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姓是我国起源较早的一个姓,穆姓家族的先人可上追至商朝末年的微子,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儿子,他十分关心国事,但不为纣王所接受,微子无奈离开了纣王。
周武王起兵攻灭商朝之后,让微子官复原职。为延续殷商后裔,周王朝将微子封于宋(辖有今天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和安徽交界的一些地方),以商丘为都城(今商丘市睢阳区),从此微子的后裔开始在宋繁衍。
传至宋宣公,他没有将统治权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传给了弟弟“和”,就是宋穆公,宋穆公去世后,群臣根据他的遗愿拥立了与夷(宋宣公之子)即宋殇公。宋穆公因此受到国人称赞,死后谥号为“穆”,宋穆公的支庶系子孙以此为荣,有的就以“穆”为姓,这是穆姓的最早起源。
宋国是殷商贵族的后裔,因此穆姓起源于殷商王室之姓子姓。
穆氏来历 穆姓姓源有二:《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宋宣公的弟弟名和,和在位九年间施仁政,讲仁义,在临死前又把王位传给了侄儿夷,而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居住。
为了表彰他的贤德,封谥号为“穆”,其支庶子孙就以他的谥号为姓,称为穆氏。另据其他史书的记载,穆姓还有一支源于在北魏王朝中有一定地位的代北丘目陵氏改姓而来的。
穆氏名望 穆姓在历史上不乏名人才子,拥有不少杰出人才,例如:北魏时穆寿的祖父穆崇、父亲穆观、儿子穆平国、孙子穆能,五代皆被封为宜都王,显赫一时。唐代侍御史穆宇及其四个儿子都品德高尚,誉满官场,使穆氏成为唐肃宗时的四大家族之一。
此外,唐代画家穆修己,宋代散文家穆修,明代理学家穆子晖、大臣穆相等都是历史上的穆姓名人。
问贤伯乐秦穆公雄心勃勃,一心想超越其他国家,称霸天下,但苦于身旁没有贤才良臣来辅佐他。
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了善于相马的伯乐,对他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
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
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 秦穆公画像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
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
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秦穆公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派人到各处去广招人才,希望天下有用的人都投奔到他的门下来。
羊皮换贤 秦穆公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当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
百里奚是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
这次,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百里奚不愿做官,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 公子絷带着百里奚等回国时,半道上百里奚却偷偷逃走了。
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里奚。就追问公子絷。
公子絷说:“一个奴仆逃走了,没什么了不起。” 朝中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武士叫公孙枝,把百里奚介绍了一番,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贤才。
于是,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再说百里奚慌乱中逃到了楚国的边境线上,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
百里奚说:“我是虞国人,有钱人家看牛的,国家灭亡了,只好出来逃难。” 楚兵见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一副老实相,不像个奸细,就把他留下来看牛。
