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酬孝甫见赠十首》之二)“当时语”即当时民间的俗语言。“傍古人”指模仿古人。这首诗是元稹写的,旨在赞扬杜甫写诗不会刻意去模仿古人,而是结合那个时代的通俗语言来写的。
黄庭坚说杜甫的诗“无一字无来历”,认为杜甫跟他自己一样,是搬着书本来做诗的;这种说法和元稹针锋相对,近乎于一种读书和不读书的争论。但实际上这都是后人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来强加上杜甫身上的。这也是杜甫以诗传世的原因之一吧。
因此,杜甫的诗写得好,和他字字珠玑无关,和他用当时俗语也无关,他之所以是最好的诗人,绝不是句句傍古人,字字有来历,也不是简单地用俗语。怎么抒发心中感情就怎么用。
著,念zhuo,通着,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
这首诗的断句应该是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
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
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
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见唐•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其二。
怜:爱,喜欢。渠:他,此指杜甫。
不着:不使,不让。心源:佛家语,佛教认为心为万法之本源,此指思维的根本。
傍:依靠。这两句大意是:我最喜爱他径直运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进行创作,不让自己的思维仅仅局限在古人的诗句中。
历来评价杜甫的诗歌,认为“无一字无来历”,强调杜甫尊重古人,师法前贤,能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的创作成果和创作经验。但正因为杜甫用而能变,不亦步亦趋,专事模仿、抄袭,所以杜诗能翻出新意,青胜于蓝,取得高超的成就。
元稹这两句诗首先肯定了杜诗往往运用现实生活中通俗易懂的活的语言,然后称赞他勇于创新,不拘泥于古人,这两点或许正是杜甫成功的秘诀。可用于评价杜诗时摘引,也可供论述文学创作应用通行语言,并要力求创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