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质量高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买的到。以前的苦日子过去了,但是窝窝头一直没有消失!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窝窝头的来历!
窝窝头本是过去老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做成的。大个的有半斤来重,小的也有二三两,窝窝头的外型是上下下大中间空,呈圆锥形。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有个空(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叫它窝窝头。过去形容某个人的命运苦,常常说:“他呀,一辈子饥饱劳碌,吃窝窝头的脑袋。”
还有歇后语“窝窝头翻个儿-显大眼”。是指把窝窝头翻过个儿来,窝头朝天就显出一个大圆眼儿来,用于比喻出风头,反而出了丑,常常带有轻视嘲讽的意味。
据传说看守所里所吃的窝窝头,那才是正宗的窝窝头呢,虽然形状是长条行,酷似发糕,但是制作的配料绝对是正宗的,用苞米面和碎苞米叶和苞米棒子蒸的,才叫正宗的窝窝头。以前旧社会指的窝窝头就是这么做的。
估计咱们是没有机会是去看守所品尝正宗的窝窝头了,谁去尝过也希望能分享一下感受!
碧云湖除了山美、水美还有八个典故及历史传说:
(1)鹰嘴石,位于碧云湖大坝入口处,自然形成,无须雕刻,栩栩如生,十分形象逼真。
(2)钓鱼台,位于碧云湖北岸,十分清澈的透在水中。传说姜子牙钓鱼,因直钩常冷座,久而久之,留下太公座印,而南岸上一头神鹰,是专门保护太公,鹰嘴石也自然形成。
(3)八仙石,位于湖上游陡山脚下,据传当年八大仙曹国舅、吕洞宾等路过于此,十分眷恋这里的湖光山色,常在此饮酒作乐,后留下了十分形象的行迹。
(4)石头窝,位于湖面东岸边。这个石头窝历史上被雷公轰散而成现状。
(5)双人石,位于湖东北杨梅山下,酷似双人,就像黄山的飞来石一样优美。
(6)灯禅窝,位于湖上对西岸。前山环抱如巢,故得名。有寺庙遗址,传说明代四大名僧憨山大师九岁时在此寺读书。现全椒县准备建憨山大师纪念馆。
(7)车毂尖,位于湖的南侧。全椒县古八景之一的“水帘飞玉”即指此。现虽无瀑布,但车毂尖仍是该县最高峰,海拔395米,登上此峰,可鸟瞰碧云湖全景。
燕窝
燕窝是海鸟金丝燕的巢穴。多建在热带、亚热带海岛的悬崖绝壁上,周围是滚滚的波涛,上面是蓝天白云。金丝燕在春季开始做窝,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种胶质唾液,吐出后经海风吹干,就变成半透明而略带浅黄色的物质,这是燕窝的主要成分。金丝燕用这种唾液和着纤细的海藻、身上的绒羽和柔软的植物纤维等做成巢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燕窝”。燕窝是珍贵的佳肴,又是名贵药材,有补肺养阴之功效,主治虚劳咳嗽、咳血等症。印度、马来群岛和中国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等均有出产
燕窝 - 营养成分白燕和血燕中的营养成份平均含量
营养成份 白燕 血燕
水分(%) 9.25 8.67
粗灰分(%) 8.22 11.43
粗蛋白质(%) 58.62 56.34
总醣(%) 24.62 22.75
热量(千卡/100克) 440 404
燕窝主要含的是水溶性蛋白质,以及甘氨酸等氨基酸。氨基酸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细胞组织的生长和再生,因此燕窝较适合烧伤病人或放化疗后的病人在康复期食用,帮助损伤细胞的修复、重建。燕窝还含有胶原蛋白、矿物质,因此也被用在各种美容化妆品中。燕窝的性质较平淡,既不促热,也不滋阴,由于对皮肤有益,皮肤又和肺相表里,所以比较适合的也包括肺部有疾患的人。燕窝可以用鸡蛋、牛奶等富含氨基酸的食物代替
燕窝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据中国医学科学卫生研究所编的《食物成分表》和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关培生、汪润祥两教授合著的《燕窝考》所分析:燕窝含蛋白质49.9%,有大量的生物活性蛋白分子,还有向量脂肪和磷、硫、钙、钾等成分,对人体有滋阴复壮的作用。据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载:“燕窝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劳疾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者可治之。”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燕窝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辅促细胞分裂成份,有助于刺激细胞生长及繁殖,对人体组织生长、细胞再生,以及由细胞发的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加之燕窝还含有大量的粘蛋白、糖蛋白、钙、磷等多种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抵抗伤风、咳嗽和感冒。因此,对吸烟和患有呼吸道疾病者最有效,协助病后的人体恢复健康,是一种纯正高贵的天然保健品。燕窝对润肺健腰,壮脾健胃,外伤止血等有独特疗效。
燕窝文化