他还是有一套牧牛的本领,把牛养得都很肥壮,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放牛大王”。楚国的君主楚成王知道后,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马。
后来秦穆公总算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就备了一份厚礼,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公孙枝说:“这可万万使不得。
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 秦穆公问:“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 公孙枝答道:“应该按照现在一般奴仆的价钱,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
一位使者奉命去见楚王,说:“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他犯了法,躲到贵国来了,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说着献上五张黑色的上等羊皮。
楚成王想都没想,就命令把百里奚装上囚车,让秦国使者带回去。秦穆公亲自召见百里奚,一看,原来是个七十岁的老头,不觉脱口而出道:“可惜啊,年纪太大了。”
百里奚说:“大王,如果您让我追逐天上的飞鸟,或者去捕捉猛兽,臣确实太老了;但如果和您大王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臣还不算老呢。” 秦穆公一听,不由肃然起敬道:“我想让秦国超过其他的国家,您有什么办法吗?” 百里奚说:“秦国虽在边陲地区,但地势险要,兵马强悍,进可以攻,退利于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乘机而进。”
穆公听了,觉得百里奚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封他为上卿,治理国事。谁知百里奚连连摆手说:“大王,臣有个朋友叫蹇叔,他的才能远远胜过我,请大王封他为上卿吧。”
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连忙派使者带着重金,到蹇叔隐居的地方请他出山。蹇叔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百里奚能安心地留在秦国佐政,便随着使者来到了秦国。
秦穆公高兴极了,他对蹇叔说:“百里奚多次对我说到你的才能,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
秦穆公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秦穆公蹇叔说:“治法要严,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您;对百姓要宽容,人民就会拥护您。要想国家强盛,必须教民礼节,贵贱分明,赏罚公正,不能贪心,也不能急躁。
我看今日许多强国,霸业已经衰退,秦国一步一步富强起来,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 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心花怒放,于是封百里。
秦穆公作为国君,对百姓宽容豁达,为人宽厚,不计得失,豪放阔达,能以德报怨,不为所失去的马迁怒于那些野人。胸怀宽广,能体恤百姓。一旦国家有难的时候,百姓就会知恩图报,挺身而出,冒死献力;对百姓宽容豁达,是收拾民心的有效办法,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作为普通人,如果能做到对人宽容豁达,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发时候,人们也同样会竭尽全力帮助你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容人所不能容,忍人之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胸怀,有魄力,豁达,不拘小节,做事从大处着眼。他们不斤斤计较,不纠缠于琐事。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所以他们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一、姓氏源流 穆(M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以谥号命姓。
