,里也只有一个禀帖,上面写着一行字: 虎走山还在;
纪晓岚呵呵一笑,心想自己这三年还真有点虎威,有不少人受了冤枉气,盼我早点离开,我何不吓他一吓!随即提起笔来,就在原帖上写上一行字,令送礼人带回,他写的这行字是: 山在虎还来。
在场的人看了,无不叹服,称赞纪大人毕竟是才高无量,无人敢比。
摘自《纪晓岚全传》六
三山五岳,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山,另以游旅胜地闻名的雁荡山、庐山、黄山也有被合称为三山之说。
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
五岳是封建时代帝王加封的。 “史记集解”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帝王们为了“报天之功”,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
东岳泰山
泰山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重于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岳华山
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千米,“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北峰云台、中峰玉女五峰环峙,高擎天空,“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北岳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千米处,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全长60多千米,主体部分在河南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嵩山少林寺名闻天下。
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奇。
江西庐山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浙江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释读】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唐代诗人李颀有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山行--- 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唐??司空图: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王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韩愈: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唐??张锡: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关于山的传说: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至今,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韩信问路斩樵夫的典故出自民间传说。
淮阴侯韩信,是帮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开国大功臣,他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之一。
韩信投奔项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做了个不起眼的执戟郎,整天拿着杆戟站岗放哨。
韩信不甘心如此窝囊的生活,乘机逃走去投奔汉王刘邦。可是走到秦岭,由于刘邦进入的时候已经烧毁了栈道,实在找不到路了,就询问一个上山砍柴的樵夫。
樵夫热心的指点韩信一条隐秘的羊肠小路,详细告诉他如何如何走,韩信一一记在心上,完事又害怕樵夫暴露自己的去向,害怕项羽的人追来将自己抓回去,竟然直接将樵夫杀死。
刘邦定鼎天下以后,功劳卓著的韩信却被吕后杀死在未央宫,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时年只有35岁。
扩展资料:
根据韩信问路斩樵夫的典故,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问路斩樵”。用来讽刺韩信知恩不报,犯下杀手。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
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问路斩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2.9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