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生于唐代宗永泰年间,胎里素自幼修道,于唐德宗贞元十年白日飞升的女仙谢自然。
白日飞升,此乃旷古奇事,震惊朝野,波及后世。与之同属于一个时代的人“施状元”——施肩吾为此特赋诗一首《谢自然升仙》:
分明得道谢自然,古来漫说尸解仙。如花年少一女子,身骑白鹤游青天。
施肩吾(780——861),字希圣,号东斋,唐睦州分水东(今富阳贤德乡)人,元和二年(807)举进士,因淡漠名利,不待除授即东归,仰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遂构椽隐居,潜心修炼,世称华阳真人,晚年率族人渡海至澎湖列岛定居,所作《澎湖屿》以及《感忆》诗颇能道出其地风光,工诗,与白居易友善,《全唐诗》收录其诗一百九十七首,着有《西山集》、道教着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行世。
盛闻此事,当时另一位好道术的进士刘商也曾作诗一首《谢自然却还旧居》:
仙侣招邀自有期,九天升降五云随。不知辞罢虚皇日,更向人间住几时。
刘商,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大历间进士,礼部郎中,后隐居于义兴郡胡父渚,酷尚山水,着文之外,喜爱画松石树木,性情高迈,时人云:“刘郎中松树孤标,毕庶子松根绝妙”,初师于张璪,后自造真为意,间亦为人物,有观弈图石刻行于世。
李白生前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也为此作诗一首《谢真人还旧山》:
麾盖从仙府,笙歌入旧山。水流丹灶阙,云起草堂关。
白鹿行为卫,青鸾舞自闲。种松鳞未立,移石藓仍斑。
望路烟霞外,回与岩岫间。岂惟辽海鹤,空叹令威还。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除“赤壁之游乐乎”外,也常去隔江相望的西山游览。一天,西山的灵泉寺和尚们为款待这位峨嵋名士,特地制作了一种油炸饼,请他吃。
苏轼见此饼呈淡黄色,且玲珑剔透,简直如象牙雕成似的。观赏良久,然后才放进嘴里.香甜酥脆,口味极佳。
连忙问和尚为何这般好吃?和尚答日:因寺内有四眼泉,泉水极佳,此饼是汲了四泉之水调制而成,所以好吃。东坡听罢,连连叫绝,并要和尚取来文房四宝,当场对饼挥毫,画了一饼,并写上“东坡居士”四字。
画饼与真饼一模一样。从此,这饼便被叫作“东坡饼”了。
由于苏东坡也常去黄州赤壁附近的承天寺、定惠院,东坡饼亦成为这一带和尚道士的斋品。到了明清时期,东坡饼便传到社会上,成为黄州府的地方名产,一直流传至今。
东坡饼之名的由来,要从苏轼(苏东坡)谪居黄州,常泛舟南度游览西山,并寺僧交往甚密。寺僧用菩萨泉水合面炸饼相待苏东坡后,顿觉香甜酥脆,喜曰:“尔后复来,仍以此饼饷吾为幸!”自此,寺僧与邑人便以“东坡饼”命名。
雅人佳点,流传至今。清同治三年(1864年),两湖总督官文游西山品茗尝饼,笑问寺僧“此饼何名?”寺僧对曰“东坡饼”。
官文即兴书联:“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西山古灵泉寺制做“东坡饼”,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该寺有菩萨泉水,清流味甘,富含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此泉水合面制饼可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制做过程中继承了传统技艺,使“东坡饼”至今仍保留了苏东坡时代的特色。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李先念、陈毅等曾先后到西山古灵泉寺品茗尝饼。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古灵泉寺方丈融广法师请本寺素斋烹调高手融和法师亲制东坡饼一盒,奉献给毛主席,时中共中央办公厅曾来函致谢。悠悠900余年,这以寺人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名点,成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