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结草”的故事:秦晋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厮杀,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魏颗俘获杜回,大败秦师。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的故事是关于杨震的父亲杨宝的,可自查。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1.当初,赵盾常在首山打猎,曾看到桑树下有个饿极了的人。
这个人叫示眯明。赵盾给了他一些食物,他只吃了一半。
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完,示眯明回答:"我已经为人臣隶三年了,不知母亲是否还在人间,愿把剩下的一半留给母亲。"赵盾认为他很孝敬,又给他一些饭、肉。
不久,示眯明做了晋君的厨师。但赵盾不知道示眯明做晋君厨师一事。
九月,晋灵公宴请赵盾,埋伏好士兵准备杀死他,示眯明知道后,恐怕赵盾酒醉起不来身,于是上前劝说赵盾:"君王赏赐您酒,只喝三杯就可以了。"想让赵盾赶在前面离开免于遭难。
赵盾已经离去了,灵公埋伏的士兵还未集合好就先放出一条叫敖的恶狗。示眯明替赵盾徒手杀死了狗。
赵盾说:"抛弃人,使用狗,虽然凶猛有什么用呢!"可是,赵盾并不知道示眯明是在暗中保护他呢。一会儿,灵公指挥埋伏的士兵追赶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的士兵,士兵不能前进,赵盾终于逃脱。
赵盾问示眯明为什么救自己,示眯明说:"我就是桑树下那个饿汉。"赵盾询部他的姓名,他没有告诉。
示眯明因此隐遁而去。 2.秦穆公走失了一匹马,岐山脚下的农民捉得并分给三百个人一起吃了它。
(秦穆公的)官吏追捕到了(食马的人),想按照法律来处置他们。秦穆公说:“有德才的人说不因为畜生而杀人。
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于是便给酒他们饮。
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拿着锐利的武器以死相救,来报答给马肉吃的恩德。这次秦穆公擒获了晋侯班师回国。
3.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受到韩哀侯的宠信而受到了韩相侠累的嫉恨。严仲子惧为侠累所害,逃离韩国,开始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
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当可结识。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并赠黄金百镒(音益,古代重量单位,1镒为24两,一说20两)与聂母为礼。
聂政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所不能从,盖因老母在堂,不能以身许友。 时过多日,聂母辞世。
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独剩孤身始赴濮阳严仲子处,询问严仲子仇家的名字,并谢绝严仲子欲为其遣人相助的要求,孤身赴韩。
韩向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
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正自呆若木偶时,聂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醒悟过来,齐上围攻聂政。
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结草报恩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东周列国时期,楚庄公突起兵伐宋,晋景公为不失言于宋,决定派兵援宋,自率大军驻扎于稷山,林父大将军先期与副将魏颗在稷山首先大捷,已挺进赤狄之地。
