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故事有“为官有声”,“首唱大顺”,“历职抚湖”,“刚正遭嫉”等。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为官有声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颜氏家族本籍琅玡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
[5] 开元九年(721年),七月,颜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外祖父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读于京师长安的福山寺。
十月,到尚书省吏部应试。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颜真卿中进士甲科。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经吏部诠选,任校书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颜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阳丁忧三年。
首唱大顺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
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玄宗初起初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叹息说:“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对左右的官员说:“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 刚正遭嫉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被杀,经宰相杨绾、常衮举荐,颜真卿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驾崩,颜真卿任礼仪使。他上奏说前几朝皇帝追加谥号的礼节繁复,请按初定的礼节为准。
颜真卿的意见遭袁傪排斥,往往无法上报朝廷。时值战乱之后,典章法令废弛,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议多被权臣阻扰,难以实施。
颜真卿因刚正而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但仍兼任礼仪使。到奸相卢杞掌权后,更加厌恶颜真卿的刚正,改授他为太子太师,罢免其礼仪使一职。
卢杞还多次派人探听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说:“你先父卢中丞(指卢奕)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表面惊惶地下拜,但内心却恨之入骨。
原发布者:9015015
(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1] ,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2]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图册颜真卿三岁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非常孝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颜真卿像颜真卿三岁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非常孝颜真卿像颜真卿三岁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非常孝颜真卿像颜真卿三岁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非常孝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顺。[5] 颜真卿的故事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呢?颜真卿很懂事,见母亲为没钱买纸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开了。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傻孩子,纸笔哪有不花钱的呢?”“您瞧,这不是吗?”颜真卿手里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欢快地说,“这只碗是砚,
唐玄宗天宝年间,颜真卿担任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他的堂兄颜杲卿担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
当时,安禄山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招兵买马,飞扬跋扈。颜真卿预料他必然要造反,便以预防霖雨为由,开挖城壕,增修城墙。
又暗地挑选青壮年进行训练,储备军械粮草。安禄山派人来视察,看到的却是颜真卿天天与宾客好友泛舟江河,垂钓湖滨,饮酒作乐,评书论琴。
便以为这是书生所为,不以为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反叛。
一日,颜杲卿和长史袁履谦在路上骤然和安禄山相遇。安禄山赐给了颜杲卿一件紫袍,赐给了袁履谦一件红袍,命令他俩协助他的干儿子李钦凑率领五千人马屯守土门。
安禄山走后,颜杲卿望着他的背影说道:“这样的衣服,我们能穿吗?”袁履谦听了,点头称是。于是,他们暗地和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密谋定策,打算寻机讨贼。
颜杲卿称病在家,而让他的大儿子为联络员,往返计议。他们又联络太原尹王承业为内应,还说动了平卢节度副使贾循,率兵北取幽州。
