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起源与韩信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据说,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
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唐朝赵昕也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军心。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长:原作“揠苗助长”,后作“拔苗助长”。
掩耳盗铃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古代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政收入是田赋和人丁税,其次是盐、铁、茶、酒、丝绸及行商铺户等专卖和商税。征收田赋和分派徭役须以田册(地籍)为依据。虽然古代人口和垦辟耕种据以征赋的田地从少到多,但面广量大,且数量经常在变动。唐朝前期赋役推行“租、庸、调”法,后期实行“两税法”。旧县志记载南宋嘉定“十七年经界,官民田土三干九百八十六顷二十亩一角二十三步,杂产一万五百九十一顷九十八亩三角一十四步。”这里所说的“经界”,是指量度划分地块界线,作一次实地调查。经过若干年,地籍又复不符实际,至元代更甚。元至正中,“浙东廉访使董守悫、从佥事余阙,以田多失实,议根括田税,使民随田受役,乃命婺州路总管督诸县练习田事之人,履亩而核之,其定著为籍,有流水、有类姓、有鼠尾。”至正十四年(1354),距南宋嘉定间调查百多年后再作调查,垦辟耕种的田地更多了,计官民田土四干二百五十六顷五十七亩三角五十三步四厘七毫。
现存的史料表明,古代土地调查最认真的是明朝初期的一次。洪武十四年(1381)治天下十州郡编赋役黄册,命国子生分赴州县会同地方官办理此事。义乌地处浙东,粮赋远不及苏、松、常、太等富庶地区,朝廷未派员督办,直到洪武十九年,始由地方官“派监生履亩经量,编画《鱼鳞图册》”(实地丈量,按田块形状绘图,上写业主姓名及亩分,状似鱼鳞,故名)。洪武二十四年编成“黄册”(封面用黄色纸),一式四份,分存朝廷户部、省布政司及府、县。是时官民田土增至八干七百三十九顷六分八厘,比四十年前元至正时增加51.3%,对朝廷和官府来说,可算成绩巨大。当时曾规定十年丈量一次耕地,重造“黄册”。因工作量大,地方官员对此开头尚好,后多为敷衍应付。据旧县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首次编造“黄册”,永乐元年(1403)、成化八年(1472)、正德七年(1512)、嘉靖四十一年(1562)、万历九年(1581)相继编造,但间隔时间有的几近七十年。1403年重造的“黄册”,田地山塘数量与1391年的相同。过69年,1472年官民田地数量比1403年仅增161亩。相隔40年。1512年官民田土比上次减少17.42万亩。1542年编造的“黄册”,官民团土数量比171年前的1391年只多出232亩。
清朝仍照明万历年间团土科则徵赋役。顺治十四年(1657)颁行《赋役全书》,田土面积大部同嘉靖、万历年间数字。康熙三年(1664)曾丈量田地,比原来多丈出田120.03亩。次年颁行《简明全书》,六年(1667)又丈量,丈出实田比原额仅多120.73亩。此后土地调查情况无史料可考。
地籍在百姓来说,既是产权,又是赋役负担的依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固然也有政治相对清明,负担较轻的年代,但基本情况历来是弊病甚多,负担不均不公。旧义乌县志《田赋论》有颇深刻的揭露:
“举积弊言之,有团之家苦赋重,贿奸书将米粮岁洒合勺于百户之内,积合勺成升,积升成斗,积斗成石,渐以消豁,而被洒者莫知所从来,岁为赔偿,名曰‘飞洒’。又患田并户则米多,差役益重,则分析其田,或诡之亲邻,或诡之佃仆,又或为之官庄,彼此规避,幸脱重役,名曰‘花诡’。又家自为户,粮差业该承领,而故以其米留挂娘户、常祠,籍口众共,不落户眼,终岁昏赖,名曰‘虚悬’。又有地无立银,户留虚米者;有田连汗陌,籍无担石者;有留卖户不过割及过割一·二,代为包纳者5有过割不归本户,有推无收,有总无澈,影射脱漏者。以致派粮编差无所归著,豪猾欺隐,贫弱赔 (左“贝”右“皮”)。”“又王制十年一大造,令开载事产厚薄,按籍科征,而挽近直循故事,以虚文应。即所号为实徵,大率袭祖名,甚联二姓以朋充。而民间田粮又岁岁收除,迄无定辙,册籍纷更,里胥因之恣奸增减,信意出入。昔邱文庄著论,欲令县册详于司府,如谙司职掌所载,凡各田土,开具各户若干及条段四至,俾官民有所稽考质证,不至混而无别。莫若仿而行之,督令里书察算都图事产,各归子户,借造的名登之徵册。先将田地山塘每亩该米、该麦、该银、该徭科则先列于首,以县额而至乡额、都额、图额、甲额俱明注丁田银米,优免实徵数目,序列于次。至于花户,逐名之下,则详开田若干,地若干,山若干,该徵米若干,银若干,附列于后。图敛而总于都,都总而会于乡,乡会而完于县,务期总撒.相符,不得合勺舛谬。每册造二,副印铃,一存县,一发该图各甲收报,照数徵输。
