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矮」和「射」谈起 记得老友 Spock 曾告诉 TG 一件有趣的汉字对映。
他说「矮」与「射」这两个字,写法和意义应该要互相「对调」才合理。也就是「矮」字的意义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
为什麽呢?我们仔细地瞧瞧这两个字的写法。「矮」字拆开来,可以分成「委」、「矢」,望文生义地解释成「『委托』给『箭矢』的事」,那不就是指「射箭」这个动作吗?另一方面,「射」字拆开来则是「身」、「寸」∶当一个人的「『身体』只够用『寸』来度量」,这个人当然是个「矮子」。
所以,「矮」字的意思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很有意思吧!当 TG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心中总觉得不太对劲,但却也不晓得要从何处反驳。
几年下来,读过几本相关的书籍,现在就能够有些自己的想法,晓得「矮」和「射」两字的演变过程。以下,我们先来聊聊「射」这个字。
许多文明发展的初期,就已经知道利用「弓」与「箭」来狩猎与作战。早期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於是我们可以见到殷商甲骨文中,对於「射」这个动作,就已出现许多种不同的文字写法∶ (「射」的甲骨文) 很明显地,这个文字所画出来的,正是「箭在弦上」的模样。
周朝金文亦承袭甲骨文的设计概念,同样画出「弓箭」的搭配,只不过有时意义更加齐备,多了一只抓住箭矢的手∶ (「射」的金文) 假设文字的发展不曾出现过小小的波折,今天我们要书写「射」这个汉字,应该成为「」、「」或「」这样的形态。然而事实却不然,因为我们见到「射」字的小篆写成了 ,将原本在甲骨金文中出现的左半偏旁「弓」部,用「身」字来取代。
中国文化史上,小篆的地位算得上是第一次官定的正式文字。一当立下这种以「身」代「弓」的书写标准规范之后,便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标准楷书的「射」了。
我们无法真正知道当时文字的演化过程中,为何会出现这种「异体字成为正体」的情况。不过 TG 读到瑞典「林西莉」女士在《汉字王国》书中的一种说法∶写错了!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的结果。
如果我们再来看看「身」这个字在甲骨文与金文的写法,会发现「身」的写法竟与「弓」字有几份神似 (「身」的甲骨文) (「身」的金文) 「身」字用来代表侧身人像的凸出腹部,跟弓字的写法竟也十分相像。TG 认为,在秦初统一文字的过程当中,一方面知识份子早已积非成是,一方面是「身」字的笔画在美感上优於「弓」。
就如同 TG 至今仍喜欢繁体字甚於简体的最重要原因,完完全全是情绪上的「非理性」反应。虽然手写汉字时,TG 也会为了贪图方便而写简体字,但在正式文件上,将书写方块做适度的填满,绝对比空乏单薄的几笔划来得「好看」多了…… 另一方面,「射」这个字的「身」字偏旁,依然可以讲出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词(这就是「测字师」最擅长的事)∶「,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从矢从身;射,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就是这样地将「身」字偏旁,安置到他的解释当中。
此外,由於许慎本人大概没有甲骨文的资料可以考据,於是他才将「射」字的「寸」偏旁解释成「法度」;若对照一下更古老的金文,就可以知道这个「寸」的原形,是一只手握著一只箭的象形文,跟「法度」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接著,我们再来想想「矮」这个汉字,为何是写成「委」、「矢」的组合。
先讲结果,TG 可以十分确信它是个不折不扣的「形声」字。这个字在东汉时成书的《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
而从其它的国语字典里可以发现,「矮」是一个比较晚期(约唐朝以后)才流通的字。通常愈晚造出来的新字,「形声」的比例一定愈高(要不然大家根本不晓得怎麽念)。
所以当人们开始使用这个字,用来代表一个人的身材矮小,一定是按照「从矢、委声」的原则。「矮」字的右偏旁「委」用作声符,应该是合理的推测。
但左偏旁为何要用「矢」做为「意符」呢?TG 并不想将「箭矢」的意义(像许慎本人最爱用的方法)硬凑上去。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人们以「同类推广」的方式来造字。
现代化学元素列表中,就有许多新造出来的汉字。当中一套规则,便是同类性质的元素,具有共同的文字偏旁。
常温的固态金属,以「金」做偏旁;常温气体,用「气」的头来造字。於是,就连氢的人造同位素「氘、氚(读成「刀」和「川」)」,中文就依这原则,轻而易举地创造出来了。
这就是 TG 所谓同类推广所造出来的新字。所以,「矮」字的左偏旁,应该是从某一个同类的字所推广出来的。
TG 假设,或许正是「短」这个字,由於与「矮」有相同的意义,因此而「启发」出来的。以下仍然是 TG 的假设。
这个到中古时期才流通出来的字「矮」,应该早在民间就有一种讲法(这时,我们先姑且认定它的发音就是「Ai」吧),其意义就是「身材短小」。当人们要为它凑出一个固定的汉字时,就仿照「短」字(「短」与「矮」是同义字),写下了「矢」字的左偏旁;而右偏旁的「委」则当作「声符」之用。
至於「矮」的发音为何?更精确地说,「矮」这个字在中古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委」的发音应该为何?虽然我们听。
晏子使楚
原文: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来高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君主就派遣贤明的使臣,无能的君主就派遣无能的使臣,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左右的人(近侍)说:“晏婴是齐国的熟悉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据说"矮"和"射"的读音和意义是被前人搞反了的,不信你仔细斟酌.还真象有那么回事,不信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相传在古时某个朝代,出了一名神射手.此人身高奇矮.但却射术精湛.百步穿杨,无一落空.一日:皇帝闻之,便招入宫内为之表演射术.只见那人高不过三迟.搭弓上箭."嗖"的一声,百步之外的草靶红心正中便中一箭.因此:龙心大悦.待表演结束后皇帝便要张榜嘉奖此矮人.但却难倒了起草圣旨的官员,因为那时还没有"矮和射"字.于是皇帝着人去叫造字官马上造这两字出来.造字官接到圣旨立马造字.于是就根据会意字的造法造出这两字"矮"读she,"射"读ai.因为矮字左边一个矢字代表箭,右边一个委字代表箭的状态,意思是把箭委之与空,故"矮"字读she.而射字呢,由左边的身和右边的寸组成,意思是身材只有寸高,所以"射"字读ai.造好后由传圣旨的人火速带回皇宫.可在路上呢,那人不小心摔了一跤.站起来一看呢就忘了哪个字读什么了.只知道一个读she,一个读ai.带回后直接交由起草圣旨的官员草拟圣旨,结果就这样把这两字的读音和意思就弄反了.一直流传到现在也没人去纠正这个事件.所以现在我们也只是遵循古人的学路学的这两字一直错下去.
《沈从文知错就改》中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沈从文旷课去看戏);经过是(老师严厉批评了他的错误);结果是(沈从文改正错误,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沈从文知错就改》原文:
沈从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发生过;但类似的事情呢?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经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