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绔非彼裤,两者的原始义是有区别的。上古,华夏族上着衣,下着裳(就是裙子),并没有裤子,也就是说里面真空-_-P……
后来据传是赵武灵王为了军事目的,对华夏族服饰进行了改革,根据胡人的裤褶,制作了绔这种东西,史称“胡服骑射”。那时的绔,《说文》里面做过解释,说“绔,胫衣也”,意思就是绔是小腿的衣服,所以没有裤裆,只有裤脚管,拿一根带子,把两条裤脚管系在一起,绑在腰上……可以想象,丑得见不得人,不过绔是内衣,外面还穿了深衣,也就是袍子,本来就不想让人看见。骑马的时候,为了保护男性的重要部位,又加上一个档,样式类似于日本相扑那模样。
可能是有人觉得这样太麻烦了,于是给绔合裆,进而发展到裤(那时候叫裈,字不同)。绔,就是开裆裤,裤,就是连裆裤。
至于纨绔这个词,同样有来历。《礼记》曰:“衣不帛襦绔。”儒家认为不能用丝帛来制作襦和绔,因为这两样都是内衣,用这么好的材料,过于奢侈了。但是后来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违背先贤的教诲,仍然用顺滑的丝帛来做了绔,这些败家子就被称作纨绔子弟,意思是“穿着丝制开裆裤的有钱人家的孩子”。
纨绔子弟这个典故的溯源:《汉书·叙传上》中记载,东汉人班况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曾祖,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班伯熟读《诗经》,颇有见地。
经过大将军王凤的举荐,班伯受到皇帝的召见。皇帝恰好崇尚经学,见班伯谈吐不凡,相貌堂堂,就拜为中常侍,并令他到金华殿讲授诗书。
班伯在这里如鱼得水,满腹才学有了施展之地,但这种好景未过几年就因金华殿授业传统不再继续而中断了。没了讲学之地,班伯便与皇宫王室子弟们为伍,整天处于“绮襦纨绔之间”。
“绮襦”与“纨绔”都指古时贵族子弟穿的细绢裤,后来就渐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该典故释义为: 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现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纨绔 [wánkù] 纨<书:很细的丝织品。
绔同“裤”,又可写为“袴”,用于“纨绔”。 。
出自《汉书·叙传》:“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 例句一: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例句二:晓岚少年纨绔,无恶不作,尝考四等,为乃父所逐出。中年狡猾,为和绅文字走狗。
所著《阅微草堂》诸种,大抵忏悔平生,惧有报应。------清 爱新觉罗舒坤《批本<随园诗话》 例句三:胡国兄原也知道这陆慕游只是一个纨绔子弟,既没有手腕,又无资望,请他帮忙,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茅盾《蚀·动摇》 公子欢喜的作品,纨绔。 一篇难得的好文。
讲叙一个谁比谁薄幸的故事。 公子大人对文的拿捏极为到位,直看得人柔肠百转。
有以此改编的广播剧《纨绔》,CV有轻薄の假相,多多。其中古风歌曲《纨绔》,《梦回醉暖》,《焚心劫》也相当不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5.8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