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与阜阳伍明镇
伍子胥过昭关,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故事。然而,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历史名人伍子胥也曾经和安徽阜阳有过一段渊源,颍泉区的伍明镇就是因为伍子胥而得名,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现在遗留的还有七十二眼古井、饮马池、射箭台等历史遗迹。今天,伍子胥文化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史记》上记载:“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於楚。”后来,“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成为一代霸主。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代名将,驻守在楚国东北边境也就是现在的伍明。1987年《阜阳地区名胜古迹》载,伍员故居就在伍明。伍明集西首处有一处叫作伍明寺的庙宇,相传曾是伍子胥的故居。至今,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伍子胥及其先人的故事。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辅佐太子,在伍明屯兵期间,还造福于伍明群众。他居住的家宅背面是一片洼地,比较荒芜,每逢多雨季节,庄稼受涝,农家受苦,他的宅子也常常被水围困。他带领着军民挖沟排水,治理涝地。这沟北接母猪港,南流入颍河,后人为纪念伍子胥,称此沟为伍名沟,现叫作阜涡河。明朝《正德颍州志》也有记载:“伍名沟,在州三十里,沟以伍子胥宅近,故得名。相传伍奢为楚相,日开此沟,以泄潦水,以利其家。”
伍明镇历史上是伍子胥的屯兵驻防之地,还有一个佐证,就是伍明镇内有不少都带“营”字的村子,诸如前郑营、洼营、于营、四姓营、后王营、吕营、吴营等,当地群众说,这么多叫营的村子或许与伍子胥在此屯兵有关,设的这些军营名字,世代流传至今。
公元前484年,吴王受谗赐死伍子胥。伍明人闻知其蒙难,默默地悼念他,对他的家园、遗物特别爱护。他家门前骑马射箭的地方,至今叫作马场;他饮马的池塘,至今叫饮马池;他练习射箭的箭台,至今人们还称三里箭台或三里庙台。后人在他居住的地方修筑庙寺以祭,称伍名寺。据清道光《阜阳县志》记载,当时有庙堂十间,郑起福兴办义学,住持僧明远曾向义学捐地157亩。解放前期,经历代修复的庙寺尚存,解放后改建粮站、面粉厂。
今天,伍明寺只留下了一株历经千年雷火的银杏树,据说这是明朝时期,人们在伍明寺大殿后栽的,现在树高约28米,干径约1.2米。
在镇粮站的大院中,保存着相传为伍子胥当年开挖的七十二眼井之一的一口古井。井口处全部用水泥砖重新垒彻,仅能从井壁上看到青绿色的古砖。当地人相传,这七十二眼井全部是相通的,并且还与阜涡河水相通。2001年,日本一个民间旅游团前来伍明镇观光,还曾专门前来观看伍明镇的古井、饮马池、伍明寺遗址等地。
伍明镇境内还有春秋时期的楚国都城钜阳文化、古店集文化遗址、三国名将邓艾屯兵屯粮兴修水利等历史文化遗址。
许昌成语典故
许昌地处中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西周时为许国。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著名的“建安文化”即源于此。三国时,曹丕建魏,许昌是五都之一。许昌长期为郡或州治所,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作出了应有贡献。许昌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事,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为世人传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并留下了许多含义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有的至今仍被人们所常用。
许由挂瓢
相传远古尧帝时代,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善理政务,深孚重望,尧以天下相让,由坚辞不受,“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后率其部顺水而下,至今许昌县东部一带牧耕(颍水原流经今许昌县境内),故此得名“许地”。在牧耕时,许由常到颍河边用手掬水喝,有人送他一只瓢,让喝水方便些。他将瓢挂在树上,风吹后,发出沥沥响声。许由听了这声音心烦,干脆把瓢扔掉了(今魏都区七里店有“许由挂瓢处”遗址)。许由挂瓢的故事传说很早,后人常用以比喻隐居遁世。
越俎代庖
相传尧帝在年老时曾想把天下禅让给隐士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回答说:“巧妇鸟在树林深处筑巢,只占一根树枝,鼹鼠到河里喝水, 不过喝满一肚子。象我这样的人要天下有什么用处呢?即使厨师不去厨房做饭,掌管祭典的人,也决不能超越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他下厨房。”意思是说,即使是你尧帝丢下天下不管,我许由也决不会代替你治理天下。后人以“越俎代庖”比喻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有时也比喻 包办代替。
三过其门而不入