可是正在庆捷之时,突然喊声振天,尘土都挡住了太阳,晋兵不知所措,经前面的哨兵报告才知是秦国派大将杜回发兵杀到。那杜回是有名的秦国猛将,巨齿獠牙,两眼冒光,一头卷发,高一丈有余,有力举千斤之力,手持一把开山大斧,这大斧约一百二十斤,杜回乃白翟人士。
曾经在青眉山一天内连续拳打五只老虎,全部剥了皮带回家。秦桓公听说后,拜其为右将军。
杜回以三百人之力,在嵯峨山杀贼寇一万多人,名声大振,秦王恒公又拜杜回为大将军。 魏颗命排开阵势,准备迎敌。
可杜回根本不用车马,手持大斧,率领三百身经百战的手下,大踏步直冲阵营,下砍马足,上劈身穿盔甲将军。分明是天兵天将,神煞一样。
晋兵哪见过这么神通又如此凶狠之军队,根本无法阻拦,瞬间败下阵来。吓的晋兵狂退,无心再战,魏颗只好击鼓回营,守住营盘,不敢出战。
杜回统领刀斧手在营外跳脚骂阵,一连三天魏颗都不敢应战。这时晋国有援兵来到,领兵来援的正是魏颗之弟魏锜,魏锜说:“主公为恐赤狄党羽,联合秦国攻晋,特派我来帮助你。”
魏颗向魏锜讲述了几天来的战况,说秦国杜回勇不可挡,我们根本不是其对手,正想向国内请兵。可魏锜不信,骄傲地说:“一个草寇有什么了不起的,他有多大能耐?明天看小弟出阵,保证打得他落花流水,我大胜而归。”
第二天杜回又来骂阵,魏锜忽然出营迎战,被哥哥魏颗制止,魏锜年青气盛,根本不听,领兵杀出营盘,却见秦兵四处逃散,魏锜不知有诈,分车逐追。哪知忽然一声哨响,三百个伏兵杀手聚合为一,都跟着杜回,大刀阔斧,下砍马足,上劈甲将,北边的伏兵随车打转,晋军大乱,被秦军杀伤无数,魏锜大败,幸亏哥哥领兵来救,才保住性命,回营去了。
当夜,魏颗在营中闷坐,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良策,坐至三更时,朦胧睡去,耳边有人在说“青草坡”三个字。醒来后不解其意,再睡,仍然又重复如前。
起来便向弟弟魏锜讲述昨天梦中所闻。魏锜告诉哥哥,从这往左十里有个大坡,叫青草坡,按梦所指我们可在“青草坡”合败秦兵,在此地,弟弟先带一队人马,在坡后埋伏,哥哥率军诱敌,也往青草坡佯装败退,然后两面夹击,定可取胜。
第二天魏颗传令,拔寨起兵,声言退回黎城,杜回不知有诈,果然领兵来追,魏颗与杜回战几个回合,佯装不敌,败退青草坡方向,临近青草坡,突然一声炮响,魏锜领伏兵杀将出来,魏颗转身与魏锜合作夹攻之势,将杜回团团围住,杀声振天,可杜回根本不畏惧,轮着一百二十斤开山在斧,横劈竖砍,杀的血肉横飞,哀鸿遍野,双方都有损伤,杜回只是一将英勇,不能取胜,面对二魏兄弟视死如归,力战不退,无奈杜回只好退至青草坡中间,这时杜回却一步一跌,如穿着油泡过的靴子,踏着薄薄层冰,立不住脚,踉踉跄跄,这时一个兵卒大声告诉魏颗,青草坡中间有一老者,身穿布袍,草鞋,像种庄稼一样,将青草一路挽结,正好攀住杜回的脚。这时魏颗,魏锜的战车又碾到,二戟并举,把杜回掀倒在地,活捉了杜回。
秦兵见主将被擒,四处逃散,惧怕被晋军活捉,最后三百人只活了四十几人,逃回秦国。魏颗审问杜回:“你不是天下无敌大英雄吗?怎么被擒了?”杜回说:“我的双脚被什么东西攀住,不能动弹,这是老天要我的命,我不可抗拒呀。”
魏颗暗暗称奇。魏锜说:“杜回有绝力,留在军中,恐他有变。”
魏颗说:“我也在考虑这个人。”兄弟议后随计将杜回斩首,便回稷山请功去了。
夜里,魏颗可要好好睡一下了,梦见白天所见的老人前来拜揖:“将军呀你把杜回擒获了吧?这是老夫结草以御之,所以颠簸擒获了他。”魏颗大惊说:“我们素不相识,你竞助我,我怎么谢奉酬您啊?”老人说:“我乃祖姬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善嫁吾女,老汉九泉之下,感子活女之命,特效微力,助将军成此军功。
将军勉之,后当世世荣贵,子孙贵为王侯,无忘吾言。” 原来呀,魏颗之父魏准,有一爱妻,名祖姬,魏准每每出征,必嘱魏颗说:“我要是战死沙场,你要为我小妾祖姬找一个良配,嫁出此女,不要让我失望,我就死亦瞑目了。”
可是魏准病笃之时,又嘱魏颗:“此女是我所爱,必须用此女给我陪葬,使我在九泉之下好有个伴啊。”说罢即气绝而逝。
魏颗营葬其父,并不用祖姬殉葬。魏锜问道:“你不记得父亲临终遗嘱了?”魏颗答道:“父亲平日吩咐,必嫁此女,临终乃昏乱之言,孝子从治命,不从乱命。”
葬事完毕,逐日择一有德有钱之人把祖姬嫁了出去,有此阴德,所以老人才有结草报恩。魏颗醒后说于魏锜听:“我当时曲体亲心,不杀此女,不意与女父亲衔恩地下如此。
“魏锜闻言叹息不已。有诗云: 结草何人亢杜回?梦中明说报恩来。
