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水难收
苍翠茂盛的烂柯山下,住着一位读书人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朱买臣为人老实厚道,每日苦读诗书,但运气不佳,屡屡受挫。他家境贫寒,无以为生,只得到烂柯山上砍柴度日。
多年以来,崔氏跟着丈夫过着清苦的生活,渐渐地她有些不耐烦了,脾气越来越坏,她从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样子,说话尖酸刻薄。朱买臣有口难言,只得默默忍耐。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为多砍些柴草卖掉,买回米面,妻子就会高兴起
来。谁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实的张木匠。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他写下休书。朱买臣痛苦地请求妻子再忍耐一时,
等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好起来。崔氏却坚定地表示,即使朱买臣将来做了高官,自己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他。朱买臣见她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写下了
休书。
不久,朱买臣因才能惊动了汉武帝。在汉武帝得知朱买臣闲赋在家之后,封朱买臣为太守。崔氏得知心慌意乱,她想木匠怎
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荣华富贵呀!她决定去找朱买臣,不要现任的丈夫了。崔氏蓬头垢面,赤着双足,跑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买臣若有所思,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若能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应她回来。崔氏闻言,知道缘份已尽。她羞愧难
当,精神失常。
覆水难收苍翠茂盛的烂柯山下,住着一位读书人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
朱买臣为人老实厚道,每日苦读诗书,但运气不佳,屡屡受挫。他家境贫寒,无以为生,只得到烂柯山上砍柴度日。
多年以来,崔氏跟着丈夫过着清苦的生活,渐渐地她有些不耐烦了,脾气越来越坏,她从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样子,说话尖酸刻薄。朱买臣有口难言,只得默默忍耐。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为多砍些柴草卖掉,买回米面,妻子就会高兴起来。
谁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实的张木匠。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他写下休书。
朱买臣痛苦地请求妻子再忍耐一时,等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好起来。崔氏却坚定地表示,即使朱买臣将来做了高官,自己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他。
朱买臣见她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写下了休书。不久,朱买臣因才能惊动了汉武帝。
在汉武帝得知朱买臣闲赋在家之后,封朱买臣为太守。崔氏得知心慌意乱,她想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荣华富贵呀!她决定去找朱买臣,不要现任的丈夫了。
崔氏蓬头垢面,赤着双足,跑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买臣若有所思,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若能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应她回来。
崔氏闻言,知道缘份已尽。她羞愧难当,精神失常。
齐人有一妻一妾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①出,则必餍(2)酒肉而后反。 除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展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3)间良人之所之也。”
蚤④起,施⑤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③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 间(7),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展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8)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9),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0)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注释】
①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②餍(yan):饱。③间 (Jian):窥视。④蚤:同“早”。⑤施(yi):斜。这里指斜行,斜从 跟随,以免被丈夫发现。(6)国中:都城中。(7)墦问:坟墓间。 (8)讪:讥消、讥骂。(9)中庭:庭中。(10)施施(shi):得意洋洋的样 子。
【译文】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他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 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读解】
这已经成了一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读完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孟子的讽刺是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讽刺他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其实,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这位齐国飞人”的影子。他们当然已不可能像这位齐国“良人”那样“有一妻一妾而处室”,无“妻妾”可“骄”了。但是可以“骄”同事,“骄”朋友嘛。今天我与某书记钓鱼,明天我与某局长喝酒,后天又是某大款请我上茶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某小品讽刺的用名片打扑克,鞭挞的不就是这位齐国“良人”似的人物吗?
齐人有一妻一妾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①出,则必餍(2)酒肉而后反。
除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展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3)间良人之所之也。”
蚤④起,施⑤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③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 间(7),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展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8)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9),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0)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注释】 ①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②餍(yan):饱。③间 (Jian):窥视。
④蚤:同“早”。⑤施(yi):斜。
这里指斜行,斜从 跟随,以免被丈夫发现。(6)国中:都城中。
(7)墦问:坟墓间。 (8)讪:讥消、讥骂。
(9)中庭:庭中。(10)施施(shi):得意洋洋的样 子。
【译文】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他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 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读解】 这已经成了一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
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
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读完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
孟子的讽刺是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讽刺他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其实,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这位齐国飞人”的影子。他们当然已不可能像这位齐国“良人”那样“有一妻一妾而处室”,无“妻妾”可“骄”了。
但是可以“骄”同事,“骄”朋友嘛。今天我与某书记钓鱼,明天我与某局长喝酒,后天又是某大款请我上茶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某小品讽刺的用名片打扑克,鞭挞的不就是这位齐国“良人”似的人物吗?。
典故:宠辱不惊
唐朝,有个人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点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类。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兼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国家的粮食丢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中下这么一个评价。"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从这点上来讲,这个人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绝,"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他又调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总之,不是人为的原因。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注意提拔了他。
据说,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在乎。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后来往上当过尚书左丞,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老说实话,得罪了皇上,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点没感觉到窝火。后来,朝廷把他又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卢承庆也没有因此特别高兴。
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后,丧事一定要从简。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不要再给我买衣服。棺材外边也别设什么椁,也别套好几层棺材,用一层棺材装着埋了就可以。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可以了。碑文不要乱写,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什么时候死的,就行了。"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可见,卢承庆不仅清廉,而且也是个对虚荣看得非常淡的人。
"宠辱不惊"这个成语,意思是指无论宠辱,都不在意;用来形容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大大方方
解释: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示例: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
自信过了头,沾沾自喜,轻飘飘往前再迈一步,便走进谬误。
初涉人世,或常处顺境,均易坠此深坑。
有个人,天生一双飞毛腿,跑得特别快,经常以此在人前夸耀!
