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民间传说 苟滩的传说 过去,长山乡的下郢山荒人稀。
一年清明节,有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这里。他除了随身行李外,还带了一条狗。
秀才到下郢时已过中午,他找到一户人家,给了几钱银子,请主人炒两样小菜,备四两老酒,饱餐了一顿。饭后他谢过主人,重新上路。
秀才酒量本来有限,走到野外经风一吹,便醉得不省人事了。 这天也该出祸。
就在秀才醉倒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块坟地,坟地上烧纸钱剩下的灰烬火星没灭。那时正值春旱,山头上枯草又多,火星引着了枯草,火苗乘着春风,很快蔓延起来,眼看就要烧到秀才身边。
人说狗有灵性,一点不假。蹲在秀才身边的狗见火就要烧到它的主人,急得“汪汪”乱叫。
它先用嘴去扯秀才的衣服,见秀才不醒,又跑到坟地里狂叫,见坟地里没有其他人,便回到秀才身边,望着主人哗哗落泪。忽然,它急窜起来往山坂子下面的一口小池塘跑去,见池塘里还有些水,便跳进水里打一个滚,然后回到秀才身边,把身上的水抖落到秀才周围的草地上,接着又返回池塘……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把秀才的衣服打湿。
不知过了多久,秀才醒来了,他坐起来一看,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自己身上的衣服全湿了?为什么周围许多草都被烧掉了,而自己身边的草没有被烧?他站起身来,看见自己的狗正躺在不远处。走近一看,狗已经死了,全身湿漉漉的。
秀才这时全明白了…… 秀才上京赶考,中了状元。为怀念狗的救命之恩,便在当年自己醉倒、也是埋狗的地方立了一块碑。
于是,当地人们便把那里叫做“狗滩”。第二年春天,在埋狗的地方长出了很多枸杞,于是人们又称“狗滩”为“苟滩”。
“狮子灯”的传说 关于来安县独山乡的“狮子灯”,自古至今流传着一个美妙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县城的东南方向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很高的山,名叫独山。
山上住着一对相亲相爱的狮子。它俩相依为命,形影不离地守在独山上,保护着山上的森林、果木以及周围的庄稼和老百姓饲养的牲口。
因此,虎豹狼虫不敢骚扰。当地的老百姓把这对狮子尊为护山神狮。
一天,雄狮告别雌狮到一处仙山去赴会,临行前告诫雌狮不可离开独山一步,如果遭遇到什么灾难,就向南方大吼三声,便会亮起六团火光,自能得救。雄狮去后,雌狮始终没离开独山一步,日夜为独山周围的老百姓守护森林,保护牲畜,使人们安居乐业。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雄狮始终未归。雌狮在独山上终日哀鸣不已。
周围百姓非常同情,不断地有人登山给它送吃的,可是,雌狮始终不吃不喝,老百姓无法,只有烧香祷告,为雌狮祈求平安。 一次,虎豹狼虫前来骚扰,雌狮奋力搏斗,咬死了老狼,赶走了豹子,只是那些老虎凶猛异常,雌狮虽拼命搏斗,但因势孤力单,眼看有性命危险。
雌狮突然想起了雄狮的嘱咐,于是向南方大吼三声,突然,在山前出现了六团火光,上下翻飞,老虎见了,吓得立刻逃走。又过了一些日子,雄狮仍然未归,可怜的雌狮失去了伴侣,终于忧郁悲伤而死。
当地老百姓念及狮子有灵,守山有功,便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模仿着狮子的样儿,扎了六只狮子灯,围绕着独山舞弄,纪念这一对狮子。民间做会时,“狮子灯”也去赶会期,但奇怪的是,每次赴会回来,总是见到有一头狮子在独山摇头摆尾地迎接。
而且,当地老百姓已经注意到,出灯时分明是六只狮子灯,而回来时却是七只狮子灯。对此,谁也不愿说破,但背后却议论。
有的说是雄狮回来了,有的说是雌狮显灵跟着灯队去赴会的,还有人说独山是狮子宝地。所以,每年正月十五逢独山庙会,当地群众便玩起“狮子灯”,而且每次都是六只狮子灯,从古到今,一直没改变过。
营盘井与葫芦庄 兴隆乡王集东北角半里远处有个村庄叫营盘井,村名来源于村头路旁的营盘井。这口井大旱之年也未干过,庄里人至今还吃这口井里的水。
为什么这口井叫营盘井呢? 宋朝太宗年间,杨六郎领兵挂帅,平定叛乱。当时有个叫孟良的占据着万山(万山下现有个孟郢)。
万山山势陡峭,四周有又高又密的钢桔刺圩子,真是蛇头不入。杨元帅多次攻占不下,于是带领兵将后退15里,到王集这块地方安营扎寨,边操练兵马,边设法智取。
要攻破山寨,必须先毁钢桔刺圩子。要毁掉刺圩子只有用火攻。
用什么办法火攻呢?六郎想来想去想到一条妙计。他发动士兵在葫芦庄(今高山村境内)这地方大种葫芦,葫芦收获后,取出种籽,用泥包起来,捏到箭头上。
攻万山寨时,先从山下向山上刺圩子射带葫芦籽的箭。到第二年,葫芦籽萌发、生长,葫芦藤便爬满了刺圩子,最后刺圩子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
到了冬季,葫芦藤全部干枯,点火就燃。杨六郎抓住刮大风的晴好天气,发动兵将、弓箭手,在箭头上裹上棉花、蘸上油,点着火后向爬满枯葫芦藤子的刺圩子上发射。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熊熊大火烧得万山寨鬼哭狼嚎,结果将一个蛇都拱不进去的刺圩子烧为灰烬。杨元帅就这样一举攻下万山寨,收复了山大王孟良。
当年杨六郎在营地挖的水井,就是现在的营盘井;点种葫芦的地方现在叫葫芦庄。至今万山周围村庄还有用桔刺作圩子、做菜园笆的习惯。
来安“花红” 来安县的“花红”是出了名的。
