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向秀去洛阳应试,观看两童子对弈,再回旧地。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据《述异记》载,正是斜阳冉冉,这里指离家日久刚回故乡的人,恍如隔世,传来了邻人凄清的笛声。
烂柯人。这里诗人以王质自比,他发觉手中斧柄已经烂了,故他以凄怆的心情,途经被司马昭阴谋杀害的亡友嵇康,同辈的人都死了,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怀旧空吟闻笛赋,来抒发对王叔文等亡友的怀念,才知已过了百年。回到家里:烂掉了斧头柄的人,晋代的王质上山砍柴,观棋至终局,说自己在外二十多年、吕安的旧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他的朋友
胡马窥江典故
扬州,亦称广陵,位于长江北岸,大运河畔,是古代长江下游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重镇。它地处南北要冲,农桑纺织业发达,商贾云集,唐代曾有“扬一益二”之说,可见其经济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唐代诗人有诗句描写扬州当年的繁华,令人叹为观止:张祜《纵游扬州》中的“十里长街市井连”,王建《夜看扬州市》的“夜市千灯照碧云”,杜牧《赠别》的“春风十里扬州路”。
但是,扬州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国家分裂的时期尤其如此。六朝之际,扬州即屡遭兵燹,几度兴废,南朝诗人鲍照曾写过《芜城赋》,内中有这样的句子,“泽葵依井,荒葛羒涂。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一派肃杀凄凉的景象。
然而,对南宋人而言,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和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军两次南下,使扬州壁断垣残,草木森森,变成了一座芜城,让他们饱尝“黍离之悲”,在民族心理上印下了重重的阴影,挥之不去。
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改元建炎,重建宋王朝,是为南宋。他设御营使司以“总齐行在军中之政”,统一指挥各路军马,精简机构,裁撤冗员,惩治叛徒,一度让人看到了光复的希望。但后来,他罢免了任职仅七十五天的宰相李纲,启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放弃了黄河一带的防线,步步南撤,狂奔至江淮一带,抗战形势急转直下。
建炎元年冬,金军大举南下,占领了华北和山东大部,妄图毕其功于一役,活捉宋高宗,摧毁南宋小朝廷。赵构则放弃了还都汴京的念头,于建炎元年十月南迁至扬州,而这两年里敌人的追击一刻也没有放松。建炎三年正月,粘罕率兵攻占徐州,同时又派五千轻骑突袭扬州,企图借此活捉宋高宗。不久,金兵逼近扬州。二月三日,宋高宗仓皇出逃,身边仅带几位侍卫。群龙无首,城中大乱,被宋高宗抛弃的军民纷纷出逃至长江边,慌乱拥挤中,死者有数万之多。金兵进城,烧杀抢掠,百姓血流成河,横尸遍野,北撤前,金兵又纵火焚城,百姓劫后余生者仅几千人,扬州又一次毁于蛮夷之手——这是姜夔所说的“胡马窥江”,这一次发生在姜夔出生之前。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主完颜亮亲自率兵南侵,后人戏称他是读了柳永的《望海潮》后,垂涎于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画境而决意发兵,但长江下游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才是他真正觊觎的,当然还包括一统天下的桂冠。这一次,敌寇的进击依然顺利。虽有名将刘锜指挥,宋军还是节节败退,军民们被迫撤出扬州,扬州又一次毁于战火,此次毁掉的是20多年恢复发展休养生息的果实——这是姜夔所说的“胡马窥江”,这一次发生于姜夔出生以后。
这两次“胡马窥江”,是民族的灾难,是耻辱的历史回忆。
"瘦西湖”的由来:
扬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这一来,湖上的风景便显得格外优美秀丽了。
当时,盐商中首富有三家,他们附庸风雅,经常到湖上游玩、宴客。这年春二月,三个盐商来到湖上凫庄小宴,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欣赏湖面景色。大盐商年龄最长,阅历多,一向以长兄自居,他喝了几杯酒,就说:“我们这个保障湖,风景多好啊,一点也不比杭州的西湖差,可是却叫保障湖未免有点不相配。”二盐商惯于见风使舵,见大盐商发这通议论,立刻凑趣说:“高见,高见。我们扬州文人虽多,但却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件事,实在叫人遗憾。”三盐商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接着说:“起个名字,还要文人?我看未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我们三人思量思量,不信就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三个人酒不喝了,都在低头沉思,过了好一会儿,大盐商先开口,他说:“我们的保障湖在扬州城之西,不如也叫它‘西湖’,二位以为如何?”二盐商马上附和说:“妙,妙,把保障湖改为西湖,那太好了,太好了。”三盐商看了二盐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你们二位都到过杭州,杭州的西湖多大啊!我们这个湖怎配称西湖呢?依小弟之见,叫‘小西湖’还差不多。”大盐商摇摇头,心里有话:这个“小”字就比人家矮了大半截,不妥,不妥,但他又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就说:“‘小西湖’还要斟酌斟酌。我看‘西湖’是可以用的,只要在它前面加一个合适的字来。”
就为这一个字,三个人又在苦苦思索了,过了好一会,二盐商开口了,他说:“我们这个西湖,虽不及杭州的西湖大,但也有它的特点,就是湖身迂回曲折,有二十多里长,我看不如叫它‘长西湖’。大、三盐商都摇头,不同意。他们于是又想出一大堆名字来,什么“金西湖”、“银西湖”、“绿西湖”、“蓝西湖”、“美西湖”等等,可没有一个中意的。这一来,他们才感觉到替湖起一个名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恰巧,邻座有位书生,一直颇有兴趣地听他们争论,只是笑而不语,大盐商见了,就说:“那看着我们笑的是个读书人,我们何不请他来起一个名字。”
这位书生并没有过来,他站起来劈口说到:“三位的议论我都听到了,我看扬州的这个湖是可以与杭州的西湖相媲美,但清瘦过之,依我之见,称‘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个字一出口,三个盐商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再邀请这个书生入座饮酒,可是,那个书生却飘然而去。从此,“瘦西湖”的名声就传开了。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常形容 一些人痴心妄想。
这句俗语出自《元代》 陶宗仪的《说郛》。宋朝的扬州是全国最富庶繁华的地 方,扬州城处处有酒家瓦肆,夜夜有管弦 歌声,因此人人都想去那里做官、发财、享乐。
一日,四个儒生聚在一起聊天。一个 人道:“我只想到扬州当刺史,别的什么 都不需要了。”
另一个说:“其实不然,只 要有钱,住哪儿不一样?我只想腰缠十万 贯。”第三个说:“唉!做大官,发大财又 如何?人生如白驹过隙,太短暂了,死了 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希望能成为神仙,长 生不老。”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好, 我都想要,我的志愿是‘腰缠十万贯,骑 鹤下扬州’。”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扬州慢·淮左名都》这首词中用了杜牧的三个典故:
"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
"春风十里"是以虚拟之笔.巧用小杜诗句.尽写往日扬州的无限风光.和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冷落相对比.
"二十四桥"句则化用杜牧对美好的古扬州的深厚怀念之情."水"."桥"."月"三个方面说明今昔的不同.能更好地表现"黍离之悲"..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