远古尧帝时代,许昌市禹州一带是夏后氏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禹原是夏后氏部落的领袖,因其父鲧治水九年无果,舜摄行天子之政,杀鲧于羽山,又让禹代替其父治水。禹决心研究出治水办法,劳身焦思,到处奔走。在外十三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进去。他采用因势利导,挖渠改道,引水入海,终于治服洪水。因治水有功,舜选禹为继承人。舜死后,禹继天子之位。后常用“三过其门而不入”形容热心工作,公而忘私。
孜孜不倦
古代传说:舜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有一次,舜叫大家对政事发表意见,问到禹,禹说:“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意思是说我没有好的见解,我只是天天孜孜不倦地考虑,搞好治水工作。后用“孜孜不倦”形容勤奋不息。
克勤克俭
传说大禹治水有智有谋,勤奋俭朴。他勘察山川,足迹踏遍九州,手拿工具,身背干粮,还和群众一起施工,吃住在工地。舜帝对禹的评价很高。称赞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说,禹能勤劳治国,治水有功;能节俭持家,不讲求个人生活享受。后用“克勤克俭”表示勤俭治国或勤俭持家。
满招损 谦受益
古代传说:舜帝后期有苗部落大乱,舜命令禹征伐有苗,有苗不服。有一个叫益的人劝禹说:“惟德动天,天运弗屈。满招损,谦受益。”禹听了益的话感到很有道理,应该以德服人,便班师回朝。后用“满招损,谦受益”勉励人谦虚处世。意思是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好处。
禹行舜趋
禹是夏朝的开国君王,舜是尧的继承人。《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意思是说: 禹紧跟舜行,舜快步跟尧走,指夏禹王依照舜的方针行事, 虞舜照唐尧的规矩办理政事 。“禹行舜趋”后比喻依随前人,自己没什么创新。
下车泣罪
舜传位给禹后,有一次,禹出门看到一个在押犯,便 下车去问那人所犯何罪,听着听着便不由自主地痛哭起来。他身边的人问道:“这个人自己犯了法,受到处罚罪有应得,君王为什么如此痛哭呢?”禹回答说:“在尧舜时期,人们都以尧舜仁爱之心为心。现在我为国君,人们却以他们自己的私心为心,所以我感到很伤心。”《书经》上说“百姓如果有罪,那就是我一个人的错。”《梁书•王僧儒传》:“解网禽,下车泣罪。”后常用“下车泣罪”作为颂扬封建统治者的“仁政”之辞。
一、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
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二、双凤送子
北宋天圣十年,程珦的夫人侯氏有一天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他梦见自己与夫君一起逛花园,走到了一棵梧桐树下。发现树上有一个鸟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两人竟然准备爬上树去掏鸟蛋。
正行动着,就见从远处飞来了两只金色的凤凰。两只凤凰飞近了之后,一直在程夫人身边盘旋。过了一会儿,直直的扑向程夫人的怀中。程夫人虽然吓了一跳,但是下意识的将两只金凤牢牢的搂在怀中。程珦见状大笑不已,程夫人一下子被惊醒了。
神奇的是,不久之后程夫人就怀孕了,先后生下了程颢和程颐两子。程颢和程颐长大后,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后世人对两人十分尊敬,明朝年间有人为他们塑亭,为纪念两人取名“双凤亭”。
三、流矢变鱼
程颢、程颐勤奋好学,信奉孔子。孔子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在他们看来,不会射箭算不得六艺齐全,就决心学习射箭。射啊射啊,早射日头,晚射月亮,风里雨里,从不间断。
这天,兄弟二人又来到习射的地方,对准湖心的一棵野草,嗖嗖嗖,连发数箭,支支射中,湖水溅起千层波浪。箭都射完了,便叫家人去打捞,准备明日再用。家人来到湖边,只见一个巨浪,把竹箭托起老高,接着又甩入水底,翻了一个滚,不见了。家人觉得奇怪,忙告诉程家兄弟。
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没有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四、水涨台高
有一年,程氏兄弟正在凤凰台读书,长江发了大水,谌家矶溃了口,三丈高的洪峰奔来,凤凰台已成了茫茫大水中的一叶孤舟。这时候游来了十八条红鲤鱼,围着凤凰台四周游动,好像护卫着凤台一样。洪水涨,十八条鲤鱼就抬着凤凰台往上长,洪水落,凤凰台也就往下落。
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程颐
孔子是大教育家,有学生三千,其中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而颜回又是他最喜爱的,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是好的,所以孔子常把颜回的所作所为来教育其他弟子。一次,孔子抓住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发挥一通,认为颜回太高尚,别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学习。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这是别人忍受不了的困苦生活,但颜回依旧快乐,真高尚啊,颜回!