“穆”是古代帝王诸侯死后的谥号,是“布德执义,中情见貌”的意思(贤良、和气之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国君宋宣王,他死后由其弟和继位,执政九年,临死时遗诏传位给宋宣王的儿子与夷,而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做事。
和死后,与夷继位,即宋烈日殇公,因和为君主时贤良和气,所以给和加谥号“穆”字,史称宋穆公。后来,宋穆公的支庶子孙就以祖上的谥号命姓,称穆姓。
根据《戴氏家乘》记载: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弟。故穆姓与戴姓同源。
2、北方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八族”之首为丘穆陵氏,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以后,改为汉字单姓穆氏。
3、源出西北回民复姓所改。回族中的穆姓,主要来自经名首音。
如经名“穆萨”、“穆罕默德”、“穆罕麦”、“穆八剌沙”都可取“穆”。元代的回回世家穆古必立其后裔大多以穆为姓。
此外,清代归附回回呢牙咱木,任职内务府,后也改姓穆氏,遂为穆姓回族的又一支。回族中的穆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据《元史·氏族表》中就有回回世家穆古必立等,迁徙入住中原后,改用首音单姓为穆氏。二、迁徙分布 我国的穆姓,是商汤的后裔。
这一点,有《姓纂》上的记载足资证明:“宋穆公之后支孙氏焉,汉楚元王友有穆生,或作缪,亦音穆,河南。”换言之,穆姓是由“以王父字为氏”而来,推溯起来后世的宋氏,实际上谊属兄弟。
实际上,我国的穆生人士,历来虽不多见,但姓氏来源的头绪却不少,除了源自商汤的汉族后裔之外,还有南北朝时有北魏王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代族丘目陵氏,以及300年前满清入主中原以后,许多满洲旗人的改姓为穆。关于1500年前代族改姓为穆的情形,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述得十分清楚:“代人,本姓丘目陵氏,代为部落大人,为北人八族之首,孝文迁洛阳改为穆氏。”
所谓“北人八族之首”的代族,实际上就是北魏的前身,也属于鲜卑族。唐代的肃宗时期,“杨、穆、许、李”被目为4个大的世家,其中穆家的光辉,是由当时的侍御史穆宁所创,而由他的4个儿子发扬光大。
据传,穆宁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家法,他严撰家令,训谕诸子,结果4个儿子都德性和粹,每一个都在朝廷上出人头地,分别高官为御史丞、监察御史等,显见穆氏家法的成功。穆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春秋时,宋国国君宋宣公的弟弟“和”在位九年,仁义治国,施德政,又将君位传给他的侄子而没有传给儿子,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他死后谥号为“穆”,宋穆公的支庶系子孙有的以此为荣,就以“穆”为姓。宋国是殷商贵族后裔,因此穆姓起源于殷商王室之姓子姓。
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候,许多少数民族纷纷改汉姓,北魏的丘穆氏族也是其中的一支,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丘穆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穆”。穆姓后来在河南河南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南望。
路史云炎帝之后;姓纂云宋穆公之后。三、历史名人 穆 修:宋朝人,大中祥符年间,赐进士出身。
个性刚介,为了学术上的问题,常与朋友争论得面红耳赤。累官颖州文学参军。
当时的学者都从事研究声律,只有他热心于古文,因他研究成绩卓著,很得当时得大文学家欧阳修赞赏。著有《穆参军文集》。
穆 宁:唐朝人,累官秘书监。他个性刚直,奉公守法。
他中明经科后,调任盐山尉时,安禄山反,他联合各州县并力捍御。穆宁家教很严,让儿子从小熟读礼法,要求儿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礼。
他和韩休两人都以家教严格出名,所以有成语形容有家教得人家称“韩穆二门”。 穆 相:明代沂水令。
正德年间进士。外书“六事”(指考察地方官吏政绩得六项内容:一曰田野辟,二曰启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
、内容“四知”(后汉杨震拒贿得典故:昌邑令王密夜晚怀十金贿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自勉,政绩著闻,升监察御史。
