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绣圣的情谊
1914年,沈寿应邀来到南通,虽年已四十,但由于皮肤白皙,身材婀娜,举止娴雅,性情温良。即便当时已年逾花甲的张謇在面对这位才德艺人时,也不免惊讶。后来他在《惜忆四十八截句》中写道:“黄金谁返蔡姬身,常道曹瞒是可人;况是东南珠玉秀,忍听蕉萃北方尘。有斐馆前春水生,唐家闸外暮潮平;登楼即席殊矜重,不似惊鸿始为惊。”在这里,他把沈寿比作蔡文姬,而自比曹操;把他邀请沈寿南下任职,与曹操赎回蔡文姬相比。
1915年张謇辞去总长一职回到南通。这时沈寿开始患病,张一面延医为之诊治,同时让她从传习所宿舍迁到环境清静的“谦亭”静养,并收她为学生,亲自教授诗词。他从《古诗源》里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注解,装帧成《沈寿学诗读本》。
沈寿在《垂柳》一诗中以诗明志:“晓风开户送春色,垂柳千条万条直;镜中落发常满梳,自怜长不上三尺。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沈寿病好一些后,张謇征得沈寿同意后,请来摄影师到“谦亭”拍摄沈寿的作品,并给沈寿在亭外拍了风景照。他还赋《谦亭杨柳》诗一首:“记取谦亭摄影时,柳枝婉转绾杨枝;因风送入帘波影,为鲽为鹣那得知。杨枝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
沈寿写了一首《奉和啬师谦亭摄影》的诗回应:“池水漪漪岛树深,疾余扶槛恋清阴;谁知六尺帘波影,留得谦亭万古心。”
1919年,沈寿旧病复发,张謇特派专轮到上海延请著名中医师沙健庵前来医治。在征得沈同意的情况下,由沈寿口述,他本人笔录编成《雪宦绣谱》。
沈寿去世后,他写下了《惜忆四十八截句》。其中一首写道:“曾指西山有之亭,亭边割壤埋娉婷;那堪宿约成新谶,丹旐来时草尚青。”
沈寿的追悼会也是由张謇安排和主持的。灵堂上悬挂张謇亲撰的挽联和《雪宦哀辞》。挽联题的是:
真美术专家,称寿于己,寿不称于名,才士数奇,如是,如是;
亦学诗女弟,视余如父,余得视犹子,夫人为恸,丧予,丧予。
在汉中褒谷石门对曹操写的“衮雪”二字中的“衮”字附近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在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七月曹操于阳平关(今勉县)打败张鲁兄弟之后曾在汉中停留五个多月为洗尘赏景游览了褒谷的大好风光。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高气爽野花飘香。
曹操带领文官武将侍从三十多名经花村(现河东店)沿峡谷乘舟溯河而上直奔石门。在这里人们尽情的观赏了如锦似画的山水。
上游滔滔褒水一泻而下巨浪如一头凶恶的雄狮向河中阻挡它前进的巨石撞来顿时银花四溅水星翻飞雨雾空蒙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那溅入空中的水珠又如雪花轻摇漫舞的飘然而落。 魏王完全被这种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所吸引不由得心荡神怡豪情满怀心想难怪当年的张良、郑子真都在这里隐居真乃天堂也。
这时心胸宽阔才华四溢的大诗人曹操触景生情顿时诗兴大发。停立船头激奋昂扬气势磅礴索来文房四宝奋笔疾书“衮雪”二字以比喻之。
魏王题诗文武争看。大家虽然早巳看出了“衮”字少了三点水各自内心思虑面面相觑默默无语。
这时一侍从挤到前边不知高低的问道: “丞相大人字写的苍劲有力别具一格但……。” “说下去。”
“但……但是‘衮’字缺……” “缺什么?缺三点水是不是?”曹操用手一指滚滚激流 “这不是水吗?” 在场的文官武将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不由得哈哈大笑。从这起后人就把这一故事编成顺口溜: “狂涛巨浪流石边 ‘衮’字旁边不用点”。
这“衮”字的写法从此一代传一代直至今天。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 学问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于是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却还立在雪中。 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雪人!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囊萤映雪 古时候,有两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叫车胤,一个叫孙康。
俩人非常好学。 白天他们要下地劳动,晚上才有空读书。
可是,他们常常买不起灯油。 夏天的晚上,车胤看见萤火虫在空中飞,一亮一亮的,心想:“把许多萤火虫放在一起或许能顶得上一盏灯呢。”
他就找来一块薄纱,缝了个小口袋,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里面,看书的时候,就用这个袋照着。 一个冬天的傍晚,大雪刚停,孙康站在门口,觉得雪地亮堂堂的。
他想:“雪地里这样亮,也许能看清书上的字呢。”他拿出一本书,映着雪一看,果然看得清。
他顾不得天冷,就蹲在雪地上看起书来。 车胤和孙康后来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这是《诗经 曹风 蜉蝣》里的句子。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大意就是:
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美丽的衣裳。我的内心很忧伤啊,哪里才是我归宿的地方啊!
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华美的衣服。我的内心很忧伤啊,何处才是我归息的地方啊!
蜉蝣破穴穿洞出生时,真像洁白如雪的麻布衣。我的心很忧伤,哪里才是我止息的地方?
《赤壁赋》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