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名:不老梦
歌手:银临
作曲 : 银临
作词 : 慕清明
等不到鬓雪相拥,重饮渭水畔那一盏虔诚
终究是绸缪青冢,替我将灞桥柳供奉
来世再漱月鸣筝,也许还能道声久别珍重
天意总将人捉弄,怎奈何身不由己情衷
于万人中万幸得以相逢,刹那间澈净明通
成为我所向披靡的勇气和惶恐,裂山海, 堕苍穹
爱若执炬迎风,炽烈而哀恸
诸般滋味皆在其中,韶华宛转吟诵
苍凉的光荣,急景凋年深情难共
倏忽天地琉璃灯,光阴过处徒留皎月几盅
温柔了十方春冬,眷你眉目在我眼瞳
彼时击节讴新声,唱彻白首之约抱柱之盟
摩肩人步履匆匆,多少相遇能有始有终
若要忘却年少轻狂的痛,从此后分赴西东
不如作蜉蝣麻衣霜染淋漓死生,恣朝暮 彀长空
卸去人间妆红,我终于读懂
痴心熬尽才可倾城,唯有亘古寒峰
能安葬浮生,至死不渝的一场梦
天光落笔波折,岁月都干涸
只剩别离来不及说,宁愿折心沐火
舍不得勘破,是你唇边夜雨清荷
扩展资料:
歌手银临演唱的这首歌曲《不老梦》的歌曲总时长为4分17秒,歌手发行的《蚍蜉渡海》专辑之中收纳了这首歌曲,专辑于2017年9月15日开始发行,专辑包含了二十二首歌曲。
《不老梦》这首歌曲也是歌手演唱的众多优秀作品之一,这首歌曲发行之后,深受歌迷的追捧。歌手纱琉璃Shelley演唱这首歌曲,收纳于其专辑《不老梦》之中,专辑收纳了一首歌曲,专辑于2016年6月28日开始发行。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梦中并非想如庄周那样化蝶,念念不忘的是与旧友的盟约。
“陶令”,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故名。
唐 白居易【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táo lìnɡ zhū
陶令株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 乃 陶潜 之自况,后世因以“陶令株”借指柳树。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满门 陶令 株,弥岸 韩侯 蔌。”
盟 méng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 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说文》
盟,歃血誓也。——《三苍》
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周礼·司盟》
掌盟诅。——《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约信曰誓,涖牲曰盟。——《礼记·曲礼》
再会而盟。——《左传·昭公十三年》
君子屡盟。——《诗·小雅·巧言》
为坛而盟。——《史记·陈涉世家》
秦伯说,与 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年》
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盟主(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喻主要的事物;主宰);盟坛(古代缔结盟约时所设的坛场);盟会(犹会盟。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
尾生抱柱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
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老大的身份,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有点弄虚作假。尾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谎言不也有美丽的吗?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
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
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
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
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
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
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
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此事《汉书·古今人表》、《艺文类聚》等书均有载。《史记·苏秦传》更以“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誉之。
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三国·魏·嵇康《琴赋》:“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
《玉台新咏·古诗八首》:“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汤显祖《牡丹亭》:“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反观新新人类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婚恋观,不亦如同儿戏乎?□吴咏青。
《侯马盟书》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侯马秦村以西战国初年盟誓遗址,一共出土玉质圭形盟书五千余片,是有关三家分晋的重要出土文献材料。
盟书写于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70年之间,主盟者是赵鞅(即赵简子),参加盟誓者包括赵氏宗族与其族人和依附者。盟书内容主要有发誓效忠宗主,盟誓纪律,表示不纳室、不夺他人资产等等,反映了晋国赵氏家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侯马盟书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侯马盟书”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十项重大考古成果之一,已成为国宝级的文物。这批文物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
为了遏制吕后,才立此盟约,但是真的管用吗?