这个计划因泄密而宣告破产,贾循被安禄山所杀。颜杲卿表面上闭门不出,不参与政事,将州里的大小事情都委托给袁履谦去处理。
暗地里却在加紧组织反抗安禄山的力量;他密召隐士权涣、郭仲邕来到府中,和他们商讨应敌之策。这时,颜真卿已经在平原郡招兵买马,举起了反对安禄山的大旗。
周围州郡的官吏纷纷响应。安禄山继攻陷了洛阳之后,又派遣段子光带着李憕、卢奕、蒋清的项上人头到河北各州郡进行威胁、招降活动。
到了平原郡,颜真卿为了不引起人心慌乱,他对大家说道:“我认识李憕他们,这几个脑袋都是假的。”当下传令将段子光斩首示众。
就在安禄山率兵西攻长安之际,颜真卿派遣他的外甥卢逖到常山去见颜杲卿,要他起兵截断叛贼的归路。颜杲卿得报,大为高兴。
以为只要形成了犄角之势,就可以挫败叛贼西进的计划。他假借安禄山的名义召李钦凑回城议事,李钦凑果然毫无疑心返城之际,天色已晩。
颜杲卿又以夜晚不能擅开城门为由,让他住在城外的驿站里。另派袁履谦率领参军冯虔、郡中豪杰翟万德等人前往犒劳,将李钦凑灌醉,乘机杀了他。
就在这时,安禄山派遣部将高邈和何干年分别到范阳和赵地招兵买马。颜杲卿密遣冯虔、翟万德及藁城尉崔安石设下埋伏,以待其来。
高邈到了满城,三个人前往驿站迎接。崔安石告诉高邈已经备好了酒筵,将他骗下马来,冯虔喝令武士将他绑了。
不一会,何干年从赵地赶来,也同样成了阶下囚。二人被押送京师,斩首示众。
唐明皇封颜杲卿为卫尉卿兼御史中丞,袁履谦为常山太守。颜杲卿为了破坏安禄山的西进意图,传檄河北各地要大张声势,声言王师二十万大军已经进驻土门。
又派遣郭仲邕为先锋,率领一百多骑兵,向南飞驰而去。他们在马尾巴上都拴上了树枝,扬起了漫天黄尘。
远远望去,真好像大军在行进之中。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天,数百里内都传遍了。
叛将张献诚正在围攻饶阳,闻风而逃。河南、河北各地都群起响应,杀了安禄山的旧部,设防自守。
至此,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兵威大振。安禄山正在进攻陕州,闻报大惊。
派遣大将史思明渡过黄河,进攻常山。在短短的数十天内,敌军云集常山城下。
颜杲卿外无救兵,孤军奋战。经过六日六夜的苦斗,井水干了,弓箭用尽了,粮草也没有了。
常山城被叛军攻陷,颜杲卿和袁履谦同时被捉。史思明威胁颜杲卿投降,颜杲卿昂首不应。
史思明令人将颜杲卿的小儿子颜季明带来,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对颜杲卿说道:“如果投降了我,你的儿子就有活的希望。你看着办吧!”颜季明当时还是七八岁的小孩子,他大声说道:“爹爹,不能降贼,不能留下千古骂名。
大丈夫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残忍的叛军将颜季明杀害了,消息传到了平原郡,颜真卿为侄子的壮烈献身而感动得泪流满面。夜晚,满天星光,月色如银。
颜真卿拿起了笔,打算起草一份祭文,祭奠侄儿的在天之灵。他的心在颤抖,他的手腕也颤抖了。
他曾经不知为多少人书写过碑文,那深厚、豪迈、气势磅礴的书体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候,他为了书写碑文而要端坐大半天,身不动,手不颤,可是现在,他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此时此刻,他心如刀绞,笔端凝聚着无比的仇恨,也凝聚着深沉的怀念。颜真卿用行书起草了祭侄文稿,他悲愤激烈的感情跃然纸上,又融进了字里行间。
这篇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少有的行书墨迹,情注笔端,非常珍贵,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兴元元年(784年),李希烈攻陷汝州时,卢杞竟建议派颜真卿做使者到李希烈军中去传达朝廷旨意,德宗同意。
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也秘密上奏,坚决要求留下他。
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颜真卿到后,李希烈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自己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
颜真卿刚开始宣读圣旨,那些人就冲上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护着他,命众将退下,让真卿住进驿馆。
李希烈逼颜真卿写信给德宗来洗刷自己罪行,颜真卿不听,李希烈就借他的名义派颜真卿侄子颜岘与几个随从到朝廷继续请求,德宗没有答复。颜真卿每次给儿子写信,只告诫他们严谨地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从未有其他的话。
李希烈派李元平劝说他,颜真卿斥责元平说:“你受国家委任为官,不能报答国家,想我没有兵杀你,还来诱说我吗?”李希烈请来他的同党,设盛会,唤来颜真卿,并指使戏子们借唱戏攻击和侮辱朝廷。真卿愤怒地说:“您是皇帝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起身拂衣离去。
希烈非常惭愧。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藩镇的使者都在座,对李希烈说:“很早就听说太师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当皇帝,太师来了,选人当宰相谁能超过太师?”颜真卿斥责说:“你们听说颜常山没有?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时,首先起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骂叛贼。
我将近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我至死保持我的名节,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众人面尽失色。李希烈最终将颜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着。