人们将“一箪食,一瓢饮”简化成“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图穷匕见 ( tú qióng bǐ xiàn ) (见 通“现”,出现、显现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珂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珂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白热化阶段了。
【近义词】: 真相大白、东窗事发、原形毕露 【反义词】:显而易见 、不明真相、扑朔迷离、深不可测 【英 文】: the real intention is revealed in the end 图穷匕见在历史中的典故: 《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都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精彩故事,生动刺激紧张万分。成语“图穷匕见”就来自这个故事。
见,读现,露出的意思。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强者,它不断蚕食他国,公元前228年向北进犯,已经俘虏了赵王,燕国危在旦夕。
燕国的太子丹派荆轲(粤语和普通话都读作“柯”)作刺客,决心要杀死当时的秦王赵政(即后来的秦始皇),以解亡国威胁。 荆轲出发前,做了三项周密准备:由勇士秦舞阳陪同荆轲行刺;带上秦王一直想杀死的逃将樊於期的人头;再拿上燕国打算要献给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区地图。
这后两项准备,当然是为了取信于秦始皇的安排,那卷地图更有特别功用,里面藏着刺杀秦始皇的锋利匕首,刀锋上还淬过了烈性毒药。 秦王赵政接见荆轲时,见了叛逃将领樊於期的被斩人头,又听说燕国欲献大片土地,兴奋不已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时匕首出现了。
荆轲一个箭步跑过去,拿起匕首又拉住秦王,但秦王政推倒挣脱而逃,衣袖都撕断了,围柱追逐一番之后,秦王才知抽剑砍伤荆轲,众大臣侍卫随后用乱刀将荆轲杀死了。“图穷匕见”现在常常用来比喻真相显露出来的意思。
许昌成语典故许昌地处中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西周时为许国。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著名的“建安文化”即源于此。
三国时,曹丕建魏,许昌是五都之一。许昌长期为郡或州治所,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作出了应有贡献。
许昌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事,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为世人传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并留下了许多含义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
有的至今仍被人们所常用。许由挂瓢相传远古尧帝时代,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善理政务,深孚重望,尧以天下相让,由坚辞不受,“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
后率其部顺水而下,至今许昌县东部一带牧耕(颍水原流经今许昌县境内),故此得名“许地”。在牧耕时,许由常到颍河边用手掬水喝,有人送他一只瓢,让喝水方便些。
他将瓢挂在树上,风吹后,发出沥沥响声。许由听了这声音心烦,干脆把瓢扔掉了(今魏都区七里店有“许由挂瓢处”遗址)。
许由挂瓢的故事传说很早,后人常用以比喻隐居遁世。越俎代庖相传尧帝在年老时曾想把天下禅让给隐士许由。
许由坚决不接受,回答说:“巧妇鸟在树林深处筑巢,只占一根树枝,鼹鼠到河里喝水, 不过喝满一肚子。象我这样的人要天下有什么用处呢?即使厨师不去厨房做饭,掌管祭典的人,也决不能超越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他下厨房。”
意思是说,即使是你尧帝丢下天下不管,我许由也决不会代替你治理天下。后人以“越俎代庖”比喻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有时也比喻 包办代替。
三过其门而不入远古尧帝时代,许昌市禹州一带是夏后氏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禹原是夏后氏部落的领袖,因其父鲧治水九年无果,舜摄行天子之政,杀鲧于羽山,又让禹代替其父治水。