汉高祖刘邦晚年的时候,宠爱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刘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总是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都很像自己,有帝王风范,很有魄力。因此就想改立如意为太子,而戚夫人也是经常向汉高祖吹枕边风,要求立如意为太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但是大臣们都反对,就连他一向敬重的张良也帮着吕后和刘盈。吕后还请了当时很有名望的四个隐士叫“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盈。这让汉高祖很是惊讶,平素里自己多次相邀,四皓都不出山,此时却义无反顾地支持太子刘盈。于是汉高祖知道没法废掉太子,就对戚夫人说:“太子有了帮手,翅膀已经长硬了,没有法子改变了。”戚夫人也伤心得没法说,只得哭泣。
汉高祖在讨伐英布的时候,胸部中了流箭。后来,伤势越来越厉害。有一次,有人偷偷地对他说:“樊哙(吕后的妹夫)和吕后串通一气,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汉高祖大怒,立即把陈平和将军周勃召进宫来,对他们说:“你们赶快到军营,立刻把樊哙的头砍下来见我。”
那时候,樊哙正带兵在燕国。陈平、周勃接受了命令,两人私下商量说:“樊哙功劳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们可不能随便杀他。这会儿皇上发火要杀他,以后万一后悔起来,怎么办?”两人商量了一阵,把樊哙关在囚车里,送到长安,后来果然被吕后释放。陈平和周勃也因此而逃过了一劫。
汉高祖病情日益严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伙儿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违背这个盟约的,大家共同讨伐他。”这就是“白马之盟”的由来。其实,刘邦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防备吕后在自己死后大权独揽,坏了刘家的天下。他和吕雉作了几十年的夫妻,深知自己的妻子胸怀大志,野心勃勃,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还不至于出什么大乱子。但是自己死了以后,吕后的儿子登基作了皇帝,她成了太后,恐怕就无人能冶了。也正是因此,刘邦才打算废掉太子刘盈,其中也有防止日后吕后专权的意思。既然废太子的事不能成功,他也就只好另想办法遏制吕后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历史上闻名的“白马之盟”。
大臣们宣了誓,汉高祖才放下心。他的病越来越重了,不得不把吕后找来,嘱咐自己的后事。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要是萧相国死了,谁可以接替他?”汉高祖说:“可以让曹参接替。”吕后又问:“曹参以后呢?”汉高祖说:“王陵可以接替。不过王陵有点直,可以叫陈平帮助他。陈平有足够的智谋,但是不能独当一面。周勃为人厚道,办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是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还是靠周勃。”吕后再问下去,汉高祖摇摇头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死去。吕后把消息封锁起来,秘密把她的一个心腹大臣审食其找去,对他说:“大将们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他们在先帝手下已经不大甘心。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们都杀了。”审食其觉得这事不好办,就约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做帮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把这个秘密泄露给他的好朋友郦寄,郦寄又偷偷地告诉他父亲郦商。郦商得知这消息,赶忙去找审食其,对他说:“听说皇上去世已经四天。皇后不发丧,反倒打算杀害大臣。这样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将军们的反抗,天下大乱不用说,只怕您的性命也保不住。”
审食其吓住了,忙去找吕后。吕后也觉得杀大臣这件事没有把握,就下了发丧的命令。大臣们安葬了汉高祖,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吕后就成了太后。
汉惠帝的确是个老实无能的人,一切听他母亲吕太后作主。吕太后大权在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刘邦生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臣子们立下了“白马之盟”。可是死人还是斗不过活人的,苦心经营的刘氏天下,就这样一时间被吕后给篡夺了权力。自己的儿子遭到杀戮,太子即位后成为傀儡政权。这不得不说是汉高祖刘邦的悲哀。“白马之盟”的实际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典故
版本一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载,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
绞国人坚决保卫,严守不出。楚军一时倒也攻它不下。“莫敖”(楚国官名)屈瑕说:“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采取诱骗的办法引诱他们出城。
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士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的。”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绞国人果然出来,一下就抓去了30个楚国人。第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着从北门纷纷出城,追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下埋伏,这时就一面堵住北门,一面伏兵齐起,把绞国打得大败。
于是强迫绞国订立了“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版本二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楚国攻打宋国(在今河南商丘县)的故事中,也有“城下之盟”这样的话。那时,宋国国都被楚军重重包围。
城里的宋国人,既没有吃的粮,也没有烧的柴了,很是恐慌。于是派华元趁黑夜悄悄潜入楚军主将子反的营帐,用非常强硬的口气,对子反说:“我们的国君叫我明白告诉你:我们已经到了粮空柴尽的地步了。
但是,你们如果以为趁此可以逼迫我们订立‘城下之盟’,把我们置于死地,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子反见华元这么厉害,当即答应撤军,平等谈判,友好结盟。
高考成语判断:两个贪婪的家伙以为法院没有掌握它们鲸吞公款的罪行,利用机会订立城下之盟,企图继续负隅顽抗。(错)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82一公元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舌枪唇剑,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会盟高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