劝人广积阴功事,理顺心安福自该。 秦国兵败,回到雍州,知道杜回已死,君臣十分丧气。
晋景公嘉奖魏氏兄弟,并封令狐之地。复铸大钟,以纪其事,备载年月,后人因晋景公所铸,得名。
[报恩典故] 秃鹰报恩 作者: 2006-7-20 10:19:43 来源:佛教经典--动物故事 点击数: 365 很久很久以前,在兀鹰山上有一只小兀鹰,其父母精心抚育着它,使它过着舒适而又幸福的生活。
. 一年夏天,天气突变,暴风雨大作。兀鹰们在山上被狂风吹得东歪西倾的,它们抵御不住这凄风冷雨,浑身发抖。
小兀鹰躲在父母的翅膀下,同样打着哆嗦。于是它们纷纷飞离兀鹰山,来到波罗奈城,躲到城墙下、沟渠里,可是仍然淋着雨,一样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
这时,波罗奈城的一个商人恰好出城,看到城墙边上的这群可怜的兀鹰们,善心大发,派人将它们运回府中,安置到一块干地上,并在中间生起一堆炭火,让它们取暖。当他看到兀鹰们因几天没有吃东西,身体非常虚弱时,又立即派人到牧场取来新鲜的牛肉,喂给它们吃,细心照料这些兀鹰们。
这个商人一直伴随着它们,直到它们吃饱喝足,安安稳稳地进入梦乡,他才回房做自己的事情。 风雨停息了,雨过天晴,阳光又普照大地。
这些兀鹰的身体也复原了,它们又能自由地在天地之间飞翔了。它们向波罗奈商人道谢之后,便飞向了兀鹰山,重新开始了山林生活。
兀鹰首领将大家召集在一起说道:"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这次幸亏波罗奈商人救了我们大家,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要想个办法来报答他,来奉养他。你们看该怎么办呢?" 众鹰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今后,无论谁叼到衣服或者什么装饰品,就要把它们扔到婆罗奈商人的院子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我们所能来报答他的奉养之恩。
"从此,兀鹰们总是有意无意地飞到城里去,一旦看到人们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看到人们下河洗澡时摘下来的装饰品,就趁人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俯冲下来,叼肉似地叼走了那些衣服或装饰品,把它们扔到波罗奈商人家的院子里。 商人看到这些从天而降的东西,知道都是兀鹰送来的。
他想了想,决定不动用它们,便吩咐仆人们把这些东西另放到一边,以后再作打算。 而被抢走财物的人们十分生气,他们马上去报告国王: "尊敬的国王,不好了,全城都遭到了兀鹰的抢劫了!我们的衣服和装饰品都被这些可恶的兀鹰叼走了。
请您帮助我们,惩治这些兀鹰,也让我们恢复平安的生活吧。" 国王听了大怒,下令去捉拿兀鹰归案。
旁边有一位大臣献计说道: "尊敬的国王,要是想抓到全部的兀鹰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只要抓到一只,就可以知道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可以知道那些被抢走的财物被藏在哪里。" 国王听了说道:"言之有理,你们就这么办吧!" 于是,人们在城里到处都设上夹子和罗网,只等着那些兀鹰再来。
那只小兀鹰,这天跟随着父母来到城里。在家里,它母亲已经跟它说了去报答波罗奈商人的重要性,小兀鹰非常听话也非常懂道理,在城里他虽然看到了夹子和罗网,但为了报答恩人,它义无反顾地仍然冲了下去。
不幸,它被人们用网子套住了,被人们带去见国王。 正走在路上,被波罗奈商人看到了。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心想:"我不能让这些感恩的兀鹰受到惩罚,我也要到国王面前,为他们求情,说明事情的缘由。" 于是他便跟这些人一起,也来到国王面前,国王见到被捉住的小兀鹰,便厉声质问: "可恶的兀鹰,你们为什么要到城里抢劫衣服和装饰品,这些东西对你们又有什么用处呢?还不从实招来!" 小兀鹰毫不畏惧地站在国王面前说道: "是我们兀鹰叼走了衣服和装饰品,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供我们自己享用的。