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张伯仪兵败时,李希烈命令把张伯仪的仪仗和头颅送给颜真卿看,他悲痛地哭倒在地。恰逢李希烈同伙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袭杀掉李希烈,尊颜真卿为帅,事情泄露,周曾被杀死,李希烈就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
颜真卿估计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写了给德宗的遗书、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墙下说:“这是放我尸体的地方啊!”李希烈称帝时,派使者问登帝位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后来,朝廷的军队又强大起来,叛贼料想形势会变,派将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所,在庭院里堆起干柴说:“再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泚叛乱被杀,李希烈因而发怒,于兴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派宦官前往蔡州杀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
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
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颜真卿于是遭缢杀,享年七十六岁(一作七十七)。嗣曹王李皋听到颜真卿死节的消息,流下眼泪,三军为之都痛哭。
颜真卿,字清臣,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五代祖为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
颜真卿3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开元年间,颜真卿中进士,又擢制科踏上仕途。
四次任官后为监察御史,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又充任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后颜真卿由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改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在此期间,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颜真卿上折为宋浑申辩,得罪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天宝十二年,颜真卿被排挤出京,降为平原太守。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谋反初露苗头时,颜真卿暗中髙筑城墙,加以防范。十四年,颜真卿认为安禄山将反,便以防御霖雨为借口修筑城池,暗地调査丁壮人数,储备粮食。
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颜真卿便派人疾驰上奏朝廷。安禄山攻陷洛阳后,杀掉留守李憕、判官蒋清,派遣段子光将他们的首级拿到河北示众。
颜真卿怕动摇军心,便骗诸位将领说:“我认识李憕他们,这几个首级都不是他们。”于是腰斩段子光,密藏其首级。
其后,颜真卿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又攻破土门,杀了安禄山的将领李钦凑和高邈,很快17郡同一天归顺朝廷,共同推举颜真卿为统帅,募集军队20余万人,统辖燕赵地区。唐廷下诏加授颜真卿户部侍郎,仍旧任平原太守。
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将原来的3000人军队扩充到万人。十五年,又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清河人李萼与本郡人前来向颜真卿借兵,颜真卿借给他兵士1000人。颜真卿听从李萼建议派遣大将李择交、副将平原县令范东馥、副将和林、徐浩等进兵,联合清河军4000人及博平军1000人,进攻魏郡,大败叛军,斩首1万余级。
至德元年,唐肃宗即位后,授任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安禄山利用唐肃宗调走河北兵力之机,乘虚急攻河北,兵围平覃。
十月,颜真卿被迫放弃平原、博平、清河三郡。二年,颜真卿入朝,授为宪部(刑部)尚书,后升为御史大夫。
唐代宗即位后,颜真卿授任利州刺史,后授任尚书左丞。不久,改任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封为鲁郡公。
永泰二年二月,颜真卿因上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为峡州员外别驾。大历三年四月,颜真卿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
经过安史之乱,唐朝转向衰落,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却引发了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他自称天下都元帅,向朝廷进攻,朝野大为震惊。唐德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卢杞向来忌恨颜真卿的才略,想趁此机会,借李希烈之手杀掉颜真卿,于是建议派颜真卿去做劝导工作,唐德宗同意了。
颜真卿到达淮西之后,就被李希烈囚禁起来贞元元年,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年77岁。
每一个大家的背后都有我们无法像的努力与艰辛,这些大师背后的成就必是全力以赴努力的成果,颜真卿就是其中之一。
幼年颜真卿,不但能勤学、苦学,还能俭学。父亲的早逝,家境的败落,也迫使他不得不想方设法地以十分节俭的方式学习。