传说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郑和。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各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于是船队回国时带一些献给明成祖。其实在此之前,元代贾铭(公元1279年——1368年)的《饮食须知》一书中,说法有“燕窝,味甘平,黄黑霉烂者有毒,勿食”的记载。清 康熙年的《调鼎集》记载的数十种“上席菜单”中,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窝。
据清宫老档记载,乾隆几次下江南,每日清晨,御膳之前,必空腹吃冰糖燕窝粥。一直到光绪朝御膳,每天都少不了燕窝菜。以光绪十年十月七日兹禧早膳为例,一桌30多样菜点中,用燕窝的就有7样。
燕窝成了御膳常馔,多用燕窝配鸡、鸭,配得最多的还是鸭子:燕窝秋梨鸭子热锅、燕窝苹果烩鸭子热锅、燕窝冬笋烩糟鸭子热锅、燕窝鸭子葱椒面、燕窝鸭子徽州肉镟子、燕窝松子清蒸鸭子、红白鸭子燕窝八吉祥、燕窝鸭子炖面筋、燕窝醋溜熏鸭子、燕窝攒丝鸭子。此外野鸭、小鸡、鹿尾配燕窝菜也较多。
而《红楼梦》中写贾府吃燕窝也是连篇累牍、第14回写秦可卿损亏吃燕窝、第45回宝钗因黛玉多咳,便取自家的燕窝劝黛玉食冰糖燕窝粥,第87回宝玉因哀悼晴雯,未吃晚饭,一夜未眠,袭人要厨房做燕窝汤给宝玉吃,清人裕瑞就此批评《红楼梦》“写食品处处不离燕窝,未免俗气。”实际也有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夸张。实际上是不了解实情,此中消息,在当时非皇亲国戚、宫中宠幸是不得而知的。外省缙绅之家出身的当代红学老先生也不了解《红楼梦》美食为何多有燕窝。
未看故宫老档,是很难作出正确答案的。还是雪芹动用自己的生活积累,了解当年宫廷御馔,才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写此贵重珍物。选写燕窝,反映贾府金陵旧梦,生活富比帝王之家,巧妙地铺陈“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豪华排场,有力地渲染了“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奢侈生活,把贾府煊赫一时的气势,艺术地表现了出来,从而增强作品感人的魅力,实为一般作家所望尘莫及。
苏东坡是我国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送来后,只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佛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一你专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咪咪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相传在公元前206年,刘邦为王,就国南郑南。韩信便到南郑投靠刘邦,虽经萧何多次的引荐,但是刘邦并不韩信加以重用,韩信伤心就此逃走。萧何听到韩信私自逃走的消息,在来不及禀报刘邦的情况下,亲自将韩信在青桥驿附近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韩信的利害,因此说服刘邦,曰:“择良日,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少事项羽未被重用,逃归刘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现留坝县内的樊河边,夜间水涨不能渡,被萧何追回。萧何说服了刘邦,择良日,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历史记载
韩信,淮阴人。秦末,农民起义军与六国旧贵族起兵反秦,韩信投奔项梁部下,项梁败后属项羽.公元前206年,刘邦为汉王,都南郑,韩信“亡楚归汉”投奔刘邦。同年,刘邦采纳萧何建议,拜韩信为大将。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这儿说的“坛场”,即后人所称的“拜将坛”。《汉中府志》载:“拜将台,在南城下,相传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筑此以受命。今址尚存。”
拜将之后,韩信率兵伐魏、举赵、降燕、定齐、灭楚,为刘汉王朝建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与萧何、张良称汉兴三杰。汉王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降韩信为淮阴侯。汉王十一年,韩信被吕后计缚斩杀。
一代英杰早已长逝,但这座拜将坛却长存人间。1938年,冯玉祥曾在拜将坛立碑,上刻:“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碑石今已佚失)。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拜将坛的保护工作,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坛的四周菜畦碧绿,榆柳成荫,风景绮丽。拜将坛正以新的风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总结: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 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总结: 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总结: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总结: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总结: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总结:由此可见,一个集体起内讧,容易让敌人有机可趁;惟有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对抗外敌。