抗言直谏,人称“真御史”。 穆提婆:陆令萱之子,本姓骆,因母为齐后主乳母而得宠于皇后穆昭仪,奏引入侍,并赐穆姓,拜官左丞相。
此外,穆姓的名人还有汉代有大夫穆生,北魏有尚书令穆亮、司农卿穆子容,唐代有御史中丞穆赞、诗人穆寂、诗画家穆修己,明代有理学家穆孔晖,清代有将军穆占。 根据《戴氏家乘》记载: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弟。
故穆姓与戴姓同源。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2、堂号(缺)====================================================================【穆姓宗祠通用联】〖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外书六事;内署四千。
——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沂水令穆相,字伯寅,三元人。正德进士,授沂水令。
外书“六事”、内书“四知”以自勉,政绩著闻,升监蔡。
安拉的使者 穆罕默德和其他许多先知一样,反对偶像崇拜,向往先知易布拉欣所宣传的崇拜唯一的真主的宗教。
年轻的穆罕默德却经常远离城市到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去参悟和瞑思造物之无穷的奥妙和人间的奇闻异象。他一心思考,寻求真理。
当穆罕默德四十岁那年,有一次他又来到希拉山洞,他祈祷真主为他指出一条正路。他怀着对真主的真诚信仰日夜静坐,苦思冥想。
就在斋月(伊斯兰教历九月)末的一个夜晚,穆罕默德闭目瞑思,正当他昏然沉睡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 “你读!” “我不会读。” “你读!”又是那个声音。
“我不会读。” 那声音第三次命令他: “你读!” “我读什么? “你以你的养主的名义诵读吧! 他曾自肉块上造化了人类。
你诵读吧,你的养主是至高至大的, 他教人用笔, 教人所不知道的。” 之后,山洞便寂然无声了。
穆罕默德等待着,但却再没有一点声响。原来这声音是真主派遣天使哲卜利勒给穆罕默德的第一次启示。
自从受到了真主第一次启示之后,穆罕默德以更虔诚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继续在希拉山洞内瞑思参悟。 一天夜间,他在希拉山洞瞑想,突然听见一个洪大的声音: “披大衣的人哪!起来去警告世人吧! 这声音久久在山洞内回荡。
这明明是真主在命令他承担起宣传伊斯兰教的使命。他不能再等待了,也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既然真主发出命令,就应立即行动起来。 第二天。
他走出山洞,以安拉使者的身份开始了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受迫害的先知 自从穆罕默德以安拉使者的身份开始传教,传教活动逐渐由秘密走向公开。
随着传教活动的公开化,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也逐渐增多了。甚至古莱氏少数上层人物也信奉了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的活动开始受到古莱氏贵族中一些有权势的人的反对。但是,这并没有阻止穆罕默德宣传伊斯兰教的活动。
欧麦尔、哈木泽的皈依加强了麦加穆斯林的势力,又有一批麦加人信奉了伊斯兰教。但是,反对派仍不放松对穆斯林的迫害。
他们对先知的迫害尤其恶毒,在先知夜归的路上设置滚石,想使先知踩上石头滚下山崖。一天,先知正在禁寺叩头礼拜,他们抬来一架驼鞍扣在先知身上,先知被压的喘不过气,幸被闻讯赶来的圣妻及穆民救出。
他们还派杀手夜间潜入先知卧室刺杀他,幸好先知和阿里易床而卧,杀手一看是勇猛善战的阿里,吓的仍下凶器,逃之夭夭。 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进行公开的传教活动,一些古莱氏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但是绝大多数古莱氏上层人物都极力迫害穆罕默德和穆斯林。
穆罕默德只好命令一些穆斯林迁往埃塞俄比亚。 登霄 教历每年7月27日是登霄节。
系纪念先知在麦加的一天夜游,受安拉启示,由天仙哲伯拉依勒陪同,骑着仙马'布拉格'自麦加到达古都斯(耶路撒冷)。在一块岩石上登九霄,遨游七重天,见到了古代先知,观看了天堂和火狱,领受了五番主命拜,于次日拂晓返回麦加。
尊贵的《古兰经》提示了登霄之事:“赞主清净!他带着自己的首仆在一夜之间从禁寺夜行到了远寺——就是我们赐福了其周围的那座寺,以便我们让他见证我们的众多显迹。的确,真主就是全听一切的、全观一切的。”
迁移 麦地那居住着同姓宗族的两个部落,一个叫奥斯,一个叫海孜莱直。两个部落由于先世积下的仇怨,经常发生械斗。