他自知一家人生计的艰难,能省一个钱,绝不多花半个钱。他心头深深地镌刻着母亲给他讲过的故事:父亲当年与伯父元孙一起寄养于他们的舅父殷仲容家,跟随殷仲容学书法,由于家境清贫,缺少纸笔,两人便以黄土和泥涂在墙上,以树枝、石块代笔,在墙上练字,时间长了,他们都练出了一手好字。
特别是伯父,不但书法出众,还深知诸家书法之妙。玄宗皇帝曾命他判定数十卷诸家书迹之真伪,他一一辨别得清清楚楚,备受赞赏。
他还曾作诗和玄宗,玄宗批答:“翰墨之妙,莫之与先。”20颜真卿也仿效父亲和伯父,墙上涂以黄土泥,以墙代纸,练习书法。
墙上写满了,重新涂上黄土泥再写,写满了再涂,涂了再写……日复一日,孜孜不倦,不厌烦,不气馁,不松弛,不懈怠。在气候宜人的春秋两季自不待言,即使赤日炎炎的盛夏三伏天、寒风砭人肌骨的隆冬三九天,也从不间断。
不过,书法归根结底是写字之法,是把字写得好、写得耐看、写得让人赏心悦目之法;而字是要写在纸上的,无纸何以有书法?在墙上、纸上写字,不但会有迥然不同的感觉,也会有大相径庭的效果。以墙为纸,可以练“壁书”,但“壁书”毕竟只是书法的一种,所谓书法,则常指“纸书”;“以墙为纸”虽也可以是为着节俭而采用的练习“纸书”的代替之法,但墙只是能代替,而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纸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墙为纸的刻苦练习之后,颜真卿也会在纸上练习书法。同样,为了节俭,他总是先用淡墨,再用较浓点儿的墨,再用更浓点儿的墨,后用更更浓点儿的墨写,正面写了翻过来在背面写,背面写了再翻过来用浓浓的墨写……这样,通过墨色由淡而浓的变化和纸面的多次翻转,一张纸总能写四遍、五遍,甚至六遍、八遍,直到满纸墨黑,不能再写为止。
颜真卿就是再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一生,他的故事时刻激励着那些在为自己梦想奋斗的人们。
颜真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唐代的官员,颜真卿的故事有刚正不阿、书法大家等等一系列事例,颜真卿的书法从古代传到今日,仍然是我国书法界的一绝,他做官期间也是非常的正直不阿。
一、书法造诣很高
颜真卿的书法是中国书法界的一绝,颜真卿一生在书学上的境界非常的高。他在五十岁之前长期对书法进行钻研,在书法方面有很高的修养,确立了自己的颜体,这是颜真卿初期形成自己的书法体系。后来颜真卿学习了张旭的长处,将张旭的笔法与自己的颜体相结合,又开启了磨砺书法的阶段,并且留存了很多的碑文,再之后安禄山反叛,颜真卿参与平叛就暂时搁置了书法。后来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的书法渐渐地成熟,神形兼备,非常的有气势,颜真卿的书法渐渐开始展露名气。在颜真卿六十五岁之后,他的书法彻底进入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圆润中透露着豪迈,给人一种雄迈、有力的感觉,所以颜真卿的颜派书法是中国书法界的瑰宝。
二、为官刚正忠心
颜真卿做官期间非常的刚正不阿,他曾经率领军队参与平定安史之乱,颜真卿利用自己的计谋骗过安禄山,并且对朝廷忠心耿耿。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颜真卿功劳很大,被召入朝担任了刑部尚书,之后还一连升迁。因为颜真卿敢于谏言皇帝,却得罪了朝廷其他的官员,颜真卿的进谏常常被大臣阻挠,颜真卿一再坚持,后来得罪了丞相杨炎,被贬官成了太子少师,已经没有了实权,最终被排挤出了京都。所以颜真卿为官期间,因为刚正不阿为朝廷效力招到了其他权臣的妒忌,最终丢了官职。
颜真卿为官期间忠心耿耿、一心为主、敢于谏言、刚正不阿,也不畏权臣。颜真卿的书法也是中国书法界的一大瑰宝,所以他本人也是值得后世称赞的。
颜真卿拜张旭为师后,书法大有长进,张旭对收了这么一个好学生十分的满意。
一天,张旭和颜真卿一起谈论书法,张旭问:“三国时候的钟繇,把写字的方法归结了十二个字,你知道是哪十二个字吗?”“是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还有损、巧、称。先生您看我说得对吗?”颜真卿回答说。
“对!不过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我说不大好,还请先生指教!”“好!这十二个字是书法的精髓。现在,我把我多年的体会传给你。
这‘平’字是说,横的笔画要写得平,但是,不能太平,要有气势,不呆板;‘直’是说,竖划要从不直中求直,下笔要放纵开来,不能歪斜变曲。‘均’指的是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自然,不能过远过近;‘密’是说,笔画相连处要不露痕迹;‘锋’是每一笔的收处都要写好笔锋,使它挺健有力;‘力’字很容易懂,是说字要写得有骨力;‘轻’是说笔画在转折的地方,要轻轻带过。
‘决’的意思是说,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果敢坚决,不能胆怯犹豫;‘补’是头几笔没有安排好,就要设法用下面的笔画来补救;‘损’字很重要,是说在一点一画的书写上,要让人感到还有余意没有表达出来,能引起人的想象。最后是‘巧’和‘称’,‘巧’是要把字的形体结构布置得富于变化;‘称’不但是说字的笔划结构要匀称,在一篇字的布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当。
这样字看起来才能匀称。写字的时候,只要注意按这十二个字的要求去写,字是一定能够写好的。”
“先生,您讲得太好了,我明白了写字的门径和精要。”颜真卿高兴地说。
原来,对这十二字的解释,张旭从来没有向别人讲过,今天他传给了颜真卿,从此,颜真卿的字写得更好了。后来,他融汇了前代书法家的特长,自己创制了一种新字体。
这种字体精神饱满,厚重朴实,刚健雄壮,很受大家的喜爱,人们叫它“颜体”。由于学写颜体字,可以使人少犯缺乏骨力的毛病,所以初学书法的人都爱习写颜体字。
扩展资料颜真卿,字清臣,祖籍费县。“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
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真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