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历史往往把一些弱不禁风的女子推到历史的前台,而她们大多充当的,确是悲剧的角色。很多人很愿意把一个朝代的灭亡的责任,推到一个女子身上。褒姒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不是褒姒一笑倾国,但是西周的灭亡,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周王朝以很快的速度失去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华夏大地的政治格局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先是霸主蜂起,来填补周天子留下的权力空缺,春秋五霸逐个登上政治舞台,接着就是战国七雄争霸天下,各种政治势力、思想流派纷纷来表达自己的主张,随着秦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了第一个专制主义集权的统一帝国。
烽火戏诸侯
烽火墩,是古代取信诸候的信物,骊山烽火台是一个大烽火墩。这里居高临下, 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西周最后一个天王周幽王却以烽火为儿戏,演出了一出因荒唐而造在成的历史悲剧。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幺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幺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有个马屁鬼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幺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幺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幺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幺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候听说幽王废了她女儿和外孙,赶到京师劝谏,反被幽王臭骂了一通,还要出兵去 伐申国。申候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联合西狄犬直逼京师,幽王吓得带领褒姒仓皇逃到骊山, 急令再点狼烟,诸候望见,以为又是幽王和褒姒作戏,没有一个来救的。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东周的建立,开启了一个政治上群雄争霸,社会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
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
后来,申后之父联络曾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他们说正是她轻轻一笑,便让一个帝国灰飞烟灭,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她的身世——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 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
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
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
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
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
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
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
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
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
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
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烽火戏诸侯——天大的玩笑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
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
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
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
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这个周幽王“爱美人”竟能爱到将“丢江山”视之儿戏,也可谓昏庸得没边没沿,荒淫得登峰造极。
在周幽王时代,都城外每五里便置有一烽火墩,如有敌寇来侵则举烽火为号,召集天下诸侯派兵勤王。这本是军国大事,一点玩笑都开不得,可周幽王却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
他真敢。 且说一日,周幽王与褒姒驾幸骊山,先在骊宫的城头摆下夜宴,然后命令城下点燃烽火台。
刹那间,狼烟四起,火焰直冲霄汉,一路烽火随之点燃,夜色中星星点点,逶迤千里,煞是壮观。各诸侯一看烽烟警报,以为敌军来侵,急忙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连夜赶来。
很快,列国诸侯皆领兵至城下,却不见敌寇踪影,只见周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这时,城下旌旗林立、战马嘶鸣,各路军马举着火炬,漫山遍野地跑,打探消息,休整人马,一时乱成一团。
诸侯们个个顶盔冠甲,全副武装,来了却发现上了大当,不禁面面相觑,又是愤怒又是尴尬。这样大场面的混乱,这样天大的玩笑,终于使褒姒大笑起来。
伊人绝色人间无,万里江山逊丽姿。
云梦思远神飘飞,一笑、一颦尽倾国。红袖招飞绿偎柔,髻发半散蝉翼薄。
轻纱妙曼舞翩跹,温柔玉指凝雪肌。柔情似水眸含情,美人如玉语嫣然。
樱唇一启幽王醉,云鬃欲解几雍容。 笑江山,醉云里,倚松前。
清宫冷寂空对月,如花年华自凋零。苍海桑田朝复还,世间欢爱隔宫墙。
悲无言,佳人薄颜如霜寒,奈得君王愁锁眉。娇颜锁重楼,弥怅空对良辰侯,美人独泪垂。
万里河山还依笑,君王一怒为红颜,十里烽火戏连天,军士群激愤。敌阵攻前君无护,众叛亲离缘为谁。
笑叹帝王孤影只,独长眠,美人何处遗珠玉,花间一壶酒照月,道愁心了旧愁怨。倚栏凭望宫娥散,怎相问?遥遥万里两所思,自古红颜多薄命,魂销梦也断。
奈若何?奈我何? 美人知向谁边?却向雾里寻。 很详细。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
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
后来,申后之父联络曾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他们说正是她轻轻一笑,便让一个帝国灰飞烟灭,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她的身世——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 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
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
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
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
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
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
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
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
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
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
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烽火戏诸侯——天大的玩笑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
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
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
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
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这个周幽王“爱美人”竟能爱到将“丢江山”视之儿戏,也可谓昏庸得没边没沿,荒淫得登峰造极。
在周幽王时代,都城外每五里便置有一烽火墩,如有敌寇来侵则举烽火为号,召集天下诸侯派兵勤王。这本是军国大事,一点玩笑都开不得,可周幽王却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
他真敢。 且说一日,周幽王与褒姒驾幸骊山,先在骊宫的城头摆下夜宴,然后命令城下点燃烽火台。
刹那间,狼烟四起,火焰直冲霄汉,一路烽火随之点燃,夜色中星星点点,逶迤千里,煞是壮观。各诸侯一看烽烟警报,以为敌军来侵,急忙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连夜赶来。
很快,列国诸侯皆领兵至城下,却不见敌寇踪影,只见周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这时,城下旌旗林立、战马嘶鸣,各路军马举着火炬,漫山遍野地跑,打探消息,休整人马,一时乱成一团。
诸侯们个个顶盔冠甲,全副武装,来了却发现上了大当,不禁面面相觑,又是愤怒又是尴尬。这样大场面的混乱,这样天大的玩笑,终于使褒姒大笑起来。
《诗经》有言:“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寥寥八个字就定了褒姒的罪,使得她一直被视为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褒姒也成为著名的亡国祸水之一。
褒姒,姒姓(和大禹同姓),褒国人,褒国在今陕西汉中一带,所以褒姒其实是陕西人。褒国礼制“妇人称国及姓”,所以称其为褒姒。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讨伐褒国,褒国战败,献褒姒乞降(《国语》:“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其非常宠爱(《史记》:“三年,幽王嬖爱襃姒。”)。
不久,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一子,取名伯服,幽王对她更加宠爱了。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幽王竟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此举无疑惹恼了申国。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身死,西周灭亡,褒姒下落不明,也许也死于乱军之中了吧。
《史记》还记载了两段关于褒姒的离奇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褒姒身世的。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停留在朝庭前,自称是褒国的两位先君。夏王占卜,结果杀掉二龙、赶走二龙、留下二龙都不吉利。“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夏王“布币而策告之”,神龙离去,留下了唾沫,夏王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椟而取之”。夏亡,此物传到商朝,商亡,又传到周朝。经历了三朝,没有人敢打开它。一直到周厉王末年,此物才被打开观看,结果“漦流于庭,不可除”。周厉王令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玄鼋者,黑蜥蜴也。黑蜥蜴跑入后宫,后宫的“童妾”“龀而遭之”。她成人后就怀孕了,“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周宣王(周幽王之父)的时候,民间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檿弧箕服”,桑木做的弓箭,箕木做成的箭袋。宣王听闻此谣言,“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这对夫妇于是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见到了那个弃婴,“哀而收之”。这对夫妇后来逃到了褒国,那个弃婴也就是褒姒。这则故事荒诞不经,徒博人一笑,我反正是不信。
第二个故事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这则历史版“狼来了”的故事,我也是不信的。钱穆先生就曾指出“此委巷小人之谈”,我深以为是。
唐末诗人罗隐有诗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算是为西施、褒姒等亡国祸水们说了句公道话。我就以此诗作结吧。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
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
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
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
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