禹决心研究出治水办法,劳身焦思,到处奔走。在外十三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进去。
他采用因势利导,挖渠改道,引水入海,终于治服洪水。因治水有功,舜选禹为继承人。
舜死后,禹继天子之位。后常用“三过其门而不入”形容热心工作,公而忘私。
孜孜不倦古代传说:舜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有一次,舜叫大家对政事发表意见,问到禹,禹说:“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意思是说我没有好的见解,我只是天天孜孜不倦地考虑,搞好治水工作。
后用“孜孜不倦”形容勤奋不息。克勤克俭传说大禹治水有智有谋,勤奋俭朴。
他勘察山川,足迹踏遍九州,手拿工具,身背干粮,还和群众一起施工,吃住在工地。舜帝对禹的评价很高。
称赞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说,禹能勤劳治国,治水有功;能节俭持家,不讲求个人生活享受。
后用“克勤克俭”表示勤俭治国或勤俭持家。满招损 谦受益古代传说:舜帝后期有苗部落大乱,舜命令禹征伐有苗,有苗不服。
有一个叫益的人劝禹说:“惟德动天,天运弗屈。满招损,谦受益。”
禹听了益的话感到很有道理,应该以德服人,便班师回朝。后用“满招损,谦受益”勉励人谦虚处世。
意思是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好处。禹行舜趋禹是夏朝的开国君王,舜是尧的继承人。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意思是说: 禹紧跟舜行,舜快步跟尧走,指夏禹王依照舜的方针行事, 虞舜照唐尧的规矩办理政事 。
“禹行舜趋”后比喻依随前人,自己没什么创新。下车泣罪舜传位给禹后,有一次,禹出门看到一个在押犯,便 下车去问那人所犯何罪,听着听着便不由自主地痛哭起来。
他身边的人问道:“这个人自己犯了法,受到处罚罪有应得,君王为什么如此痛哭呢?”禹回答说:“在尧舜时期,人们都以尧舜仁爱之心为心。现在我为国君,人们却以他们自己的私心为心,所以我感到很伤心。”
《书经》上说“百姓如果有罪,那就是我一个人的错。”《梁书•王僧儒传》:“解网禽,下车泣罪。”
后常用“下车泣罪”作为颂扬封建统治者的“仁政”之辞。
典故
灌夫,汉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父亲灌孟,本姓张,在“颍阴侯”灌婴家作门客,后来就改姓灌。汉景帝时,讨伐吴、楚七国叛乱,灌夫父子同时从军,共同属窦婴麾下。在这次战事中,灌孟阵亡,灌夫也因深入敌阵,奋不顾身,受了重伤。灌夫的勇名,当时传遍天下,大将军窦婴很赏识他。
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事中是有功劳的,受封为魏其侯,但景帝并不信任他(参看“沾沾自喜”)。武帝接位以后不久,窦太后去世,窦家的势力就更加衰落了。这时,皇亲国戚中势力最大的要算田蚡。
田蚡,是汉景帝王皇后的亲兄弟,也就是武帝的亲舅舅。比起窦婴来,田蚡晚一辈,年纪也轻得多,可是他仗着这种特殊关系,当上了丞相,对于失势的窦婴以及其他文武大臣,都不放在眼里,连武帝也奈何他不得。那般趋炎附势者,都归附田蚡。相形之下,窦婴的门庭显得冷落多了。这时,灌夫作了几任地方官,因事被免职,闲居在长安,他同窦婴都有牢骚,因此意气相投,倒很亲热。
田蚡续娶时,大排筵席,所有贵族和满朝大臣都去贺喜。窦婴约灌夫同去敷衍一番,灌夫鄙视田蚡,不愿意去,窦婴再三劝说,才勉强一同前往。在宴会上,按当时习俗,宾主都要轮流敬酒。灌夫向田蚡敬酒时,田蚡却不喝,向灌贤敬酒时,灌贤又只顾同程不识交头接耳地说话。灌夫的满腔怒气,正无处发泄,便大骂灌贤说:“我平日就看程不识不值一个小钱,我是长辈,向你敬酒,你站都不站起来,还学什么小娘腔咬他的耳朵说话!”(参看“一钱不值”)
当时,田蚡见灌夫破口骂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有人劝灌夫向田蚡磕头赔罪,他不肯,还说了一些刺耳的话。田蚡就把他押下牢狱,并把灌家亲属全部拘禁,准备满门处死。窦婴怪自己不该劝灌夫同去贺喜,以致闹出了这场大祸,便拿出钱来,四处托人疏通,并且上书求见汉武帝申诉道:“灌夫酒醉得罪丞相,罪不至死,请求作主裁决。灌夫是有名的勇将,当年他父亲阵亡,他曾匹马单枪,杀入吴军,身受几十处创伤,还不肯退下,谁不知道他是国家难得的壮士,现在为了一杯酒的小事而全家抄斩,恐怕太过分了。”可是田蚡却竭力说灌夫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在家乡颍川广积家财,欺压良民,而且排斥皇族,真是罪大恶极。窦婴一怒之下,揭露了田蚡的贪污舞弊等种种劣迹,田蚡也就肆口诬控窦婴、灌夫招纳豪侠,图谋不轨。两大皇亲,一时吵得不可开交。汉武帝也难于决断,就叫大臣们发表意见。