才会让敌人无机可乘。就是说,团结好了,才能一致对外,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总结: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
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总结: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适得其反 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结果自然再无所获!总结: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
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总结: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往从甚密,常常诗酒相会。
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苏东坡十分高兴。正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有一种新做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众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他见糕点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随口答:“蜜三刀是也。”
后来,经苏东坡亲自起名的“蜜三刀”名噪一时,徐州城里的茶食店,糕点坊争相制作,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徐州蜜三刀的配方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大约徐州人出于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的缘故吧,因而对徐州蜜三刀也情有独钟,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的时候,指名徐州府衙派人到百年老店“泰康”号即今天的徐州市泰康回民食品店制的御膳蜜三刀,传说乾隆皇帝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在山东青州、博山等地区又被称为“蜜食”,以老字号“隆盛”、“景德东”所制最受欢迎。
食材准备标粉发面2500克,干面750克,饴糖750克,碱50克,植物油约1500克。另备饴糖2500克蘸蜜用。
制作步骤1.将面发成老发面,对上碱,和成面团。2.干面750克,饴糖750克,和成饴糖面。
发面团一分为二,擀成片状,饴糖面也擀成片状。两层发面夹一层饴糖面成三层用刀切成小块,顺切三刀连刀。
3.油锅烧至六成熟,下生蜜三刀炸至浮起捞出,下入蜜锅中过蜜,捞出晾凉即可。 食材准备面粉1000克,花生油1500克(炸成品实耗350克),碱14克,面团用饴糖250克,过密用饴糖1400克。
制作步骤1.蜜三刀是由“里子面”和“皮子面”组成。先将1/4的面粉加饴糖放入盆内,加水和面肥,揉搓成团,发足成大酵面,掳入碱水去酸,调成“皮子面团”;再将余下的面粉一次放缸9盆内,加水拌和均匀;2.调制成“里子面团”。
把两种面团都放在案板上,分别用擀面杖擀开。将“皮子面”擀成两块长方片;将“里子面”擀成一块长方片,大小相同,用一块“皮子面”片作底,中间铺上“里子面”片,然后把另一块“皮子面”片盖上,即成为3层,厚度约5厘米;3.叠好后,用刀切下一长条,将长条面擀薄,切成长小块,将宽边4角对齐折上,折边中间顺切3刀,成为4瓣,即为蜜三刀生坯下入另一锅锅内油为七八成热,炸至金黄色。
随炸随在饴糖锅中过蜜。 食材准备大油40g 中粉100g 水40g 色拉油200g 中粉1250g 米稀900g 小苏打1.5g 白砂糖100g 米稀800g 南桂25g 水450g制作步骤1.将红面面粉过筛后开窝,倒入米稀,加入化水小苏打拌匀。
加入色拉油拌匀,搓至无颗粒状,充分乳化拌匀后和四周面粉揉匀,醒发20-30分钟。2.把皮面三种料拌匀,揉透成筋性面团,稍醒。
3.把皮面和红面擀成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在皮面上刷上冷水刷毛放红面底下粘合,把红面表面刷毛,撒满芝麻,擀成0.7厘米厚的长方形,用刀切成4cm宽长条,再把长条切成3cm的小块。小块上面切三刀,前两刀深度为2/3,第三刀切开,(称三刀),稍凉待炸。
4、浆的熬制:把水烧开,放入糖,熬化至110摄氏度,放入米稀,继续熬至110摄氏度,加入南桂(提味),拌匀,停火冷却至90摄氏度,待用。5.三刀排如漏勺中,加入170摄氏度,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入90摄氏度的浆中,待三刀下沉时,捞出凉透即可。
1 将水、生油放入盆中,搅匀后加入面粉;揉和成面团,将饴糖、生油、水等放入盆中,搅匀后加入面粉制成里脊。2 将和好的皮、里脊分成相同的小块,将皮面擀成长方形面片,刷上水,把与面片相同形状的里脊片铺在上面,再粘上芝麻,擀好,切成长条,再横刀切下三分之一成生坯。
3将生坯放入165℃的油中炸至浅黄色时捞出,迅速倒入糖浆中透浆。4将白砂糖、水放在锅内熬到114℃左右,加入饴糖、桂花,将熟坯倒入挂浆,捞出晾凉后即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