光武帝刘秀因为全国的耕地面积都是自己上报的,不符合实情,并且户口、年龄都有增减, 就下诏命令各外郡调查。
当时州刺史、郡太守中,很多都是狡诈之徒,他们以丈量土地为由,把农民聚集到田里,连房 屋、村落也一并丈量,百姓为此在道路上哭喊;有的则优待富豪人家,欺凌弱小。 当时,各郡选派的使者向朝廷汇报,刘秀发现陈留郡官吏的简牍上面有字,看到写的是:“颍 川、弘农可以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就询问陈留的官吏。官吏随口编道:“是在长寿街上捡到 的刘秀很生气。
当时东海公刘阳只有12岁,在帷幕后说:“这些官吏都是按郡守指示做的,说 的应该是和其他郡的情况做比较。 ” 刘秀说:“既然如此,为何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阳回答说:“河南是京师所在,很多宠臣居于此;南阳是陛下的家乡,有很多皇亲国戚。
他 们都私占田地,不合规定,不能做标准。”刘秀命令虎贲中郎将讯问陈留官吏,那个官吏才说出实 情,跟东海公刘阳所说的一样。
于是刘秀派遣谒者考察核实俸禄二千石的官员中徇私枉法的 行为。 大司徒欧阳歙因为过去任汝南太守的时候,丈量土地时作假、收受贿赂1000多万钱,被关 进监狱。
欧阳歙家里世代教授《尚书》,八代都是博士。收捕欧阳歙的时候,他家里站满了他的学生 门徒,替他求情的有1000多人,有的人甚至剃掉自己的头发,要代师受罚。
平原人礼震,17岁, 请求代替欧阳歙受死。但刘秀一概不理,到最后也没赦免欧阳歙,欧阳歙死在了狱中。
这是《吕氏春秋·察今》里的一个故事,原文是: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
这个故事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着。人们要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的效果,就一定要不断研究新情况,使自己的认识跟上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认识一成不变,思想僵化、老化,做起事情来没有不碰壁的。所以国家也需要不时变法图强。
测量金字塔的人不叫泰勒,而叫做泰勒斯。
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故事:据说,一年春天,泰勒斯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解决这个难题。泰勒斯很有把握地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
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泰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
每过一会儿,他就让别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的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将大金字塔在地面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在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
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扩展资料:泰勒斯早年过着商旅生活,曾游历古埃及,跟当地祭师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次旅行中,泰勒斯做了一项令当地人震惊的事迹。
他想到办法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只要当一个人的身高与影长相等的时候,测量金字塔影子的长度,便是它的高度。这个如今看起来简单的三角形定理,对当时的人来说却是匪夷所思。
泰勒斯还发现不少重要的几何学定理,泰勒斯定理便是用他的名字命名。事实上,泰勒斯亦是首位将数学建立成演绎学科的人,虽然埃及人早就有几何学,但他们的几何学只停留在描述某些特定的经验现象上。
泰勒斯把这些经验现象概括成具普遍性的几何学定理,并尝试运用演绎推论证明其正确,这在数学史上是划时代的进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勒斯(数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