我们是用它们来报恩的。" "报恩,报准的恩?"国王问。
那只小兀鹰答道:"我们把这些衣服和装饰品叼着送给了婆罗奈商人,他曾经在我们受苦受难的时侯,将我们从危险的边缘拯救出来,并且给我们吃喝,细心照料我们。我们兀鹰中间有这样个规则:有谁帮助过我们,救过我们,我们就一定要报答他,奉养他,来感谢他的善心。
对我们兀鹰来说,这些是应尽的义务!" ; 国王听了惊异地问道:"原来是这样啊!可是我听说过,兀鹰的眼睛十分敏锐,在几百米之外就能看到死尸,可是你为什么看不见捉你的罗网呢?" 说罢,他念了第一首偈颂: 兀鹰好目力,能视百米外, 罗网在眼前,为何看不见? 小兀鹰听了,微微一笑,也对国王念了一首偈: 生命有尽头,死亡不可免, 罗网在眼前,一样看不见。 国王看着小兀鹰,听着它的偈颂,心里不禁佩服起兀鹰来。
他想:"这个十分通灵性的兀鹰竟然如此讲义气,知报恩,是何等的可贵啊!" 他转身看到波罗奈商人也在人群前站着,便询问他道:"我的大商人,你听到兀鹰说的话了吧!他说的句句是真?" "尊敬的国王,的确如此。它们这些通人性的兀鹰给我叼来了许多衣服和装饰品,以感谢我给它们的一点点的帮助。
它们真是不一般啊!请求您,尊敬的国王,放了他吧!那些衣服和装饰品,我都没动,收藏到一起。现在我已经派人去取它们了,等东西送来,我就把它们分还给大家,现在只请您原谅兀鹰,放了它吧。
" 国王觉得这话有理,便同意了,吩咐侍从道:"放了兀鹰吧,还它自由。商人会把东西分还大家的。
" 小兀鹰拍拍翅膀,向国王和波罗奈商人道谢之后,飞回到父母身边。
其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
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况,一切只从利益出发。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因此不少人建议在中国也设立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
这句成语的意思是乌鸦小的时候是靠母亲用嘴喂食的,等到小乌鸦长大后,它母亲也老了,没力气捕食了这时小乌鸦反过来喂食自己的母亲;而小羊羔呢,为了感谢母亲哺育的恩情,吃奶时就跪下腿来,用这个举动来向母亲致谢。
这两个故事说明动物都知道感恩尽孝,报答母亲 。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也说“衔环结草” 还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都是知恩报恩的词语.。
“结草”的故事:秦晋交战。
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厮杀,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魏颗俘获杜回,大败秦师。
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
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清醒时的吩咐。”“衔环”的故事是关于杨震的父亲杨宝的,可自查。
结草: 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
比喻是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
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现在我们在用到“结草”这个词时一般是与“衔环”组合起来用的,作为成语使用。
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前人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原文如下: 1、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2、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 为蝼蚁所困。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