御史大夫韩安国(长孺)吞吞吐吐地说:“魏其侯说,灌夫平时有功无过,酒后失言,不应当陷于重罪,这话是对的。丞相说,灌夫胡作非为,危及国家。这话也不错。究竟怎么处理,还是凭陛下圣明定夺!”其余大臣,有的也不痛不痒说一两句,大多数人都不敢开口。当时只好不欢而散。田蚡坐车离宫,在宫门口看见韩安国正在前面走,就叫他上车同行,埋怨他道:“长孺!你应当同我一起对付那个秃翁(指窦婴,讥辱他没有官职),为什么首鼠两端呢?”
“首鼠两端”,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比喻疑虑不决、没有主见、畏畏缩缩、哪一方面都不敢得罪。
至于“首鼠”两字的一般解释为:“首鼠,一前一却也”。《埤雅·释虫》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总是两头观望,畏首畏尾,所以叫“首鼠两端”。但《后汉书》的《邓训传》作“首施两端”,《西羌传》又作“首尾两端”。《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又有“缓则首鼠”的说法。有人把“首鼠”解释为迟疑。还有人说“首鼠”和“首施”,都是“踌躇”的音变,“首鼠两端”或“首施两端”,其实都是“踌躇两端”的意思,也就是又想顾头又要顾尾、踌躇迟疑的意思。
天蚨园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到嵩山颍地出行时安营扎寨的行宫,历史上著名的颍考劝孝,掘地见母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天蚨园。
又是“天蚨六德”经商思想和春秋时期“尊国强略”争霸思想的发源地!当年一席“天蚨对”话,天蚨园走出两个相国,一个颍考叔,一个管仲,辅佐了两个君主,成就春秋霸业! 庄公出生 春秋初期,有个郑国,都城在今天的新郑。国君郑武公娶姜氏为妻,姜夫人因生郑庄公时难产,先出脚后出头,大为受苦,在当时被认为大逆不道,差点将其丢弃,为他取名寤生,不孝的意思。
二儿子段长得一表人才,姜氏便偏爱他,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以长幼有序为理由,一直没有答应。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
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
有一次,郑庄公离开都城,姜夫人与段谋反。郑庄公回来平定叛乱,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并发下“不到黄泉,永不相见”的誓言。
颍考劝孝 颍考叔是春秋郑庄公时期的郑国大夫,曾执掌颍谷(今河南市郑州市登封西)。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一向有孝顺爱友的美誉。
他见庄公把母亲安置这里,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象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象儿子。 有一天郑庄公到颍地来打猎,驻扎在少室山脚下三王庄村天蚨园这个地方,颍考叔于是抓了几只小鸟来见庄公。
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颍考叔对曰:“此鸟名鸮(xiāo),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细而暗于大也。小时其母哺之,既长,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鸟,故捕而食之。”
庄公听了不再说话。时值手下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割下一条羊腿赐给考叔,考叔却将羊肉撕下放于袖中。
庄公不解。考叔说:我家母亲因家中贫困,从不曾吃过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给母亲食用,庄公不觉凄然。
考叔知道已经说动了庄公,却因为有“不到黄泉,永不相见”的誓言所阻,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 黄泉认母 郑庄公从颍考叔那里知道自己身世和名字的来历,才知道母亲生他受的苦难,大为后悔,却碍于誓言。
颍考叔说:“段已经死了,姜夫人就您这么一个儿子了,您要是再不孝顺,那与鸮有何异呢?我有一计可以不违背誓言又让您母子和好。”颍考叔献计在离天蚨园西边十里地的君召黄城土坡隧洞里挖了一道泉,名之曰:黄泉。
