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兜鍪典故(年少万兜鍪用典了吗)

兜鍪典故(年少万兜鍪用典了吗)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07 16:10 浏览:1 次

1.年少万兜鍪用典了吗

“年少万兜鍪”这句诗是说孙权年纪轻轻就率领千军万马。兜鍪是指代士兵。

一、“年少万兜鍪”出自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2.兜鍪是什么意思

兜鍪的意思是:古代打仗时戴的头盔。

一、拼音

[ dōu móu ]。

二、具体解释

1、古代战士戴的头盔,形如鍪,用以防御兵刃。

2、代指士兵。

三、应用

1、例文:“一个个身披甲胄,头戴兜鍪,右手操剑,左手握盾。”

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

2、例文:“鲢鱼之美乃在头,头大於身如兜鍪。”

出自:清 赵翼 《孙介眉招食鲢鱼头羹》诗。

扩展资料

兜鍪自产生到退出舞台,中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从战国时期开始,才有了兜鍪这个词。

隋朝时,世界各国之间有了初步联系,这个时期便出现了以野兽为造型的兽头兜鍪,主要是以狮头为造型的狮头兜鍪。

唐朝后,逐渐发展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兜鍪,在兜鍪的盔饰上多以鸟翅最为常见。

至五代后,出现了兽角獠牙等形象的兜鍪。

辽、西夏、金时期,人类拥有丰富的铁矿和更好的冶铁技术,能锻炼出质量较高的铁兜鍪。开始流行在完整的铁笠帽的帽檐边缀铁帘的笠状重檐兜鍪。

等到清朝,在列强入侵中,火器大量出现,兜鍪如戏袍一样毫无作用,至此兜鍪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3.兜鍪元许换貂蝉

此句出自宋一无名氏的西江月,

全文如下:

一夕凉浮如水,崧高瑞世生贤。

朅来闲伴幔亭仙。

行副九天隆眷。

数万范公兵甲,三千李白诗篇。

兜鍪元许换貂蝉。

好把平戎策献

貂蝉:是指貂蝉冠的意思,古时一种帽子,是从兜鍪盔演变而来的,不是指貂蝉本人。

《南齐书•周盘龙传》记载:

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盘龙日:“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译文如下:

世祖和他开玩笑说:“你戴貂蝉冠比起打仗时戴的兜鍪盔又有什么感觉?”周盘龙回答说:“这貂蝉冠正是从兜鍪盔发展而来的呀。”

兜鍪 dōu móu

古代作战时戴的盔 ,又称:胄(zhòu) 、头鍪(móu)、盔等

4.燕雀岂知鸿鹄 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 肯把牛刀试手否 啥意思

《破阵子》辛弃疾 其二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鏊。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五年(1178)。词中作者借为范如山祝寿的机会,劝说他不要仿效范增和范蠡,鼓励他应该去泸溪,施展自己的才干,锻练自己的能力,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范氏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人,他父亲范邦彦曾仕金为蔡州新息县令,后率豪杰开城迎宋军,举家归宋。他很钦佩辛弃疾的忠心赤胆而把女儿嫁给了辛。辛跟范如山“皆中州之豪,相得甚”。范如山是个有才干的政治家,刘宰《故公安范大夫行述》说他“治官如家,抚民若子”,极受百姓拥护。他颇有忧世之心,常思恢复北土,但感于政治腐败,当道非人,又很想学陶渊明“躬耕南亩”,隐居不仕。淳熙五年(1178年)六月,南宋主战派名相张浚的儿子张拭(自号南轩),任荆湖北路安抚使,颇想干一番事业,因范如山从金人占领区来,“知其豪杰,熟其形势”,便请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当时正任湖北漕运副使,很希望范能出仕荆湖,“因作此词勉之”。词的主题就是劝他以国事为重,“万里功名莫放休”,时时挂念“君王三百州”,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看来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有了这个开端垫底,下面几句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很有力量,很动感情了。“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呵!

下阙,针对范如山“迟迟未行”的思想活动,进行劝勉。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而应当以之作为搞大事业的起点。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作者选用了四个典故。一是:“燕雀岂知鸿鹄”。陈涉辍耕垄上,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故事,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二是:“貂蝉元出兜鍪”。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三是: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宗晚年为豫州刺史,典签多所违执,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辛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范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但也是劝他: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气,何况你我。典签,本为地方文书小吏,但南朝时,多由帝王亲信担任,以监视地方大员,号为“签师”,颇有实权。四是《论语·阳货篇》:孔子至武城,闻弦歌之声,认为割鸡无需用牛刀的故事。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5.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沪溪如斗大什么意思

“貂蝉元出兜鍪”,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想得到更大的尊荣,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

“却笑沪溪如斗大”,是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宗晚年为豫州刺史,典签多所违执,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辛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兄长范南伯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但也是劝他: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气,何况你我。

/view/3258348.htm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百度百科有更详细的解释

兜鍪典故

相关推荐:
  • 枳实(关于枳实有何有趣的故事记载)
  • 李邕死典故(关于伯仁的典故)
  • 傍谁辕典故(急求)
  • 庙(谁能给编一个关于寺庙的故事啊)
  • 二百字典故(求6篇200字左右历史典故)
上一篇:这几天去云南旅游安全吗 下一篇:玉环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楚人遗弓的典故出自(“楚王遗弓,楚人得之”是什么样的典故)
诚信的著名典故(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
长城的历史典故(长城的历史故事)
一骑当千典故(谁能告诉我一骑当千所有故事简介)
南乡子典故(南乡子元好问中的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