来安县名始于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永阳县为来安县(治今县城新安镇北1. 5公里处的双塘乡瓦岗村白塔山山岗上)。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复置来安县,改治大雍(用)镇,后称来安城。建国后,改名新安镇,至今不变。
县名查道光《来安县志》说是以来安水为名。这个命名的水,据《太平寰宇记》说:“来安水,在县东三里,源出马岭山,东流至来安村为名。”
这条来安水源出城北45公里 的马岭山,南流经城东1. 5公里,合清流河流入滁河。它的命名缘于来安村。
因此,来安县名本源应是以村命名。
来安的行政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在水口镇东城埂置建阳县,属九江郡。
汉初,属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复九江郡。
东晋,在县城东侨置顿丘郡,后废郡为顿丘县。梁,在半塔镇置高塘郡。
北周,废高塘郡置高塘县。隋开皇初,高塘县并入顿丘县,改称新昌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清流县。唐景龙三年(709年),在今新安镇十里村置永阳县。
南唐中兴元年(958年),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来安县入清流县。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复置来安县,县治在大雍(用)镇(今新安镇)。明洪武初,来安县并入滁州。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来安县。属六部凤阳府滁州。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属京师直隶滁州。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直隶滁州。
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行省安庐滁和道滁州。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直隶滁州。
民国 元年(1912年)4月,来安县直属安徽省。
来安的行政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在水口镇东城埂置建阳县,属九江郡。
汉初,属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复九江郡。
东晋,在县城东侨置顿丘郡,后废郡为顿丘县。梁,在半塔镇置高塘郡。
北周,废高塘郡置高塘县。隋开皇初,高塘县并入顿丘县,改称新昌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清流县。唐景龙三年(709年),在今新安镇十里村置永阳县。
南唐中兴元年(958年),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来安县入清流县。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复置来安县,县治在大雍(用)镇(今新安镇)。明洪武初,来安县并入滁州。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来安县。属六部凤阳府滁州。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属京师直隶滁州。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直隶滁州。
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行省安庐滁和道滁州。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直隶滁州。
民国 元年(1912年)4月,来安县直属安徽省。
来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岛”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异的白鹭岛、孔雀寺、林桥生态园、景华生态园、龙源风电场、皖东烈士陵园等景点,对外开放。尊胜禅院至今保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写的碑刻。 位于安徽省来安县新安镇北15公里处的舜山乡石固村,海拔166.7米,与对面的尖山构成县境北端门户。山呈圆台形,顶部面积约8万平方米,山山腰有跑马道环绕。山势陡险,易守难攻。南宋绍兴时,居民曾在山上构筑墙垒,以御金兵。清咸丰年间,安庆棚民葛必泉、葛高培和刘万元率领的数千名义军曾踞守该山。山上的建筑后来全部毁于战火。
来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岛”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异的白鹭岛、孔雀寺、林桥生态园、景华生态园、龙源风电场、皖东烈士陵园等景点,对外开放。
尊胜禅院至今保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写的碑刻。 位于安徽省来安县新安镇北15公里处的舜山乡石固村,海拔166.7米,与对面的尖山构成县境北端门户。
山呈圆台形,顶部面积约8万平方米,山山腰有跑马道环绕。山势陡险,易守难攻。
南宋绍兴时,居民曾在山上构筑墙垒,以御金兵。清咸丰年间,安庆棚民葛必泉、葛高培和刘万元率领的数千名义军曾踞守该山。
山上的建筑后来全部毁于战火。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