常年战火纷飞,双方死伤枕藉,而且仇恨越结越深,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舞刀动剑。部落间的连年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先知穆罕默德当时居住在麦加,正在从事宣传伊斯兰教的事业。一天,几个奥斯人找到了他。
他在自己的家里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没等奥斯人开口,穆罕默德便对他们说:“我是安拉的使者,我负有号召真主的奴仆们崇拜安拉的职责。
他降示给我经典。”先知便将古兰经的几段经文念诵给他们听,并向他们解释什么是伊斯兰。
穆罕默德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奉劝他们信仰真主。 奥斯人中有一个叫依雅斯的小伙子,听得入了迷。
先知讲解完古兰经文后,他高兴地说:“你说的话太好了,比我们为之而来的事好多了。” 同年,朝觐节到来了,由麦地那来了几个海孜莱直人。
穆罕默德坐在他们之中,为他们介绍伊斯兰,解释安拉万能独尊,是人类的养育之主。并且向他们诵读古兰经。
这些海孜菜直人怀着对安拉虔诚的信仰回到了麦地那。他们挨门挨户去宣传劝说,不久就有一些人信奉了伊斯兰教。
第二年朝觐节又到来了。麦地那的两个部落同来了十二个人,其中有两个奥斯人,十个海孜莱直人。
他们在先知穆罕默德面前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嘱咐他们说:“不可拒信安拉;不可奸淫掳掠,屠杀无辜;不可树立偶像;不可违犯安拉的命令。
麦加人知道麦地那人信奉了安拉,非常惊恐。最后决定先把穆罕默德杀死,然后再消灭他的信徒们。
麦加的形势日趋紧张,穆斯林受到歧视和迫害。先知穆罕默德接到安拉的启示必须离开麦加。
穆罕默德和艾布·白克尔走出麦加,骑上骆驼向麦地那方向奔去。麦地那人得知先知穆罕默德光临本城,非常高兴。
先知在麦地那城郊谷巴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之后,又在麦地那城中修建了另一座宏大的清真寺。
穆罕默德一共在麦地那居住了十三年。这期间,他除了宣讲《古兰经》。
穆 一、寻根溯祖 出自子姓,以谥号命姓。
"穆"是古代帝王诸侯死后的谥号,是"布德执义,中情见貌"的意思(贤良、和气之意)。春秋时,宋国有国君宋宣王,他死后由其弟和继位,执政九年,临死时遗诏传位给宋宣王的儿子与夷,而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做事。
和死后,与夷继位,即宋烈日殇公,因和为君主时贤良和气,所以给和加谥号"穆"字,史称宋穆公。后来,宋穆公的支庶子孙就以祖上的谥号命姓,称穆姓。
二、郡望分布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三、历史名人 穆 修:宋朝人,大中祥符年间,赐进士出身。个性刚介,为了学术上的问题,常与朋友争论得面红耳赤。
累官颖州文学参军。当时的学者都从事研究声律,只有他热心于古文,因他研究成绩卓著,很得当时得大文学家欧阳修赞赏。
著有《穆参军文集》。 穆 宁:唐朝人,累官秘书监。
他个性刚直,奉公守法。他中明经科后,调任盐山尉时,安禄山反,他联合各州县并力捍御。
穆宁家教很严,让儿子从小熟读礼法,要求儿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礼。他和韩休两人都以家教严格出名,所以有成语形容有家教得人家称"韩穆二门"。
穆 相:明代沂水令。正德年间进士。
外书"六事"(指考察地方官吏政绩得六项内容:一曰田野辟,二曰启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内容"四知"(后汉杨震拒贿得典故:昌邑令王密夜晚怀十金贿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自勉,政绩著闻,升监察御史。抗言直谏,人称"真御史"。
汉代有大夫穆生,北魏有尚书令穆亮、司农卿穆子容,唐代有御史中丞穆赞、诗人穆寂、诗画家穆修己,明代有理学家穆孔晖,清代有将军穆占。 根据《戴氏家乘》记载: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弟。
故穆姓与戴姓同源。
萧史,秦穆公时人,太华山的主人,本是天上神仙,天帝看到人间史籍散乱,命令萧史下凡整理。
后因整理收集史籍有功,人们便称他为萧史。萧史擅长吹箫,他的箫声能把孑L雀、白鹤招到庭院中来。
他于周宣王十七年(前811)五月五日降生在周族萧氏之家,排行第三,人称萧三郎。 当时秦穆公有一个小女儿。
女儿降生那天,适逢有人进献璞玉,经玉匠雕琢,得碧色美玉一块,秦穆公甚为珍爱。女儿周岁那天,后宫嫔妃们把美玉连同一些珍宝放在一个盘子里,端到公主面前,让她“抓周”,而小公主唯独把这块美玉抓在手里,玩弄不舍,因此,秦穆公为女儿起名叫“弄玉”。
