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长大偷针典故(谁有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来源)

长大偷针典故(谁有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来源)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17 13:16 浏览:1 次

1.谁有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的故事来源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的故事在民间盛为流传,讲的是一位母亲,见孩子拿人家的小东小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赞扬孩子“能干”。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偷金盗银,犯了死罪。临刑前,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看来,这对阻止别人报警的父母,就是步了故事中那位母亲的后尘。小孩从8岁起就偷盗,如果及时教育,完全可以让小孩走上“正路”。以为补偿了邻居的损失就万事大吉了,这个想法太幼稚了。今天,小孩偷个针头线脑的东西,家长尚可以拿钱来“摆平”。明天,假如孩子捅了“天大的窟窿”,家长就只能“望天兴叹”了。但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牢记“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的故事,做称职的父母亲。

2.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是谁的名言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不是谁的名言。

有户人家生了个独生儿子,骄里娇气的,宝贝得不得了。

有一天,摇拨浪鼓子的货郎担到他家屋后吆喝跑马卖线绣花针。看人家都拿东问西的,他也顺手拿了一根绣花针,趁卖货郎担的人不注意,拿回家给了他娘,他娘笑眯眯地夸这孩子有用。

第二回,他把人家鸡窝里的鸡蛋拿回来。娘问:“你的鸡蛋从哪来的?”他说:“从对门人家里鸡窝里拿来的。”娘又问“你拿人家的鸡蛋人家没看见? ”他说:“对门家的都下地干活了,家里没有人,我把它放在胳肢窝里夹回来的。”他娘拍拍他头说,留着晚上给你打鸡蛋汤喝。

第三回,他又把隔壁的老母鸡偷了一只,他娘给他炖了一锅老母鸡汤补养身子。

这孩子慢慢长大了,拉人家马,偷人家牛,到处偷,就连大户人家的金子、银子,他也敢偷。

终于有一天,衙门里知道了,把他抓起来关进牢房,判了死刑。临刑前,县令问他可有什么要办的了,他说:“我要吃娘的奶。”县令想,反正是要死的人了,想吃奶就吃奶吧,于是派人把他的娘喊来。他娘来了,县令说:“他已是要死的人了,他要吃娘的奶。”他娘把奶头掏出来,他一口衔起,咬掉了半头。他娘疼晕死了。县令问:“你怎么咬你亲娘?”他说:“我小时候偷人家的针,偷人家的鸡,每回娘都不打我。要是她每回打我一顿,我就不会做强盗,不做强盗就不会要了我的命,我要咬死她!”

3.类似于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的小故事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这样的故事,很多父母都会讲给子女听,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但是听过了无数遍这样的故事后,我还是“顶风作案”了。

有一次,父亲一个在乡政府工作的同学来我家做客,由于天下大雨,那个叔叔在我家住下了。 当时,我还是只配用铅笔的年龄,但是那个叔叔有个钢笔,我觉得很神奇,写出的字是蓝色的,写起来很流畅。

我打起了钢笔的主意。 晚上,我们三人挤在一张床上,真是天助我也。

钢笔紧紧地别在叔叔的上衣口袋里,在他鼾声大作的时候,我费尽了吃奶的力气才取了下来,一夜未眠。 早上起床后,叔叔发现钢笔不见了。

我心怀鬼胎地躲在一旁。父亲询问我看到钢笔没有,我硬着头皮说“没有”。

如果他再问我一次,或者凶一点,甚至稍微来点“刑讯逼供”,我肯定立马就招了,但父亲没有问第二遍。 父亲送走同学时,和同学耳语了一阵,好像在求他办什么事情,并将一袋土特产放到同学搭乘的拖拉机上。

记忆中,父亲最怕求人办事,这次是怎么啦? 不久,那支钢笔就暴露在父亲的眼前———放学路上我掉水沟里了,不得不回家清洗书包。 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地看了我一眼就转移了视线。

我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次肯定少不了一顿打了。但是,父亲什么也没做。

而我的负罪感却与日俱增,想起父亲讲的“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我害怕这样贪小便宜的自己长大了会偷金。 后来,看到喜欢的东西而自己没有能力拥有,或者有机会拥有而不该拥有的时候,我就想起那支早已丢进历史垃圾堆的钢笔,以及父亲看到钢笔时的淡淡眼神。

母亲后来告诉我,那一袋用于“贿赂”的土特产其实是萝卜。 我向上帝保证,从那之后,我连一根针也没有偷过。

因为,我不能对不起那袋土特产,即使它只是一袋萝卜。

4.凿壁偷光的典故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白话典故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决心,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长大偷针典故

相关推荐:
  • 蜀道来历典故(蜀道难引用神话说明蜀道的来历)
  • 散字(散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 活水(有关水的成语典故)
  • 徽州书院典故(徽州历史典故的句子)
  • 揶(祖逖的典故)
上一篇:从校园外到校园里面的作文(我的学校从外到内600字作文) 下一篇:地板砖有烟烫印怎么去掉(烫印工艺)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志在四方的典故(志在四方成语故事)
柯西(谁能跟我讲讲数学家柯西的故事吗)
我们这里还有鱼
懒惰典故(谁知道关于懒惰的短故事.?)
巢南典故(鸠占鹊巢的成语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