安排要强的寤生找到一个既不失孝道又不坏信道的好办法与母相认,两人在“黄泉”相认,抱头痛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泉认母”的故事,成为二十四孝之一。郑庄公知错能改,善于纳谏,挽回亲情,超越了爱恨情仇,回归于亲情,这也是郑庄公能成为春秋“小霸“的原因之一! 《左传》对此事有“颍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的评价。 天蚨六德 郑庄公在颍地亨受着亲情和这山山水水,心情大为高兴,颍考叔陪着郑庄公礼察颍地民情,颍地治理的非常好,百姓生活富足。
郑庄公向颍考叔讨问治理之道,颍考叔说:“嵩山有一种神虫,名叫天蚨。它是一种能带来金钱的神虫,形似蝉而稍大,翅膀像蝴蝶宽大而美丽,味辛美,可食。
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
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其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次去买东西,不管先用母钱还是先用子钱,用掉的钱都会再飞回来,这样循环往复,钱就永远都用不完,从此人们把飞来的天蚨钱,称作‘神钱’。
先以蚨道即商道治理郑国,让郑国经济强大起来,再向周天子挑战,称霸诸侯!”。郑庄公再问:“蚨有何德?”颍考叔说:“蚨有六德:‘福、财、文、武、信、容’。
蚨者福也,是福;青蚨还钱,是财;头上有緌,是文;足搏距者,是武;应候守常,是信;加以冠冕,是容;君子则其操,可以治家,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郑庄公不语,深思良久:“天蚨者,天保九如,蚨从天降;又有天地民心,蚨泽众生之意!”遂赐名驻扎行宫为天蚨园,谐音添福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蚨对”话,未出茅庐,天下霸主已定! 庄公称霸 在天蚨园里,颍考叔提出“尊国强略:尊王崇礼,实行霸道,霸道讲究以力治国,崇礼讲求忠孝仁义礼智信,第一步先与周天子交换人质。”因颍考叔劝孝有功和治理国家的卓越才能,郑庄公就把颍考叔带到了都城新郑,成为自已的股肱大臣,帮助自已称霸天下,东迁后的周平王,慑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
王室虽已衰败至此,但千百年形成的帝王之威,在当时还是个庞大的精神存在,当郑国战车与天子王师两军对峙时,众多诸侯的目光在关注着这场挑战的结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支撑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石,郑庄公的挑战摇撼了天子的权威,从此,视天子权威如儿戏,强者为尊,以实力争霸的时代开始了。
郑庄公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开创郑国之极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任霸主! 二十年后,登封颍地又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管仲,受嵩山颍地“天蚨六德”经商思想的影响,在齐国大力发展商业贸易,百姓安居乐业,齐国很快强盛起来。管仲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打起了“。
箕山洗耳:
上古时侯,尧帝听周围的人说许由是一个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让许由来接替自己的帝位。尧派使者来到了许由隐居的箕山,请他出来,没想到,许由却说:“我才不会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许由觉得使者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马上跑到山下颍水边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边,给牛饮水,见到许由便问:“你在干什么呢?”许由向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又说:“因为听到了不干净的话,所以我必须把我的耳朵洗干净!”巢父向许由撇了撇嘴,说:“都是你在外面老爱显示自己,那么招摇!现在麻烦来了吧,你还洗耳朵干什么?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别洗了,别弄脏了我家牛的嘴!”说完,看都不看许由一眼,牵着牛就走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