弄玉长大了,姿容绝世,聪明无比,喜好音律,善于吹笙,不经乐师指点,就自成音调。穆公非常高兴,就命能工巧匠,精心把那块美玉雕成玉笙,赐给女儿。
弄玉吹起玉笙来,声如凤凰啼鸣。秦穆公闻之更加钟爱女儿,就在宫内筑凤楼让她居住,楼前还筑有高台,名叫凤台。
弄玉十五岁那年,秦穆公想为女儿择求佳偶。弄玉发誓说:“必须选择一个善于吹笙的人,他吹起笙来若能与我的玉笙和鸣,才可作我的丈夫。
除此而外,无论是谁都不能遂我的心愿。”穆公派人四处寻访善于吹笙的人,都不能如愿以偿。
忽然有一天,弄玉在凤楼卷帘远望,但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弄玉借此美景,便让侍儿焚香一炷,取下碧玉笙,临窗吹起来。笙声婉转清越,响彻天际。
此时,夜风习习,月色溶溶,忽然空中似有乐声飘来与玉笙和鸣,其声若隐若现,若远若近。弄玉心生奇怪,就停止吹笙,静心聆听,那空中的乐声也就停止,而余音依然袅袅不断。
弄玉临窗迎风,惘然若有所失。一直到月亮偏西,香烛燃尽,这才将玉笙置于床头,怅然就寝。
刚刚人睡,就见西南方向,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位羽冠鹤氅的俊美男子,骑着彩风,白天空徐徐降下,落在凤台之上。
美男子对弄玉说:“我是太华山的主人,上帝命我与你缔结姻缘,我们合当今年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相会,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到时我定会如约前来。”说完后,美男子就从腰间解下一支赤色的玉箫,倚栏吹奏,那只彩凤也伴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舒颈长鸣,凤声、箫声和谐如一,抑扬顿挫,声声入耳。
美妙的乐曲使弄玉如痴如醉,神魂颠倒,不觉问到:“何曲如此美妙?”美男子回答说:“此为《华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问:“此曲我可以学得?”美男子回答说:“你我既已定姻缘盟约,把它传授给你,有什么难呢?”说完,他就上前执挽弄玉的纤手……弄玉猛然惊醒,然而梦中情景,宛如还在眼前。天亮后,弄玉把梦中的一切全告诉了穆公。
穆公就派朝臣孟明按公主梦中所见的美男子形象,到华山寻访。孟明来到华山脚下,有一位打柴的人告诉他说:“华山明星岩有一位奇异的人,自七月十五日来到那里,就结庐独居。
每天都下山酤酒自酌,至晚上就临岩吹箫,箫声悦耳动听,响彻四方,美妙的曲调使听见的人都入迷,连觉也睡不着了,不知他是否为你要寻找的人?” 孟明登上华山,来到明星岩下,果然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神态超尘脱俗,气度潇洒文雅,便知他不是平常人。孟明就上前揖礼问及姓名,那人回答说:“我姓萧,名史。
君是何人?来此何事?”孟明回答说:“我是秦国右庶长(军事长官)复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我主为爱女择婿,公主善吹笙,必与通音律者为配,闻君精于音乐,我主渴求去宫中相见,所以派我来迎君。”
萧史说:“我只是粗浅地了解一点音律,别无他长,怎敢冒然前往,玷辱君命。”孟明说:“同见吾主,自有分晓。”
于是就与萧史同载而归。 孟明参见穆公,奏明事情经过,然后引导萧史上宫拜见穆公。
穆公坐在凤台上面,萧史拜见说:“臣山野匹夫,不知礼法,愿听从君王教诲。”穆公看萧史举止潇洒,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就在旁边赐他坐下,然后问道:“听说你善于吹箫,不知你会不会吹笙?”箫史说:“臣只会吹箫,而不会吹笙。”
穆公说:“我本想为女儿寻觅吹笙的伴侣,今天你只会吹箫而不会吹笙,这是两件不同的乐器,看来你不是我女儿要匹配的那个人。”穆公看了孟明一眼,示意他引萧史退下。
这时,弄玉派侍女传话给穆公说:“箫与笙,虽不同器,但却同类。客人既善于吹箫,何不一试他的所长,岂能让他空怀绝技而无可奈何地离去呢?”穆公认为女儿讲的很有道理,就让萧史吹奏。
萧史取出紫玉箫一支,其箫玉色晶润,赤光照耀,炫人眼目,实是稀世之珍宝。奏第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第三曲,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孑L雀数双,栖集于林际,一时百鸟和鸣,经时方散。
穆公见此非常高兴,这时弄玉在凤楼撩起珠帘也悄悄地看见了这奇异的景象,不由得喜悦地说:“此人真可以做我的丈夫呀?”穆公又问萧史说:“你知笙箫为何人所作?又始于何时呢?”萧史回答说:“笙,就是生,团泥造人的女娲所作,它取发生之意,音律应古律十二律的第三律太簇;箫,其实就是肃,人类始祖伏羲氏所作,取肃清之义,应古律十二律的第六律仲吕。”穆公说:“可以说得再详细些吗?”萧史说:“臣只学会了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