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柳暗花明
发音:liǔ àn huā míng
解释:原来是形容村前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借喻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出处: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12章:“一次又一次看来是不可逾越的艰险,也总是豁然开朗,~。”
近义词:山清水秀、美不胜收
反义词:穷途末路、走投无路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陆游被免职回到故乡山阴,在故乡闲居三年,靠读书打发日子。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他独自一人到西山游览,经过一山又一山,终于找到一个绿柳成荫的山村,就作诗《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名:柳暗花明 发音:liǔ àn huā míng 解释:原来是形容村前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后借喻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出处: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12章:“一次又一次看来是不可逾越的艰险,也总是豁然开朗,~。”
近义词:山清水秀、美不胜收 反义词:穷途末路、走投无路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陆游被免职回到故乡山阴,在故乡闲居三年,靠读书打发日子。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他独自一人到西山游览,经过一山又一山,终于找到一个绿柳成荫的山村,就作诗《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欧阳炯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
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柳 【唐】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碧玉装成一束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杏 花 村 二月春风吹杨柳,吹乱心中几多愁。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的意象多代表送别时的情思缠绵,而“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却大不相同。
民谚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宋·秦观的《江城子》中说:“西城杨柳弄春柔”,唐·杜甫的《腊日》写道:“漏泄春光是柳条”。
在我国古代,一些地方还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
而在凉州,气候寒冷,杨柳不发。羌笛横吹出的怨声应该对着春风不度,不应记在杨柳的账上。
柳,《本草纲目》载:“一名小杨,一名杨柳。”
[3]王象著《群芳谱》解释为:“易生之木也,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条长软,叶青而狭长。其长条数尺或丈余,袅袅下垂者名垂柳木,木理最细腻。”
柳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离别意向最早大概始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诗人赋予了柳的离别意象,开后世意象之先河,此离别意象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唐宋的沉淀和凝固,成为这一时期文坛和现实生活中的一大奇葩。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离别。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
但恐别人促,不愿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柳,并在离别期。”
人们不禁要问,娇柔细柳何以堪负如此之重?世人又何以如此青睐于它?古人钟情于柳,当然与柳自身的特点以及从柳本身所挖掘出的意义有关。“多情自古伤别离”,重情重义的中国人从“柳”与“留”的谐音中,发掘了柳的留别、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与情绪之“绪”谐音,柳丝之“丝”与相思之“思”谐音。
于是古人将依依惜别的情怀寄托于娇柔细柳。赠柳、咏柳也就常常带有希望离别之人能够留下来的美好心愿。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回首望君柳丝下,挥手别君泪难休”。
古人用柳枝的随风飘摇表示别情的依依,真的是恰如其分。在古人的传统心理中,弱,才可爱可怜;柔,才妩媚优美,柳以其柔长枝条,漫漫飞絮,唤起并契合了多少离人的思绪断肠,在古典诗词中,柳不仅表达了离别之情,还表达了相思之情和悼亡伤古等意象。
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4]表达了离别后家人盼归的心声。
晏殊《木兰花》:“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因物及人,又借柳思人。
姜夔的《长亭怨》借柳抒情,又推己及物,使柳树带上了人的心情。隋无名氏《送别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讽喻隋炀帝巡幸不归。白居易《隋堤柳·悯亡国也》:“大业年中炀天子,积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5]在这里,柳代表的是亡国树,是亡国的象征。隋堤柳、隋宫柳也就往往成为悼亡伤古的原型。
要之,柳被赋予了多种意象,然而在诸多的意象中,离别是柳承担的最主要的意象,是故里和亲情的象征,行人游子不仅能够借以慰藉羁旅异乡的寂寞孤旅,而且能够时常激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古人在赋予柳诸多的使命中,初意也可能只是与“柳”、“留”谐音有关,对离别者恋恋不舍的挽留之情而已。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折柳送别升华为一种离人的共同心声,唱和出他们的离别愁绪。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的意象多代表送别时的情思缠绵,而“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却大不相同。
民谚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宋·秦观的《江城子》中说:“西城杨柳弄春柔”,唐·杜甫的《腊日》写道:“漏泄春光是柳条”。
在我国古代,一些地方还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
而在凉州,气候寒冷,杨柳不发。羌笛横吹出的怨声应该对着春风不度,不应记在杨柳的账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5秒