一天,他家被盗,贼人得手后慌忙逃走。他紧追不舍,高喊道“别跑了,你跑不过我的!”
一会儿,他果然超过贼人,但仍然一个劲跑下去。
半路上有人问他干嘛跑得这么急,他说追贼人来着。
人们问他:“贼呢,往哪儿跑去了?”
他得意地说:“我早就超过他了,瞧,现在连他的影子也见不着了。”
诊断:心机淡薄者,不知天高地厚。得意春风之时,容易志乎 所以。
处方:多听,多看,多想.
还有《狐狸和乌鸦》:有一天,乌鸦找到了一片肉。它叼着肉站在树枝上,心里很高兴。这时候,狐狸也在找吃的,它抬起头,看见乌鸦嘴里叼着肉,馋得直流口水。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不作声。狐狸接着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哇……”它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树下的狐狸叼起肉就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宠辱不惊chǒng rǔ bù jīng[释义] 宠:宠爱;辱:羞辱。
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语出] 《新唐书·卢承庆传》:“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正音] 宠;不能读作“chónɡ”。[辨形] 惊;不能写作“京”。
[近义] 置之度外[反义] 患得患失 宠辱若惊[用法] 含褒义。常用来形容人豁达的性格;或自命清高的态度。
一般作谓语、宾语。[结构] 主谓式。
[例句] 许多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可谓~。[英译] undisturbed either by favour or disgrace典故:宠辱不惊唐朝,有个人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
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
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点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类。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兼督运粮的官员。
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你的面子了。
你把船都弄翻了,国家的粮食丢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中下这么一个评价。"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从这点上来讲,这个人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
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绝,"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他又调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
总之,不是人为的原因。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
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注意提拔了他。
据说,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在乎。
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后来往上当过尚书左丞,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老说实话,得罪了皇上,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点没感觉到窝火。
后来,朝廷把他又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卢承庆也没有因此特别高兴。 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后,丧事一定要从简。
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不要再给我买衣服。棺材外边也别设什么椁,也别套好几层棺材,用一层棺材装着埋了就可以。
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可以了。碑文不要乱写,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什么时候死的,就行了。
"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可见,卢承庆不仅清廉,而且也是个对虚荣看得非常淡的人。
"宠辱不惊"这个成语,意思是指无论宠辱,都不在意;用来形容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齐人有一妻一妾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①出,则必餍(2)酒肉而后反。
除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展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3)间良人之所之也。
” 蚤④起,施⑤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③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 间(7),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展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8)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9),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0)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注释】 ①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②餍(yan):饱。③间 (Jian):窥视。
④蚤:同“早”。 ⑤施(yi):斜。
这里指斜行,斜从 跟随,以免被丈夫发现。(6)国中:都城中。
(7)墦问:坟墓间。 (8)讪:讥消、讥骂。
(9)中庭:庭中。(10)施施(shi):得意洋洋的样 子。
【译文】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他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 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读解】 这已经成了一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
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 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
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读完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
孟子的讽刺是辛辣而深刻的。 孟子的原意是讽刺他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其实,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这位齐国飞人”的影子。他们当然已不可能像这位齐国“良人”那样“有一妻一妾而处室”,无“妻妾”可“骄”了。
但是可以“骄”同事,“骄”朋友嘛。今天我与某书记钓鱼,明天我与某局长喝酒,后天又是某大款请我上茶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某小品讽刺的用名片打扑克,鞭挞的不就是这位齐国“良人”似的人物吗?。
安贫乐道
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他以清静守节,安贫乐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门是蓬草编成的,门枢是桑树条,屋内上漏下湿,原宪端坐其中丝毫不觉清苦,以修习礼乐教化的儒道为乐。有一天,子贡去找原宪,他乘坐着高头大马拉的车,穿着雪白华丽的衣服,因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车,子贡只好下车步行前去敲原宪家的门,只见原宪戴着用桦木皮做的帽子,拄着手杖出来开门迎接他。可能见原宪一副穷困寒酸的样子,子贡说:“嘻!先生这是生病了吗?”原宪回答他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了道却不能身体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现在是贫并不是病。”子贡听后非常惭愧。唐朝吴筠赋诗《咏原宪子》赞叹道:“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孔子还有个弟子叫颜回,他一箪食,一瓢饮,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但他却一心向道,始终以此为乐,孔子对他称赞道:“贤哉!回也。”
乐道遗荣
释义: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 出处: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又 嵇康 《高士传》,其所载者广矣,而 颜回 、蘧瑗 独不见书。盖以二子虽乐道遗荣,安贫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